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深圳?

还是摇骰子吧


传言已久的自由贸易港政策终于在海南落地了,三十年后,海南终于再一次站在了对外开放的新起点上。得天独厚的优势,会让它成为下一个深圳或者浦东吗?

站在开放的新起点

4月13日,习近平主席出席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主席在大会上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

4月14日,《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指导意见》正式落地。据了解,如果海南自由贸易港建成,按照全岛3.5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来算,其规模将远超1000平方公里左右的香港和新加坡,以及不足4000平方公里的迪拜,成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港。

自由贸易港通常被视为自贸区的升级版,在自贸港里,海关一线真正放开,货物自由流动,取消或最大程度简化入港货物的贸易管制措施,简化一线申报手续。

中国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继续拓展对外贸易,自贸区和自贸港将在这个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的特色是“自由”,不仅仅是税收和贸易方面的自由,也是制度安排的自由,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是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重要体现。

过去几年,国家分3批设立了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到目前为止,只有上海自贸区正在筹划升格为“自由港”。以上海地位之独特,自贸区面积不过120.72平方公里,而海南自贸港则是“全岛建设”,3.5万平方公里的自由贸易港,几乎是上海自贸区的300倍。 而凭借上海的经济中心地位,从自由贸易区到自由贸易港也是分两步完成的,而这次海南同时获得了自由贸易区和自由贸易港两大资格。这样的利好政策是史无前例的。

为什么是海南?

与上海自贸港相比,海南经济地位并不突出,产业结构也不完善,更没有人口红利的优势。为什么国家会把海南选中成为深化对外开放的试验田?

海南建省以来发展迅速,但与东部发达省份的差距并没有明显缩小,甚至还出现了扩大。2017年海南省人均GDP接近5万元,只相当于广东省的60%,与30年前的比值相差无几。1988年海南省人均GDP相当于福建省的90%和浙江省的66%,但到了2017年这一比值却分别降至58%和5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核心推动力是制造业,只有制造业才是强国之本,加入WTO以来,我国奠定了世界工厂的地位,有了更大的发展,而这一时期海南的发展恰恰受制于制造业。海南地广人稀,早期不具备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条件。相反,随着内地经济不断深化,海南的旅游资源开始得到重视,形成了以旅游和房地产为主要产业的经济结构。在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背景下,海南必须要有新的政策驱动,才可以进一步调整自身产业,实现协调发展。

按照这个目标,在现代服务业方面,国家提出支持海南设立国际能源、航运、大宗商品、产权、股权、碳排放权等交易场所;科研和创新方面,提出要设立海南国际离岸创新创业示范区;旅游方面,提出要实施更加开放便利的离岛免税购物政策,优化旅游资源配置等等。这一切都需要合理的产业规划和顶层设计,需要把优惠条件用足用好。

国家选择海南,也并非只考虑到经济因素。国家将海南定位为“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核心是立足东南亚、南海和全球,形成一个与东盟及南海各国经济贸易对接和交流的区域,这对南海建设、国家安全、对外交流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告别圈地和保税区

过去,我们也曾划定过一些开发区、自贸区和保税区,也曾给予这些地区以政策上的支持,但有些时候,我们往往陷入一个“死循环”,也就是:政府公布政策,画圈出让土地,搞基础设施建设,接着房价上涨,之后各路资金和人口流入,房价继续大涨,推动租金成本上升,原本给予优惠政策吸引来的新产业,利润空间都被租金挤掉,于是有活力的中小企业纷纷远离新区,导致新区规划失败。总之,土地等资产价格上涨总是早于、快于产业增长,这已经成为新区建设的一大难题。

所以,能否留住产业和劳动人口才是海南自贸港成败的关键,而能否留住人、财、产业,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海南是否能够有效控制资产价格上涨的冲动。再简单点说,未来能否给几百万、上千万的人提供低成本的住房,把劳动人口留住,是海南发展的一个关键。

另外,海南能否成功,还要看它能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港”。而经济是否自由,除了与关税和贸易有关,更要看区域的制度创新能力。能否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不断提供优质的服务,也是决定自由港能否成功的又一个关键。如果“自由港”仍然是保税区的翻版,那么意义就不大。

