走進長江新時代 把脈武漢城市圈發展下的「團風機遇」

隨著長江經濟帶推動中游城市群發展邁入快車道,武漢城市圈日漸成為中游城市群戰略崛起的速度擔當。團風位於長江中游沿江發展軸和京九發展軸交匯處,承接武漢城市圈一體化建設帶來的產業外溢機會和紅利,逐漸成為武漢東部的新門戶。

走進長江新時代 把脈武漢城市圈發展下的“團風機遇”

“武漢城市圈 東部新門戶”城市區域發展論壇簽到

8月24日,一場主題為“武漢城市圈 東部新門戶”的城市區域發展論壇在中共團風縣委黨校舉行。本次論壇由長江東岸孔雀城·十里湖光主辦,鳳凰網房產承辦,邀請政府領導、專家學者、媒體朋友以及客戶代表等400餘人出席,各界精英齊聚一堂,深入探討武漢城市圈協同發展背景下,團風作為“武漢東部新門戶”的區域現狀及未來。

走進長江新時代 把脈武漢城市圈發展下的“團風機遇”

“武漢城市圈 東部新門戶”城市區域發展論壇高朋滿座

本次論壇以一則充滿情懷的暖心視頻《愛你,團風》開場,讓來賓對接下來的論壇滿懷期待。在長江東岸孔雀城·十里湖光領導開幕致辭後,湖北房地產經濟學會專家委員殷躍建、中國指數研究院華中分院總經理胡超、資深房地產業內人士佔芳子分別針對武漢城市圈發展、產城融合、縣域經濟和城市發展等主題展開演講,聽著嘉賓們的透徹分析,大家對團城區域的未來發展趨勢逐漸清晰,整場活動高潮迭起,掌聲不斷。

走進長江新時代 把脈武漢城市圈發展下的“團風機遇”

長江東岸孔雀城·十里湖光項目總經理常田

武漢城市向東生長

構建鄂東區域發展新格局

武漢城市圈的建設,涉及工業、交通、教育、金融、旅遊等諸多領域。面積不到湖北省三分之一的武漢城市圈,集中了全省一半以上的人口、六成以上的GDP總量,是中國中部最大的城市組團之一。它不僅是湖北經濟發展的核心區域,也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是武漢重返國家中心城市的重要舉措。

殷躍建指出,隨著武漢城市圈的建設發展,湖北將重點打造“武鄂黃黃”都市連綿帶,突破行政區劃制約,強化人口、職能、產業、重大交通和基礎設施的協調發展,率先實現融合發展。

走進長江新時代 把脈武漢城市圈發展下的“團風機遇”

湖北房地產經濟學會專家委員殷躍建

“武鄂黃黃”作為湖北長江經濟帶核心,近年來隨著武漢東擴,全省的人口和經濟活動及城鎮空間分佈從東向西依次遞減,呈現“東密西疏”特徵。鄂東地區城鎮人口占全省總量的51%,人口密度是全省平均值的1.8倍。“鄂東城市連綿帶依託長江黃金水道,對接光谷產業轉移,具備天時、地利、人和,未來發展潛力無限。”

產城融合是城市發展必然

房地產與新城發展相輔相成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城市在發展中要把握好生產空間、生活空間和生態空間的內在聯繫,實現產城融合可持續發展。

一個城市沒有產業,這個城市就沒有生命;一個城市只有產業,這個城市不具備居住性和可持續性。胡超在演講中強調,產城融合對於城鎮化發展而言,能夠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帶動城市經濟增長,吸引人才,增加就業,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走進長江新時代 把脈武漢城市圈發展下的“團風機遇”

中國指數研究院華中分院總經理胡超

產業新城是新時代下產城融合發展的重要方向,以新城新區為載體,核心是體現以人為本,實現產業發展、城市功能、生態環境等多元要素的均衡協調發展。這種產業新城的模式逐漸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形態。

“產城融合是城鎮化發展的必然產物。”胡超進一步解釋道,城鎮化發展需要城市功能同步提升,從而實現產業發展所需各類要素不斷集聚。升級產業鏈,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功能,讓城市煥新發展活力的同時,保持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光谷就是產城融合的最佳印證,從“中國光谷”到“世界光谷”,10年間高新產業在此落地,大型配套在此聚集,高科技人才在此安居樂業,房價也從5000元/平提升至23000元/平,區域價值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

胡超分析指出,房地產作為輔助產業發展的載體,產業新城所需的良好人居環境,對房地產市場提出了更有效規劃和更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反過來,房地產市場在新城發展進程中逐步實現價值提升。

發揮自身資源優勢

團風打造綠色產城融合幸福城市

隨著以長江新城為代表的武漢江北“先進製造走廊”的興起,大臨空、大臨港合併外延趨勢明顯,加上以大車都、大光谷為核心的“高新產業走廊”東拓,團風作為武漢江北“先進製造走廊”及“高新產業走廊”雙廊輻射疊加,優勢顯著,足以成為廊道協同戰略主軸上的“鄂東橋頭堡”。

佔芳子認為,團風區域的發展應該充分保護團風區域的自然生態本底,把環境資源優勢發揮到極致,建設產城一體,“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發展的產業新城。

走進長江新時代 把脈武漢城市圈發展下的“團風機遇”

資深房地產業內人士佔芳子

團風地處長江中游北岸,與鄂州、陽邏經濟開發區、黃州、浠水、麻城相鄰,素有“鄂東門戶”、“小漢口”之稱,是長江經濟開發帶重要區段和鄂東連接武漢的”橋頭堡”,交通便利、資源豐富,蘊藏巨大的發展升級空間。

十年前一片地,十年後一座城。在武漢城市圈戰略發展的契機下,團風承接了武漢優質產業和人口外溢帶來的發展機遇:華夏幸福產業新城、潤達科技、溫氏集團、華進綠色建築基地等項目相繼落戶;建築業、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重點產業發展規劃出爐;在交通上,團風實現了水陸聯運、鐵空並舉;生態環境日益改善。

如今,團風立足自身歷史淵源、名人故里、生態農業等,大力發展新型工業、民間藝術、旅遊服務業,使一個產、城、人、環境四位一體協調發展的宜居生態新城,正逐步從願景走向現實。

走進長江新時代 把脈武漢城市圈發展下的“團風機遇”

論道《武漢城市圈 東部新門戶》

千年古鎮,魅力團風,這座湖北最年輕的縣,不斷提升產業新城的綜合承載力和競爭力,不斷塑造城市魅力和吸引力。堅持把建設宜居宜業的幸福城市作為目標,持續完善教育、文化、商業、醫療等城市功能,讓居民擁有更多幸福感和獲得感。

借用長江東岸孔雀城·十里湖光項目總經理常田的話說,團風未來將是一座“產業好、生態好、配套好、房子好”的幸福城市。

走進長江新時代 把脈武漢城市圈發展下的“團風機遇”

“武漢城市圈 東部新門戶”城市區域發展論壇嘉賓合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