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古墓出土一件稀世珍宝,连郭沫若都来视察

1968年的仲夏,一件金缕玉衣出土,此前专家们只在历史文献上见过相关描述,实物长什么样只能靠猜猜想。这是一件震惊中国考古界的玉衣,也是迄今为止出土最为完整的一件。1968年解放军某部在河北省满城县施工,发现了一些东西,看样子不属于当时年代。于是他们就找到了文物部门。在发掘之初,发现这个墓葬规模大规格高,周总理看到汇报后亲自作出批示挖掘工作继续,还当着过郭沫若面,把事情一项一项安排好。由此可见这个墓葬在当时的重要地位。从当年七月中旬开始,工作不断推进。到主室,大家工作的时候更加小心,因为墓主的棺椁在这里,一些贵重的陪葬也在这里。

此古墓出土一件稀世珍宝,连郭沫若都来视察

进入主室之后,大家看到顶部的石板已经掉了,好在棺床上方的两块被隔住了没有压坏下面的文物。但是棺椁因为经年腐蚀已经破碎得不成样子,而且层层堆积,必须小心剥离。工作人员选取了一些小器具,带软毛的器具,拂去尘土,分离开污泥,留下珍贵的漆面。一层层剥离之后,惊喜随之而来,一件金缕玉衣呈现在大家面前,这让现场所有工作人员精神大振。这件喜事被上报到北京,郭沫若马上赶到了考古现场,认真看了每一件清理出来的文物。主室内的金缕玉衣只是完成了初步的清理工作,郭沫若来到现场更是喜不自言。

此古墓出土一件稀世珍宝,连郭沫若都来视察

领导视察完毕后,考古工作继续进行。汉白玉的棺床上,墓主的尸体已经腐烂,头朝西面,脚朝冬眠,双手在腹部上。大家猜测很可能墓主死后不久,身体还没有僵硬的时候就被马上套上了这件玉衣。工作人员开始清理金缕玉衣。但是工作比预想的要难得多。塌掉的棺椁板压平了玉衣也压平了里面的尸体,尸体的头部除了鼻子基本都被压瘪了。

考古现场光线不足,人员流动相对较大,影响因素很多,不利于细致的工作。看到这种情况,大家认为如果在现场完成玉衣的整理,条件不够成熟,最终决定先不逐片清理,而是整体拿出玉衣,或者分块取出。然后回到稳定的环境中再进一步完成后面的工作,至少工作室内光照好,不受天气影响。为了保证玉衣“原样”拿到工作室,专家们制作了固定用的金属网和托盘,并且用石膏黏合部分碎片。

此古墓出土一件稀世珍宝,连郭沫若都来视察

大家千小心万小心,没想到墓主人却和工作人员开了一个跨越千年的玩笑。在整理玉衣的时候,专家发现这件衣服不合身,胸前一片下摆特别鼓,而后片则在腰的位置鼓出,刘胜的身材是这样的吗?随后,工作人员在墓主的裤子上找到了答案。本该开缝朝下的裤筒都朝上,给墓主人穿了个“满拧”。下身穿反,大家分析上身也是反的。大家猜测,当时很可能发丧的时候大家着急,侍从又从来没遇见过这种衣服,所以就穿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