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波动渐趋市场化

人民币汇率波动渐趋市场化

人民币汇率波动渐趋市场化

自2018年4月中旬美元指数上升以来,尽管全球货币皆出现大幅甚至崩溃式的贬值,但人民币一直表现得十分坚挺。然而,好景不长,自6月1日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改之前的稳健表现,出现了快速下跌,下跌幅度近4%,到7月3日人民币汇率跌破6.72大关。短期内人民币的这种异动,让国际金融市场直接预测人民币破7近在眼前。有关人民币大幅贬值的舆论再次兴起。

由于此次人民币汇率异动出现在中美贸易战前夕,国际舆论纷纷猜测,这很可能是中国为应对特朗普政府加征中国产品关税而祭出的一个非常措施:如果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较大幅度贬值,将在很大程度上抵销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的影响,令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继续保持强大竞争力。

然而,这种猜测很快被中国几位重量级金融官员的喊话所破解。7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在出席某论坛周年活动时表示,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中国有信心让人民币在合理区间保持稳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同日在接受《证券时报》采访时表示,近期外汇市场出现了一些波动,人民银行正在密切关注,这主要是受美元走强和外部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有些顺周期的行为。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同一天在接受采访时也指出,近期人民币汇率出现了一些贬值,这完全是市场由于外部不确定性引起预期变化的结果,并非人民银行有意引导。当天,中国人民银行参事盛松成刊发评论文章称,不应对人民币贬值作过度的解读,更不能认为是央行主动引导人民币汇率贬值。他认为目前市场受情绪驱动较大,现在应警惕人民币在贬值方向的超调。央行货币政策委员马骏表示,国务院金融稳定与发展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确定了未来金融稳定工作的基调。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监管层将更多注重结构性去杠杆,避免过度使用在总量层面一刀切的去杠杆措施。显然,五位重量级中国金融高官在同一天表态,表明人民币贬值并非中国官方的取态。

中国政府正在大力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这是大战略大方向,如果为应对美国发起的贸易战而放任人民币贬值,从而令国际投资者失去对人民币稳定性的信心,那么,近十年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果有可能功亏一篑。正是看到这一点,当中国金融高官力挺人民币并进行信心喊话时,国际金融市场随即作出反应,人民币在岸与离岸汇率均逆转跌势,迎来大幅反弹。7月5日、6日人民币出现触底回升,近24小时涨幅超1000点。面对人民币的大反弹,有分析师表示,市场对于人民币汇率波动已经开始逐渐适应并加强。

众所周知,2014年至2016年人民币曾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贬值周期,正是在此期间,一些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贬值形成思维定势,甚至错误地认为,人民币贬值将是长期趋势,不可避免。因此,这些看空人民币前景的国际投资者不断在离岸市场做空人民币。国际金融市场看空人民币前景的舆论与国际投资者做空人民币的行为相迭加,一时间让人民币汇率风声鹤唳。然而,令所有做空人民币的投资者想不到的是,2017年人民币不但没有像所预期的那样继续贬值,反而出现大逆转,调头进入升值通道。结果,一众做空人民币的国际投资者损手烂脚,出现大亏损。今次面对人民币出现的贬值行情,再也没有投资者敢于像上次那样下赌押注人民币继续贬值,而是对市场的各种主体察言观色,顺势而为。这也反映出了人民币的汇率波动已经不像以前(要么单边升,要么单边贬值),而是像美元和其他国际货币那样随行就市。

2012年前:

人民币缺乏市场波动

自2005年中国启动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到2014年1月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了明显的升值态势,尤其在2011年11月之前,人民币甚至一直呈现单边升值的格局。2011年底,人民币汇率开始出现转折,结束单边升值,呈现明显的市场波动。2012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反复,贬值与升值预期交替出现,但2012年人民币汇率仍然升值1%。2013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上涨幅度达3%,41次创出新高。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升值逾35%。

2005年至2013年,是人民币单边升值最为强劲的8年,在中国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尤其在世界经济仍然飘摇不定,而中国经济却能够保持异乎寻常稳健的背景下,当时市场普遍预期人民币升值仍将是大势所趋。因此,不要说国际金融机构,就是香港的普通市民都非常清楚,将每个月的工资换成人民币存于深圳的银行,不仅能够享受到比香港银行高得多的利息,而且还能够获得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汇率差。有香港市民简单测算,正常情况下,将资金存于深圳,息差加汇差的年化收益将达到5%或以上,如果投资于内地银行或者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达到10%也不是梦。如此高额的回报在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地方。

2013年之前,在人民币汇率稳步升值的实际运行过程中,为博取人民币的利差和汇差收益,不仅越来越多的香港市民将其收入转移到内地,而且越来越多的在港金融机构也在从事着类似的交易,甚至国际金融机构也纷纷加入“投资”中国的行列之中。然而,大量热钱的涌入无论对中国的资金市场还是金融秩序,都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和潜在金融风险,如果不能适时阻止这种态势的蔓延,一旦热钱大量涌出,将不排除中国有可能成为一个金融动荡不安的国家,这对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和国内金融安全无疑是一种灾难。

人民币汇率波动渐趋市场化

毫无疑问,只有打破市场对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预期,让那些企图套利人民币的资金难以博取暴利,才会对市场套利人民币的行为产生警示作用。由于中国的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人民币汇率也只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因此央行可以轻松通过微调汇率走势来打破市场对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

