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农商银行:多维联动,抓牢防范电信诈骗“牛鼻子”

鲁网聊城8月28日讯 今年以来,茌平农商银行强化责任担当、提高政治站位,积极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切实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截至8月20日,截至8月20日,累计进农村入农户200余次,进社区入住户活动9次,进商圈入商户活动11次,印制宣传折页2万份、宣传海报2000份,发放宣传资料2万份,累计投入人员200人次。

源头管控,重点防范。一是落实账户实名制。加强客户身份识别,严格审核账户开户资料,留存本人实名制的联系方式;加强代理开卡业务管理,除父母、子女等法定监护人和单位批量开户外,原则上不允许代理开户业务;对单位批量代理开户的,必须由本人办理账户激活,并要求账户激活前必须修改和完善客户资料。二是关注高风险客户。对未成年人、老年人等高风险客户开户或存在异地开户、集中开户、陪同开户、根据电话指示开户等高风险行为进行重点审查;对高风险客户要求开立网银、手机银行等服务的,充分提醒客户防范诈骗风险,谨慎办理。三是做好存量账户清理。严格执行监管部门对银行账户数量控制的规定,对存量客户账户进行排查清理。充分发挥大堂经理、客户经理、协理员等人员的作用,深入农户、商户、田间地头联系客户,引导客户到营业厅进行身份核实。

强化担当,措施到位。一是强化主体责任。成立电信诈骗风险防范领导小组,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具体方案,确保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截至8月20日,先后召开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专项工作会议2次,研判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形势,交流经验、发挥智慧,精准部署风险防范工作。二是建立奖惩机制。对工作突出,成功堵截、防范资金风险的员工进行表彰奖励;对不按规定进行相关业务操作的员工进行通报批评,严肃责任。三是做好柜面宣传。各营业网点设立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文件宣传台,利用网点LED显示屏等设备进行不间断滚动宣传;利用QQ、微信公众平台等自媒体,宣传“四不原则”和“八个凡是”,提示公众不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不设置过于简单的交易密码等注意事项,培养客户安全良好的支付习惯。

强化监测,信息共享。一是加强可疑交易识别。依托反洗钱系统及核心业务系统黑名单,对可疑交易进行识别、分析和上报;指定专人定期收集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和涉案客户、账户信息,用于控制开户和存量账户的风险排查,确保风险防范到位。二是实现风险信息共享。营业网点获得异常开户行为等信息后,及时总结可疑分子行为特征,建立异常或可疑客户信息台账,在全辖对账户进行排查分析。三是助力研判信息应用。对发现的存在风险的可疑账户进行中止交易处理,并逐级上报省联社、人民银行和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及时为有权机关案件侦破提供线索。(通讯员 李兵 吴桂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