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与易象之“三阳开泰”

成语与易象之“三阳开泰”

成语与易象之“三阳开泰”

“三阳开泰”可谓是一句家喻户晓的成语,常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故多见于新春对联、喜庆祝福等场合。特别是中国阴历羊年(未年),大家都会用“三羊开泰”来做祝福语。这个文化已经在中华大地延续了千年之久。那么到底什么是三阳开泰呢?

谈到这个问题,不得不先谈一下汉代大易学家孟喜的卦气说中的“十二辟卦”。十二辟卦又称十二消息卦,或十二月卦,是指主掌一年十二个月的十二个卦。在孟喜的卦气理论架构里,以易经中的六十四卦来主掌一年的节侯时序,其中震、兑、离、坎「四正卦」分主春夏秋冬四季,震为春,兑为秋,离为夏,坎为冬。四正卦共有24爻,每爻则又分掌一个节气。最后则又以四正卦之外的六十卦分掌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而有六日七分之说,也就是六十卦每卦分掌6日又7分,也就是6又7/80日。

成语与易象之“三阳开泰”

而十二辟卦则是以十二个卦来分掌一年十二个月,这十二卦总共有七十二爻分掌七十二侯。之所以叫「辟」卦,辟是指「君」,或「法则」的意思。《尔雅.释诂 》:「林,烝,天,帝,皇,王,后,辟,公,侯,君也。」孔颖达疏曰:「辟者法也,为下所法则也。」《尔雅.释诂 》又曰:「柯,宪,刑,范,辟,律,矩,则,法也。」所以辟卦可以理解为十二主卦、十二君卦,或是十二法则卦。

而之所以称作「消息」卦,是因为这十二法则卦代表着一年十二个月的阴阳消长。息为生长,消为消退之意。前六卦从复至乾为阳之「息」,所以称为「息卦」,也可称为阳卦。而后六卦为阳之消,也是阴之息,所以称作「消卦」,也可称为阴卦。

以下分别说明这十二卦:

复卦:十一月建子,一阳复生于下,雷动藏于地下。「一元复始」的吉祥语就是源自于此。只是「一元复始」正是冬至最为寒冷之时,此时阳气才方归来,生机(下卦之雷动)还隐藏于地下,乃万物冬眠之象。所以复卦《大象》说:「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临卦:十二月建丑,阳气渐长,浸逼于阴,因此称「临」,临就是近逼的意思,也是阳刚之气开始增长以近逼于阴。《彖》传曰「临,刚浸而长」,刚也就是阳。

泰卦:一月建寅,阴阳通泰调和。「三阳开泰」的典故就是由此而来,意指下卦三阳归来而成泰。卦辞「小往大来」,「小往」指三阴爻在外,「大来」指三阳爻在内,因阴气在减少,阳气在增长,故为「小往大来」。《彖》曰「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因泰卦上坤卦为地,下乾卦为天,地气原本在下今由下而往上,而天之气原本在上,今由上而往下,因此天气与地气相交。《彖》又曰「君子道长,小人道消」,阳为君子,阴为小人,泰卦就卦气来说,是阳长阴消之卦,因天地相交,阴阳交合,故代表吉祥亨通之象,又因为正月为农历新年的时间,正是辞旧迎新,大地回春的时节,所以春联中见到「三阳开泰」就不足为奇了。

大壮:二月建卯,阳爻大壮,雷动于天上。《彖》曰「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大」指阳,「小」指阴,「大者壮」指的是阳气壮盛。「刚以动」的刚指的是下三爻所成的乾卦之德性,动则为上震卦。

夬卦:三月建辰,阳决阴。夬的意思是「决」,解决、处决的决,意谓五个阳爻准备要解决掉一个阴爻,则成纯阳之卦。《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虞翻则注曰「乾决坤也」。

乾卦:四月建巳,纯阳之卦。

以上六卦为息卦,因为阳气增长(息)。以下六卦则为消卦,因为阳气消退(消)。

姤卦:五月建午,阴长之始,女壮用事。虞翻曰「消卦也,与复旁通」,又曰「阴伤阳,柔消刚,故女壮也。」

遁卦:六月建未,阴渐长,阳卦消退之时,故为遁。卦辞曰「小利贞」,虞翻注曰:「小,阴,谓二。得位浸长,以柔变刚,故小利贞。」阴卦渐长,代表小人渐得势,因此君子顺时而退避,所以陆绩注曰:「阳气退,阴气将害,随时遁避,其义大矣。」

否卦:

七月建申,阴阳之气否塞不通。否卦与泰卦为相反之两卦,泰卦曰「小往大来」,否卦则曰「大往小来」。泰卦《彖》曰「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否卦《彖》则曰「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否卦地气(下方三阴爻)停留在下,天气(上方三阳爻)则停留在上,天地阴阳之气无法交流,因此万物为之否塞不通。

观卦:八月建酉。息卦中,四阳为「大壮」,意谓阳气壮盛。但在消卦之中,四阴之卦也就是观卦并不说女壮,反而是一阴才刚开始生长,也就是姤卦时就说「女壮」,阴伤阳,而到二阴浸长时,也就是遁卦,君子就要纷纷遁逃以避难,盖因「防微杜渐」之观念,也因此坤卦初六(也就是在姤卦的第一个阴爻)说:「履霜,坚冰至」。至于否卦则已是天地阴阳闭塞不通的最坏时机,至于观卦呢?

观卦虽然众阴增长,但五为君位,九五以一阳高高在上,反而有以一统众(阴为众)之象。观《彖》曰「大观在上」,李鼎祚则注曰:「柔小浸长,刚大在上,其德可观,故曰大观在上也。」

剥卦:九月建戌,阳气即将剥尽。夬卦为众阳准备解决掉最后一阴,而剥卦则是最后的阳气准备剥尽的一卦。《彖》曰:「剥,剥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郑玄曰:「阴气侵阳,上至于五,万物零落,故谓之剥也。五阴一阳,小人极盛,君子不可有所之,故不利有攸往也。」

坤卦:十月建亥,纯阴之卦。

以上的论述以及图示,虽较易于表达消卦和息卦的区别,但是实际上阴阳的消长应该是一种循环,无始无终的过程,不能以我们当今惯于思考的「一月」,或是古时习惯的「十一月」或任何一个月当做开始与结束,因此以圆图来表示阴阳的消长循环。

按:《易经》是中华文明发生、发展的源流,是中国文化之根,大道之源。作为群经之首,万法之宗,三玄之冠,几千年来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历久弥新,在人类伟大的文明史上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华夏民族源源不断地从《易经》之中寻找原动力,以其为指导探索自然,建立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今时代,挖掘好、运用好《周易》文化这一中华文明的宝库。适应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对中华文明的内涵加以补充和创新,具有划时代意义。

成语与易象之“三阳开泰”

点击后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