三十年前,海南建省并被确立为经济特区,这是它在中国的改革史上,唯一一次与深圳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三十多年过去,深圳已经成为南中国经济的巨子,海南站在这条新的起跑线上,又不得不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改革开放是海南与生俱来的基因,希望如今它已经增添了几分坚韧与成熟,也没有失去当年炽热的目光。


最IN资讯


如果放几周之前,我可以肯定地说,不会。但如果放现在,我觉得还是有很大希望的。原因如下:

1.国家最近刚刚放出重大利好,准备把海南建造成全岛自贸区。这意味着海南将全面迎接和拥抱改革开放,这也意味着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海上丝绸之路”中,海南将占据最核心的位置,同时也意味着,国内外的投资将蜂拥而至。要知道整个中国仅有的几个自贸区除香港全境外,只有上海有部分自贸区,还是隔开的。但是对比一下就知道,香港总共才多大?香港陆地面积仅1106平方公里,海南3.54万平方公里,海南面积是香港的30多倍!全岛自贸区的利好由此可见一斑;

2.海南的格局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国内,其面向的是整个南海,整个东南亚,乃至全世界。俗话已经说了,“北雄安,南海南”,这一定位,已经将海南也擢升至国家大事,千年大计。尤其是随着三沙市的设立,海南对整个南海的掌控力和影响力与日俱增。在整个中国还没有哪一个省份,能拥有像海南这么大的海域面积,可以说海南的海域面积就是整个南海,而中国的南海领海面积达到了210万平方公里!在现在这种海运时代,海南的这一优势,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全国独此一份。大家都知道沿海城市发达,而在未来,海南必将利用这一优势更加发达,成为下一个深圳未尝没有可能;

3.海南目前的核心竞争力是旅游业,旨在打造“东方夏威夷”,但从长远看,海南的核心产业还有贸易和投资,一旦这种核心竞争力形成,海南必然会有一个质的飞越。到时候坐镇南海,面向整个东南亚,以自由贸易为武器,着力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海南想不成为下一个深圳都难。



广东包打听


海南不可能成为下一个深圳

深圳是时代造就的,改开伊始,深圳是窗口、是标范、是集全国最优秀的人力资源成就了深圳。还有伴依香港的原因,资本、城市管理、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等等有现成的借鉴模板。所以有了今天的深圳。

今日的海南,首先无法集全国的优秀人力资源的力量,原因在于资本及产业的方向与深圳不同。海南不可给有如电子产业大发展的时代机遇,而吸纳人才。也不可能再建设另外一个国家级金融中心,面向全国的投融资市场,而无法吸纳顶级的金融人材。而现代化城市最重要的是服务业,也必须建立在有大的经济区域之上,及大的产业带之上,国际性的服务机构才会入驻,所以,现代服务业将是无法大业发展的。

那海南到底有什么优势呢?

从人力综合成本来讲,海南并无优势,所以无法承接制造产业转移。

从物流来讲,海南并无大经济区域作为物流依托,而形成商贸优势。

所以,海岛区域性、独立经济生态将是最终出路。以生态优势转化成“国家级度假目的地”才是正解。

国家级度假目的地是以世界旅游市场为目标,把海南转化成“中国人的海南”,以观光为核心的庞大产业集群。把整个海南变成自然的观光公园,创造大旅游产品,把整个海南变成一个旅游产品进行产业开发、整合。依托产业开发旅游商品销售及生产。统一的市场管理,用大数据来分配指导资源,将旅游业转型为娱乐业,再输出娱乐的视听产品,形成产业链,吸引娱乐、影视人才的输入,进一步提高成大文化产业,又返哺旅游业的产业良性循环链。

建立“城市公园概念”,改进城市导视系统,每一巷、一路、都融入城市公园集群,而不是百城一面的“中国化城市”,而是“有生活市井气质”的人文公园。一路一景、一巷一景,随处都有的休息坐椅、路边店铺坐椅。形成另类的休闲城市形态。再通过城市花车巡游、南海之星、渔船出海、入港仪式等等活动而提升城市的动感美。而这些可视为政府的公共产品的提供。

将城市城管部门改进成“城美推进部门”,邀请世界一流的画家为城市“画像”来改进城市的审美水平。而提升城市公园的价值,继而形成产品,最后成为资源优势。


渔夫钓客


海南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深圳呢?我的看法是,海南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深圳!

