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的火除了劇情、演員之外,它也是功不可沒的

最近啊如果你沒看過《延禧攻略》這天都沒法聊了,那為什麼這部劇這麼熱呢,除了跌宕起伏的劇情以及演員的精湛表演之外呢,它的服裝,化妝以及道具也是功不可沒,所以啊一部劇想要品質,那在這些細節方面呢就要儘量的講究,絕對不能將就。

《延禧攻略》的火除了劇情、演員之外,它也是功不可沒的

延禧攻略劇照

每個時代,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吃穿住行都不一樣,每每都有自己的特色。漢朝的寬袍大袖,唐代的袒胸露臂,清朝的大長辮子,一看到這些服裝造型立馬都能把你拉到那個時代。近日來古裝劇《延禧攻略》引發了不少網友的熱議,裡面的劇情和段子咱先不說,單提裡面體現的工藝匠心那簡直就是密密麻麻,地毯是京毯,穿的是京繡,除了考究的清宮佈景古雅的“莫蘭迪”色調外,有細心的觀眾發現,劇中有不少非遺的元素。崑曲、絨花等等,透過熒屏觀眾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那個時代的美。

《延禧攻略》的火除了劇情、演員之外,它也是功不可沒的

京繡

劇中繡房裡的金絲銀絲孔雀羽線,看著實在是奢華,京繡就是這樣不惜成本。這裡給大家百科一下,京繡又稱宮繡,已經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了,是以北京為中心的刺繡產品的總稱,多用於宮廷的服飾,裝飾。

有的觀眾看完劇有些疑問,說這富察皇后為什麼就不愛金不愛銀,卻愛“人造花”呢,其實啊有史記記載“富察皇后平居冠通草絨花,不御珠玉”說的就是富察皇后生性恭儉並以此要求後宮。你別看這小小的絨花,那可是極具地方特色的傳統工藝,在唐代甚至被列為皇宮的貢品。而在康熙,乾隆年間絨花達到了鼎盛時期,因為與“榮華”諧音,有吉祥祝福之意,所以備受後宮佳麗的喜愛。而在2006年,南京絨花還被列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延禧攻略》的火除了劇情、演員之外,它也是功不可沒的

一耳戴三鉗

劇中的服裝道具真實的還原了歷史,那麼妝容也得跟上。比如說備受詬病的“咬唇妝”,很多網友覺得這樣的妝容出現,太新潮。其實不然,我覺得這樣的妝容其實算是“復古妝”,因為在清朝後宮妃子就流行口紅只塗下半截,那個時代的畫像就證明了這一點,而且包括耳朵上“一耳戴三鉗”的妝容,也是真實還原了當時的場景。

《延禧攻略》的火除了劇情、演員之外,它也是功不可沒的

兩把頭

在被大量服化道,充滿塑膠感的古裝劇霸屏之後,我們終於看到一部頗有誠意的古裝劇。可以說這是觀眾審美和歷史知識提高,倒逼劇組產生的進步。當然十全十美很難,精細如《延禧攻略》也有不符合當時時代的服裝造型。比如貴妃珍珠衫,瓔珞兩把頭其實都是穿越而來的,在那個時期還沒有“兩把頭”的造型。在記載中“兩把頭”的雛形,應該是在道光年間開始出現的。而珍珠衫是來自慈禧太后。

《延禧攻略》的火除了劇情、演員之外,它也是功不可沒的

延禧攻略劇照

​其實拍歷史古裝劇,服裝造型方面導演一般會陷入一種矛盾,擺在他們面前一般有兩種選擇;一種是還原歷史,但是由於時代工藝的限制服裝不夠出彩,要麼加上現代工藝的想象,這種容易被現代審美接受,但是過度的藝術加工也容易翻船。所以很多導演如今選擇,在符合歷史的情況下部分改動,與其大手筆改動倒不如請一位懂歷史的老師指點一下。所以大家也不要吐槽服裝啊,妝容啊什麼的不合邏輯。因為他是以現代審美而變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