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铎山镇红安村第一位百岁老人传承着怎样的好家风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上百岁的老人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更是无价之宝。23日,记者走进铎山镇红安村第一位百岁老人家里,探访老人与子女平日的生活,感受到了亲情和孝道的温暖。

民生|铎山镇红安村第一位百岁老人传承着怎样的好家风

老人名叫罗金奎,东北人,生于农历1919年7月17日,今年阳历8月27日就是他的百岁生辰。1967年罗金奎与妻子来到冷水江碱厂务工,虽然当时工资较低,还要维持6个子女的生活开销,但老人每月都会在微薄的工资里拿出一部分寄给年迈的父母,同时就算工作再忙也会坚持每天打电话询问父母是否安康,这种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年幼的子女明白了什么是孝道,与如何对父母尽孝。

同期:罗金奎女儿 罗晓芬

百善以孝为先 所以我们在父亲的教导之下 我们也觉得确实是 孝心是比较重要的 没有孝心的话 你在外面的话 对同事对朋友都是没有责任心

1978年,因为身边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无法陪伴父亲,小女儿毅然担起了照顾老人的职责,为了离老人近一点,罗晓芬放弃了粮食部门的优厚待遇,来到了父亲的单位上班,并在家里与丈夫办起了养殖场,一起陪父亲过田园般的生活。

民生|铎山镇红安村第一位百岁老人传承着怎样的好家风

同期:罗金奎女儿 罗晓芬

一个是工作在一起的话就照顾他方便些 那个时候 我刚刚才二十多岁 我就到(父母)身边来了 到身边来以后 我就一直跟着他到现在

1998年,在老人八十岁的时候,一场意外事故让老人的双腿无法行动了,而且年事已高的罗金奎睡眠质量非常不好,经常需要半夜起来小便,为了不给女儿添麻烦,不服输的老人便自己拄着拐杖摸索着去厕所。有一次起夜的时候,老人不小心摔了一跤,小女儿闻声便立即起床跑过来搀扶父亲,为了防止意外再次发生,此后罗晓芬一到晚上就在父亲旁边摊个地铺守着父亲睡觉。

同期:罗金奎

她照顾我照顾得很好 夜里睡觉她特意起来看我 给我盖被子 夏天给我扇蚊子 做到这一点就不简单了

民生|铎山镇红安村第一位百岁老人传承着怎样的好家风

从父亲80岁到一百岁,整整20年的时间,罗晓芬把自己全部的空余时间都投入到照顾父亲身上,虽然每天照顾父亲很辛苦,但是这一切在她看来都是值得的,尽管自己一直陪在父亲身边,连冷水江城区都没有去过,但她无怨无悔,父亲开心的笑容才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同期:女儿 罗晓芬

他们都说罗晓芬你真的辛苦 照顾父母的 我说 没办法 人都要老的 打比方说到我老的那一天我的子女也一样要尽孝道 那肯定有牺牲的 这个牺牲是值得的

罗金奎老人作为红安村的第一位百岁老人,现在视力虽然有些模糊,耳朵有些背,但目光却沉稳,举止谈吐都神采奕奕。罗金奎告诉记者,这一切得益于自己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舒适的心情。罗金奎自退休后每天早上6点半就准时起床做运动,无论天晴下雨,老人一天也没有落下。

民生|铎山镇红安村第一位百岁老人传承着怎样的好家风

同期:罗金奎

早晨起来开窗通风 吸收新鲜空气 活动活动做做早操 吃完早餐以后就看书看报纸 或者是看电视

在女婿眼里,自己的岳父就是村里的一位活神仙,不仅脾气好,生活更是尤为自律,虽然岳父喜爱抽烟、喝酒,但是从来不过量。

同期:女婿 阳小宁

平时保健方面做的最好了 每天晚上都要烫脚 烫两个小时 再一个是饮酒 饮酒是他做得最好的 每餐都喝一两酒他不过量也不喝醉酒 能够健脑

交谈中,老人引经据典地给记者讲述了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告诉我们心态不平和、易怒是养生要引以为戒的,心态平静才是真正的长生之道。

同期:罗金奎

平时心情舒畅不生气 也不计较别人对我的看法不好 我也不解释 不跟他吵架

在老人退休后,老人还读了很多关于健脑与养生的书籍,并把关键部分摘抄或者剪辑下来,留下了一本本养生书给子女孙儿们阅读。

民生|铎山镇红安村第一位百岁老人传承着怎样的好家风

同期:女婿 阳小宁

他喜欢看资料和油印方面的东西 关于健身养老 都给我们保存的蛮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