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火而生 勇敢逆行—“8·25”火灾事故中消防战士与无情大火“赛跑”抢救生命

向火而生 勇敢逆行—“8·25”火灾事故中消防战士与无情大火“赛跑”抢救生命

向火而生 勇敢逆行—“8·25”火灾事故中消防战士与无情大火“赛跑”抢救生命

向火而生 勇敢逆行—“8·25”火灾事故中消防战士与无情大火“赛跑”抢救生命

25日,当北龙温泉休闲酒店发生火灾的消息传来时,张小军的妻子开始一遍遍拨打丈夫的手机,“就想确定他平安。”彼时,张小军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因长时间在火场救援导致受伤昏迷,刚刚清醒的张小军便叮嘱战友,“我住院的事,别告诉你嫂子。”

张小军是“8·25”火灾事故救援中5位受伤消防战士中的一位。火灾发生后,他们毫不犹豫地冲进火场,受了伤一边瞒着家人,一边急着出院和战友并肩作战。

都说消防官兵是最美逆行者,张小军就是逆行者群像中的一个缩影。事故当天,一批批消防官兵奋战在火场,他们控制火情,疏散群众,搜救被困人员,搜寻遇难者遗体……面对职业要求和求生本能的违逆,他们说:“我们不能退,必须向火而生,为了生命不断逆行。”

向火而生 勇敢逆行—“8·25”火灾事故中消防战士与无情大火“赛跑”抢救生命

他们救下19名群众,摘下呼吸面罩给了逃生者

第一个抵达现场的主战中队——市公安消防支队松北大队太阳岛中队接警后全员出动,兵分四路冲进火场,第一时间疏散群众。

33岁的李扬是救援队伍中年龄最大的一个,也承担着最重要的搜救任务。他和战友郭建忠负责从正门救援,眼见黑烟已经蔓延到三楼,李扬和战友迅速“抢跑”,挨屋搜寻,将一批手足无措的群众疏散到安全地带。见走廊上有一位阿姨行动迟缓,再加上受到惊吓无法快速行走,李扬二话不说背起阿姨往楼下走,坚持把阿姨背到了安全地带。

28岁的副中队长于帅带领一组人从后门进入到起火的楼内。战士们在破拆了2楼的一间房门后,发现两名老人正坐在窗口外面呼救。他迅速将老人搀扶进屋,又把自己的呼吸面罩摘下来戴在了其中一名老人的头上,和队友合力将老人们搀扶到了安全地带。

“二楼板房上还有人!”“四楼房顶有一对老夫妻在求救!”“三楼空调机上还坐着一个人!”……汗水浸湿了战斗服、戴着手套的双手磨出了水泡、双脚在防胶靴里被汗水泡白了……太阳岛中队的消防战士们与无情的大火“赛跑”,抢救出一名又一名群众。

松北大队世茂中队第二个赶到事故现场,他们分成三组,立即展开内部搜救,打压火势掩护搜救组,解救三四楼被困人员。副中队长苑士锟回忆:当时被困人员所在的三楼已经充满浓烟和火光,他和战士们架设15米金属拉梯,先将位于三楼窗口及空调机上的老人救下,又进入楼内搜救,在第二个房间内成功救出一对夫妻,在第三个房间又救出两人。

在“8·25”火灾事故中,消防战士们一共救下19名群众。

向火而生 勇敢逆行—“8·25”火灾事故中消防战士与无情大火“赛跑”抢救生命

他们“轻伤”不愿下火线,诠释了什么叫做逆火而行

安静的市第五医院病房内,记者看到两名在“8·25”火灾事故救援工作中勇敢逆行的太阳岛中队消防战士——刘湖波和梁净维。

回忆起25日的火场情景,大刘和小梁仍旧历历在目。按照作战分工,大刘和小梁两人一组,根据经验推断出起火点的位置后,迅速把“水枪阵地”设置在三楼扶梯处开始对火灾进行扑救。

在灭火组的“水阵”掩护下,搜救组抬出了一个又一个受伤群众。大刘和小梁一边向天棚、地面打水,一边向指挥员汇报火情。火焰炙烤着两名战士,头盔、面罩、胶靴都被烤得滚烫,水枪喷出的水瞬间变成蒸汽,和汗水一道浸透了两人的防护服,并在高温灼烧下迅速提高温度。等走出火场脱下防护服时,两名战士才发觉自己已被不同程度地烫伤。入院治疗后,大刘的妻子和小梁的女友到医院陪护,看着他们清创、消毒时疼得几乎咬碎了牙也不肯掉下一滴泪,两个女人都忍不住啜泣。“选择了他们,就是选择了他们的职业,选择坚强地站在他们身后。”

向火而生 勇敢逆行—“8·25”火灾事故中消防战士与无情大火“赛跑”抢救生命

在市公安消防支队道里大队爱建中队副中队长杨艺程记忆里,从事灭火和抢险救援19年的中队长助理张小军是第一次受伤住院。“当天,张小军和刘宗璞、臧海萍一组,一边堵截控火,一边搜救被困人员。”张小军进入火场后,手持热成像仪,在浓烟密布的走廊内搜寻被困者。行至三楼楼梯拐角处,顶棚突然坍塌,掉落的砖块先是砸到了头盔,然后又砸在了左肩上,张小军咬牙忍痛继续前进。本来应该定时轮换的张小军,担心中途换人影响搜救进展,一直坚守在火场里。直到清理残火时,他眼前一黑,晕了过去,等再醒来时,已经被战友送到了医院急诊科病房。

来自河南的19岁战斗员刘宗璞与张小军同病房。事故当天,他看见张小军晕倒后,喊来战友合力将其抬出了火场。等到了医院,刘宗璞一下子瘫倒在了座位上,呼吸急促,身旁的医护人员立即给他进行了检查。刘宗璞说,他一直没告诉父亲自己受伤了,他的理由很质朴:“抢险救人,是消防员肩负的责任,轻伤不下火线,能救人很自豪。”

战斗班长臧海萍和战友一起把张小军抬出火场后,又转身回到了火海中。进出火场五六次之后,突然头晕眼花,一下子瘫在了楼梯上,随即被战友送到了医院。轻微烫伤加外伤,躺在病房里的臧海萍一直期盼着能早点回到中队。

向火而生 勇敢逆行—“8·25”火灾事故中消防战士与无情大火“赛跑”抢救生命

他们连续奋战18个小时,终于搜寻到最后一具遇难者遗体

从25日凌晨发现火情,到最终灭火搜救工作结束,近36个小时里,一批批消防战士冲进火场,累倒了,受伤了,又有新的战友替换进来。在传递灭火救援的接力棒中,平房大队新平中队成为最后一棒的接力者。

“25日晚,我们接到通知——‘速前往火场支援’。赶到现场时,火情已控制住,我们开始地毯式搜索。”据新平中队中队长杜思源介绍,战士们分成两组,借助照明灯开始逐层排查。屋里、草地、缓台、柜子、墙角……整栋楼前前后后搜寻了6遍。其间,战士们将屋子里没被旅客带走的行李箱和贵重物品,分门别类地放到了E2栋的大厅里。直到26日凌晨3时,战士们才暂停搜寻工作,小憩了片刻。

26日下午3时许,战士们在小心翼翼地清理一层的楼板时,发现了最后一具遇难者遗体。“不能挽救生命,让逝者入土为安也好。”杜思源说。(尹明 梁可欣 阴祖峰 刘姝媛 王越 王鸿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