4月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个决定,从此改变了海南的命运,海南将成为中国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标杆,探索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着力打造成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

海南自上世纪80年代末建省和最大经济特区后,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从一个边陲岛屿变成了一个国际旅游岛,如今,再建设自由贸易港,这是一个很大的飞跃,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描述“海南是因改革开放而生,海南是因改革开放而兴”,海南,也从此迎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机遇。

海南自由贸易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一手规划出来,相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会举全国之力把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好,的具体规划还没出来,海南省委省政府以及各级政府都在探索中,相信会参考很多国际上比较成功的案例进行探索、规划和促成,规划海南美好的发展蓝图,也相信海南会变成中国第二个深圳!


旮旯里的小破事


很高兴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海南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深圳,我个人的看法当然是不太可能。

因为按照你的意思理解,应该是说海南有没有可能成为像深圳这样的国际性的大都市,海南岛作为我国的第二大岛,海南也是一个省级行政区,海南作为我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目前开放程度正在不断的深化,最近的博鳌亚洲论坛就在海南举行,可以说,海南在国际上的曝光度越来越高,他的目标也是面向全球,面向整个国际,比如说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度假区,海南国际会议中心。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海南作为一个省份,它不可能全部发展成像深圳那样的高度繁荣的大都市,因为毕竟面积过于宽广,它的定位的其中一部分也是农业种植业为支柱产业,所以说海南有相当一部分人,可以说都是农民,但是海南是一个省,它的经济总量,未来有没有可能超过深圳,我觉得不太可能,毕竟深圳的实力过于强大!



海南的未来定位应该主要是一个面向全球的,高级的旅游度假区吧!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人去海南旅游,作为一个旅游休闲中心,我觉得他最令人骄傲的就是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适宜的气候条件,尤其是在冬天的时候,比较适合过冬。


今年,海南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希望海南的经济可以更上一层楼!未来可以发展的越来越好!


自由小帆


海南不会是下一个深圳。

首先,深圳当年的政策更灵活。很多方面,上面都放手让深圳去闯。深圳当年是以土地出让的价格来搞建设,这就逼得深圳改善投资环境,土地才能卖上价。如此,形成了一个投资环境的良性循环。

现在海南的优点,一是传闻中的博彩业放开,二是免税店。但是这两点是否能撑起整个海南的利好?难说。

其次,深圳有大量年轻人口,并且文化素养还比较高,这是海南没有的。当然,海南可以慢慢吸引年轻人口、科技人才,但是,这些人来了要不要买房?买房的话,限购怎么破?还是干脆政府分房?还是未来会对科技人才特批?不知道。

其他的还有很多原因,这里不多说了。

海南风景优美,我非常喜欢这个地方,我还在海南生活过几个月。对海南的低物价,我印象深刻。当然,海南收入也低。

实际上海南具有非常明显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的优势。起点的穿越小说,最喜欢穿越的就是古代的海南,尤其是穿越到明清之际的海南。但是这些穿越小说有一个明显的通病,就是穿越者都喜欢把海南当成计划经济的试验区。穿越者们坚信:我们掌握后事的高科技,我们略略计划一下,不就能建成美好天堂吗?

这一观念显然是不符合经济规律的。

别说明清之际资本贫乏、人才缺乏,就算今天的海南,资本比明清雄厚得多,科技人才虽然在全国排不上号,但也非明清之际可比,但今天的海南,仍然不是人间天堂。

海南未来或许能和深圳一比,但不知道那一天还有多远。

如果你穿越到明清之际的海南,你会搞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邓新华全面回忆


深圳的发展是有其历史机遇,海南不会成为下一个深圳,但可以走自己特有的道路~

海南发展的难题有五大方面:

(1)政策优势已不再明显

深圳的发展是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而开始,当时深圳可以利用全国(包括香港)的资源,让中国的产品走向世界。深圳有比其他省市优惠得多的无可比拟的政策优势,加上当时劳动力密集型经济的历史发展机遇,让深圳快速发展起来。近10年,深圳也成功地转型成为年轻人创业创新的天堂,吸引力强。

海南虽然近期获得了一定的政策优势,但政策优势没有30年前深圳特区那般的相对政策优势大,现在的特区已经很多,而当年的特区只有那么二三个,不可同日而语也。

(2)劳动力密集型经济的黄金发展机遇已错过

20世纪下半期是劳动力密集型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机,深圳乘机发展起来并成功转型成高科技城市。然而,如今社会已经渐渐进入智能化社会时期,普通人力资源重要性渐渐降低,海南已经错失劳动力密集时期资金积累的大好时机,如何吸引资金,如何壮大本省的企业是个难题。

