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芯我求求你了 放过“国产”好吗

近日,在国内互联网领域内发生了两件大事,而且还存在巨大的相似,都是因为融资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第一个是原本风平浪静的拼多多突然上市,然而没有想到的是,成功上市融资后的拼多多就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外界不断质疑拼多多的发展模式以及假货问题,从而导致其股价暴跌。

第二个是红芯浏览器,日前红芯浏览器完成了新一轮容融资,企业融资原本是件很正常的事,红芯浏览器融资也再正常不过。

但是,其在融资时过分强调了红芯浏览器是国产浏览器,还是安全、自主、可控的浏览器。

红芯我求求你了 放过“国产”好吗

但实际上,这款浏览器是并不是完全国产,因为其是基于国际通用的开源Chromium内核架构进行的改造和创新,说白了还是利用了谷歌Chrome浏览器的相关技术。

因为在红芯浏览器文件多次解压缩后,出现大量与谷歌浏览器Chrome一致的同名文件,甚至出现了Chrome的图标文件、版本号(49.1),乃至红芯浏览器安装程序的文件属性中也直接显示其原始文件名为Chrome.exe。

也就是说,红芯浏览器不是国产却过分宣扬国产,导致国内网友不满,而红芯过分宣传国产,也是有原因的,因为浏览器开发实在是太重要了,但开发也太难了,打着国产的旗号,自然可以名声大噪。

红芯我求求你了 放过“国产”好吗

浏览器是用户与互联网之间的一座桥梁,无论是PC时代还是移动互联时代,都是如此,所以当年微软在自家Windows中内置IE浏览器被欧盟罚款。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厂商几乎都将自家浏览器内置在手机当中,而谷歌则是将Chrome浏览器内置在安卓系统中。

虽然国内有很多浏览器,例如360安全浏览器、QQ浏览器以及搜狗浏览器等,各种各样的浏览器层出不穷,但这些浏览器基本都是基于IE或者Chrome的内核开发而来,也有一部分是基于Firefox内核而开发的,总而言之,就是没有完全国产化的浏览器。

红芯我求求你了 放过“国产”好吗

没有国产浏览器就是因为开发浏览器太难了,例如Chromium的浏览器代码规模有2400万行,要知道整个Windows 系统的代码不过是5000万,可见其难度多大。

当然,难度大还体现在内核上,除了微软、谷歌等少数厂商愿意开发内核外,很少有科技企业愿意开发浏览器内核,就是因为难度大,开发出来还不一定被使用。

因为无论是PC还是手机,都内置浏览器,那些独立开发浏览器的企业想生存在不容易,自然就不愿意投入那么多。

这一点类似操作系统,因为开发出来也不一定有人用,所以国产手机厂商都基于安卓进行修改推出自己的OS,三星自主研发操作系统,至今还是半死不活。

红芯我求求你了 放过“国产”好吗

红芯事件再次证明了,那些过分强调国产的其实就不是国产

这些年中国互联网科技发展迅速,出现了像阿里巴巴和腾讯这样的世界级巨头,但中国的移动支付更是让国外羡慕,在这些都是表面的辉煌。

因为马化腾曾这样表示,中国的移动支付全球领先,但这都只是科技应用,回归到基础科学研究,整个中国基础还是非常薄弱。确实中国有新四大发明,移动支付领先全球等等,但这些都是表面的辉煌,仿佛海滩上建楼,一推就倒。

其实,这话并不是危言耸听,很多基础性东西都没有掌握在国内企业手中,支付宝很好,但支付宝在建立安卓和IOS基础上,没有这两种系统,支付宝自然也就没有今天。

红芯我求求你了 放过“国产”好吗

就目前而言,全球操作系统依旧被美国把持,无论是IOS、安卓还是windows,都是人家的。不仅是软件,硬件层面也很弱。

中兴事件,给中国企业上一课,美国禁止向中兴授权出口芯片等关键元件,中兴就一度陷入瘫痪。虽然华为有芯片技术,但其生产还是依赖台积电等企业。

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企业都开始吹嘘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红芯浏览器就是其中之一。但在红芯之前,还有汉芯事件,这款芯片实际上并不是完全国产,却被宣称是国产,最终还是东窗事发。

也只有汉芯和红芯在一味的强调国产,反而这两种都是伪国产,而那些闷头做技术,真正有实力的科技企业,却往往是承认自身与美国巨头之间的差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