进入2014年2月,人民币停止了升值步伐。2月20日之后,人民币汇率更出现六连跌,累计下跌幅度约1%。市场分析,在当时中国经济基调良好的背景下,这种连续下跌有可能是央行主动而为,主要目的是“敲打”套利资金,尤其是那些没有锁定远期汇率的热钱。人民币汇率出现波动将有利于遏制套利资金,令其观望甚至离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2014年全年人民币累计贬值2.4%。

2015年:

人民币汇率波动明显

2015年伊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剧烈波动。1月26日人民币对美元连续第2天暴跌至6.2569,距2%跌停板6.2612仅剩43个基点,不仅跌幅创汇改以来纪录,而且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水准也创出近8个月新低。27日人民币汇率稍息喘定之后,28日又出现大跌,再临跌停边缘。自2014年人民币开始出现贬值以来,人民币汇率再次进入一个新的波动期。

2015年2月2日,人民币对美元一度跌至6.2604,较当天中间价跌幅达到1.986%,再度逼近央行设定的单日汇率浮动下限2%。这已是8天内人民币即期汇率第5次逼近跌停。面对人民币汇率如此剧烈的波动,各种看空人民币的声音开始出现,甚至有极端的观点认为,人民币的危险时刻已经来到。因为美元呈现强势,国际资金正在大转移,而中国经济正在转弱,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失去信心,因此,未来很长时期内人民币可能凶多吉少。

人民币汇率波动渐趋市场化

然而,人民币远没有一些舆论所形容的那样前景黯淡,一方面,人民币对美元的确出现一定幅度贬值,但另一方面人民币对其他国际货币都呈现升值状态。譬如,从2014年5月起,欧元对人民币持续处于下行通道,2015年1月23日,1欧元对人民币跌至6.9795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409个基点,创2011年11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这也是欧元对人民币首次跌破“7”字整数关口,意味着8个多月来的人民币对欧元升值近19%。

事实上,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十分正常,甚至可以说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须步骤。自2005年人民币启动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一直处于单边升值状态,升值周期一直持续到2013年,升值幅度累计近40%。2014年为控制人民币离岸金融风险,改变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预期,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调控下,人民币才停止了继续升值,出现了2.4%的贬值。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预期也被打破。

应该看到,人民币国际化的时间表已经出台,但人民币仍然没有经历市场的考验,人民币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尚未达成,这已经成为中国金融管理当局需要破解的一个要务。人民币汇率一旦实现市场化,就会和美元及其他国际货币一样,汇率波动将成为常态。2015年以来,人民币虽然波动频繁,但贬值幅度相对较小,2014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已经到了6.26,为2012年末以来最低水准,而2015年初仍处于这一水准,所以,必须让人民币对美元进一步贬值。实际上,2015年人民币波动的效果已经显现,前几年积累起来的大量人民币套利资金由于觉得可能面临损失,已经开始转移方向去套利美元了,这正是人民币国际化所要追求的效果。

2016年:

人民币汇率波动经受考验

2015年1月、9月和12月,人民币离岸市场价格曾三度出现暴跌,进入2016年,人民币离岸市场汇率更出现前所未有的罕见持续暴跌,甚至有美国金融大鳄扬言,人民币在未来三年内将贬值四成。在美国舆论及美国金融大鳄唱衰与做空人民币的双重影响下,国际市场甚至出现了一边倒看空人民币前景的声音。

在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强大支撑下,在中国金融管理当局的强有力干预之后,经过一年多在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斗法,人民币汇率经过一段时期的剧烈波动之后,逐渐稳定下来,而且定力越来越强。众所周知,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元曾一度成为国际投资者唯恐避之不及的货币。为了重拾美元地位,2012年开始,美国逐渐采取强势美元政策,同时在股市上营造美股的繁荣景象,以支撑美元的强势回归。但美国很清楚,要重塑美元地位,必须消除两大威胁,一是打压黄金价格,二是做空人民币。于是,美国先从黄金价格下手,从2013年上半年开始,黄金价格出现异常暴跌,至今金价仍徘徊在1300美元之下,未恢复正常水准。在成功阻击国际黄金价格之后,从2015年开始,美国又开始对人民币下黑手,以致于2015年8月人民币汇率曾两天之内出现3%的大幅下跌,震惊全球。

2016年5月3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报6.5784元,而上一个交易日报6.5490元,大幅下调294基点,创2011年2月以来最低点。有分析指,由于美元指数走强,人民币在市场上受到投资者打压。然而,美元好景不长,2016年6月3日,当美国劳工部公布5月新增非农就业人口只有3.8万人,为预期16.4万人的零头还不到,顷刻间美元指数暴跌1.7%,数以万亿计的美元被抛售,而人民币汇率却强劲反弹上升。自此,市场开始注意到,人民币与美元之间保持着一种此跌彼涨、交替波动的微妙关系。也正是2016年开始,人民币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发国际金融市场的一片惊呼声。如此情况以前从未出现过,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受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

2018年4月中旬之后,人民币一改年初的升势开始出现贬值,但这是人民币汇率正常有序波动的新表现。人民币最终要成为国际化货币,必须首先经历市场化的考验,即必须根据中国经济的表现、国际金融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以及国际货币之间的价格比较,在不断的升值与贬值波动之中,寻求人民币汇率的动态平衡点,亦即人们常说的人民币价格形成机制。按照市场规律,今后人民币波动将是常态。眼下出现的人民币小幅贬值是十分正常的,不管有没有贸易战都会出现。

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