(3)顶级高校的缺少,人才吸引力不够

若要发展成第二个深圳,人才的吸引是关键中的关键,但海南现在顶级高校缺少,高科技企业也较少,如何吸引高端人才进入海南是一个难题。

(4)本地人的包容性受考验

广东能成为龙头老大,深圳能成为经济强市,虽然有政策的原因在,但广东人的包容心也是很重要的。年轻人去了深圳,只要肯闯,甚少人会歧视欺负他们,也甚少人会讲求太多的身世。相比之下,海南近年坑旅客的例子层出不穷,物价过高,实在难以吸引一穷二白的年轻人前往海南。



(5)台风灾害

海南和粤西地区的台风灾害外人很难理解。广东珠三角地区也有台风,但没见影响多大。实际上,珠三角地区的台风只是刚刚称得上台风的最低等级台风,风力不过10-11级左右,和来到海南和粤西的动辄14-15级的大台风有天壤之别(威力差好几倍),甚至某些年会有16级以上的超级台风。这些"真正的台风"威力摧枯拉朽,连路边的灯塔电线杆都成片吹到,树木和农作物更是难以幸免。




当然,海南可以选择走自己的道路,依靠完美的地理优势,好好经营自己的旅游业,参考台湾创造一个经济实力强,生活指数高的旅游圣地,慢慢经营自己的口碑,是大有发展前景的。

针对这四大难题,各位有何良策呢?欢迎掐架~


数说社会


1、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发展健康养老及旅游产业,不过对比迪拜、巴厘岛、普吉岛、马尔代夫……等旅游城市,似乎哪一个硬件都比海南强。目前海南的生活节奏还是很慢,空气阳光好,是养生的天堂。不过海南不会成为下一个深圳,毕竟没有强大的产业支持,前景是可观的,但是发展的路途必定是比较曲折的,需要多方面的摸索。

2、海南不能成为第二个深圳,但是它肯定会有他的发展模式。深圳的发展,有天时地利人和,而且深圳的高科技产业,也有周边珠三角地区的配套辅助,海南地处边缘,没有什么产业腹地,但是他有他的独特性。

3、海南由于是岛屿,观光旅游比较特殊,还有电影娱乐行业,科研产业,创意产业,医疗产业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不一定要像深圳模式,发展电子产业。深圳的富士康,占地多,民工多,配套设施需求大,物流要求高,这种情况不大适合海南。预计,海南会成为一个从未有过的海岛,正在打造自己的东方迪拜打造新的自贸区自贸港,能够成为全球购物中心,以及发展旅游度假圣地。

确认过眼神,遇上对的人。如果你也感兴趣就关注我吧,一起探讨更多有趣新鲜的话题。


我房网


海南为什么要取代深圳?

从国家整体战略规划安排,海南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发展意义。从发展定位和探索的角度,海南岛更好的参照发展模式或许应该是新加坡、迪拜、美国佛罗里达等。

所以,海南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取代北上广深,但我相信国家,相信国家领导人,相信海南政府,有强大的国家做后台有南海为依托,一定可以探索出更好的发展模式,海南的明天也更加灿烂辉煌!


zhuanshubaby


看看历史,就知道未来。我们复习一下历史: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试办出口特区

1988年4月,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1992年中国加快改革开放后经济特区模式移到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等国家级新区新的特区扩大改革等发展起来,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重要标志。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霍尔果斯、喀什设立经济特区。

看清楚了,历史上那么多经济特区,像深圳那么成功的,只有上海浦东。

深圳成功的原因是挨着香港,上海浦东成功的原因是他在上海郊区。

珠海半成功的原因是他靠着比香港弱很多的澳门;

厦门半成功的原因是他跟台湾隔海相望。

汕头不成功的原因是他谁也不靠,就靠海外老乡,然而海外老乡也怕麻烦。

早在1988年海南已经当上经济特区了,这个很多人早就忘记了吧 ?

总之,经济特区是否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你是否有就近的金大腿可以抱。

没这个条件,说啥也白搭。

无论是自贸区还是经济特区的帽子,现在海南都齐备了。只差一条金大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