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双叒叕有装修公司跑路了,即将装房的你该如何规避风险?

就前几天,又双叒叕有装修公司跑路了…

又双叒叕有装修公司跑路了,即将装房的你该如何规避风险?

这不是段子,是“泥巴公社”员工发的朋友圈,现实有时比电影“荒诞”得多。从去年年底的实创装饰到几周前倒闭的“一号家居”,再到苹果装饰旗下的“泥巴公社”“觅糖装饰”“柠檬树装饰”等一系列子公司突然跑路,这两年装修市场总是不太平。

又双叒叕有装修公司跑路了,即将装房的你该如何规避风险?

又双叒叕有装修公司跑路了,即将装房的你该如何规避风险?

不久前天猫店铺搜索还排在前三名的苹果装饰子公司,一夜之间“人去店空”,所有淘宝店铺全部下架。可能有同学对“苹果装饰”不太熟悉,装修行业的“苹果装饰”就好比房产中介行业里的“链家”。03年成立至今在全国各大省市基本都有分店,旗下子公司无数,是一头装修行业“巨鳄”。

装修公司为何老是集体“跑路”?从装修从业者的角度来看,企业的“畸形”运营一味低价竞争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不止是业主,成千上万的供应商、施工队工人、设计师、公司员工都是“受害者”。

又双叒叕有装修公司跑路了,即将装房的你该如何规避风险?

据统计,目前成都受此次苹果装饰子公司影响的业主约有500多户,粗略算下每户业主损失几万元,再加上供应商、施工队的损失。

又双叒叕有装修公司跑路了,即将装房的你该如何规避风险?

动辄上千万的资金

让既得利益者不惜“铤而走险”频繁跑路,何况这还只是成都一个城市。

1.只为签单,不顾市场规律装饰公司净利率在12%左右,然而事实上无数公司为求“签单”,即使净利只有5%甚至更低也要做…典型代表就是动辄“49800元整装还送全屋家具家电”的病毒营销装修公司模式。

从生产角度看,这样的价格无法保证利润率,能做下去只有压缩“装修成本”。材料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后期恶意增项都是所谓“成本控制”的方法。用低价格买来的低质商品,最终损害的还是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会陷入“不得不打价格战”的泥潭中,忽视成本、效率与体验,自然是最早被淘汰的。2.行业内部机制不完善传统装修付款方式,在每个节点工程开始前就已向客户收取项目款项。这就意味着,在你装修项目开始之初,绝大部分装修款就已经进入了装修公司口袋。

对于装修公司来说,完工前要支付出去的只有部分人工费和定制主材(门、橱柜等)费用,这只占总装修款的很小部分。

完工前装修公司可挪用剩余“装修款”用作投资或其他资本运作,客户数量达到一定级别就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资本。

装修业务只作为原始强大现金流的入口,这类公司跑路是有预谋的“诈骗”行为。

3.“资本家”肆意入侵装修市场几年前,所谓“行业红利与机会”让大批“不懂装修”的创业者蜂拥而至。

装修是需要时间沉淀的行业,这类公司指望资本进场快速催熟,方便疯狂收割韭菜。

布局全国,贪大求全,却很少谈深耕、改进、创新是这类“看似风光”企业背后的共性。

最终结局是这类“蹭热点”公司被行业浪潮残酷清退、离场,甚至不少企业负责人因此背上沉重债务。

业主到底要如何选择装修公司?公司规模似乎并不是评判是否靠谱的标准,诸如“苹果装饰”这类集团公司跑路情况也屡屡发生。装修付款方式不合理是造成装修公司“零压力”跑路的根本原因。

家装行业是少见的“先款后货”模式,即先交付费用再进行施工。

传统的先付款再开工首期款比例一般都很高,占到合同总价的40%-65%不等。简单来说,装修公司是不担风险的。因为他施工所花费的人工和材料款,都是你已提前支付过的。

材料要提前下单、工人要预付工资…这些理由似乎都能为不合理付款模式找到借口。然而最根本原因是装修公司不愿承担风险,想掌握绝对主动权。先装修后付款的意义:①防止装修公司卷款跑路;②业主对装修质量有绝对控制权;③实现工作人员积极服务。

又双叒叕有装修公司跑路了,即将装房的你该如何规避风险?

作为即将开始装修的业主,怎样选择装修公司才能最大程度规避风险?一家先施工后收款,项目验收合格后再支付费用的家装公司,或许是现阶段最好的选择

又双叒叕有装修公司跑路了,即将装房的你该如何规避风险?

又双叒叕有装修公司跑路了,即将装房的你该如何规避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