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疆爲何存在大批越南皇室的後裔?

wlaiwangling


新疆的這些越南皇族的後裔其實是越南曾經的安南王的後裔,也就是當年為了尋求政治避難而逃到中國來的黃公纘的後代。而當年願意收留他們並將他們安置妥當的就是清朝的乾隆皇帝。

古代中國人稱越南為安南,這塊地方起初一直是中國的屬地。五代十國的時候,因為國家動盪不安,安南脫離了中原政權的掌控,在北宋時期乘著中原國力積弱,重新建立了吳朝。到了明嘉靖年間,安南被重新劃為我國的藩屬國。清嘉慶年間,安南正式更名為越南。

康熙年間,越南爆發了內戰,黎氏叛亂打敗了莫氏王朝,追殺的官兵將莫氏王朝的王族一直逼到了柬埔寨。莫氏為了躲避追殺,只能改姓為黃,最後逃到了中國境內尋求保護。這個時候中國已經是乾隆年間,乾隆同情莫氏的遭遇也感念當年和莫氏的情誼,於是就答應了安置黃公纘和他的家人們。

剛開始乾隆是想將他們安置在離家較近而且氣候習慣比較相似的雲南省,然而莫氏在雲南省並不安分,還仗著自己越南皇族的身份和當地的吐司發生衝突。

與此同時,越南那邊的黎氏還在對中國的收容恨得牙癢癢,恨不得立刻趕過來殺盡莫氏才好。畢竟靠著這麼近,越南新政權很怕大清朝扶持莫氏重新殺回去復辟,黎氏修書數封跟乾隆抱怨,甚至藉著朝貢的機會向乾隆要人。乾隆非常嚴肅地拒絕了,他思考再三還是將莫氏安置到了新疆。這樣黎氏也不容易潛入中國,將他們暗殺了。

從越南到新疆數千公里,新安南王果然還是放棄了追殺莫氏。而莫氏剩下的一百多號人在中國也起不了什麼風浪,為了保命,只能在此定居,繁衍生息一直到了今天。

莫氏的後人來到了新疆之後,乾隆對他們還算是善待。這一百多號人重新編成22戶,並且給他們分配好土地,讓他們在新疆好好地生活下去。在來到新疆之後,黃公纘每日生在悔恨之中,沒有幾年就死去了,最後他的陵墓建在了當地的安南工村之中,直到現在還會有越南黃姓的人前來祭拜他。

所以後來考古工作者在新疆考古的時候,還能發現墓葬陪葬的錢幣之中混有安南的古錢幣。而在敦煌文書之中,也有越南文所寫的詩歌。這些都是越南的王室在新疆這片土地上傳宗接代的證據。

以上


木劍溫不勝


這事兒真不是胡謅,據《清實錄》記載,這些越南皇室後裔是在乾隆三十六年,跑到中國來尋求政治避難的黃公纘及其家眷,當時的乾隆皇帝為了保護,把他們遣送到新疆定居。

越南古稱安南,地方不大人也窮,但卻特別能折騰。康熙年間,安南的莫氏王朝被黎氏所滅,垮臺的莫氏皇族逃到柬埔寨,改姓黃,想要隱姓埋名活下去,沒想到黎氏很執著,非要趕盡殺絕,又追殺到柬埔寨,走投無路的黃氏只好跑來抱大清的大腿,尋求政治避難。

這個時候,乾隆考慮到黃氏很可憐,自己作為天朝上國,應該保護曾經的小弟,於是准許他們在雲南邊境定居。


但新任的安南王黎氏是個腦袋瓜子很不轉彎兒的人,滅不了黃氏他連覺都睡不好,為此多次向大清要人,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乾隆一看,這是人家內政,自己既不好直接插手干預,也沒有什麼藉口發兵討伐,於是想了一個辦法,直接把越南皇室後裔黃公纘及其眷屬,全部遣送到新疆烏魯木齊的頭屯河所!


從大西南到大西北,相距數千公里,這下子安南王黎氏沒轍了,只好放棄了追殺,而黃氏為了保命,再也不敢回國,乾脆在此定居,繁衍生息,於是新疆就有了越南皇室的後裔。

直至如今,烏魯木齊頭屯河一帶還陸續出土過安南國的古幣,就是這段歷史的見證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這件事是因為越南的一場內亂引起的。

古時候的越南稱作安南,一直都是中國的屬地。由於中國在進入五代十國時,國家內亂,動盪不安,無暇他顧,安南乘機擺脫了中國的控制,建立吳朝。而後獨立,成為了中國的“藩屬國”。

明清時期,安南內戰頻發,政權朝夕更替。清康熙年間,明代安南王莫氏,在後黎朝的數次進攻中,偏安高平一隅。清廷便封黎氏後裔黎維禧為新的安南王。於是,黎維禧大舉進攻高平,欲將莫氏斬草除根,雙方爆發了激烈的戰爭,莫氏勢弱不敵,逃往同樣是清朝附屬國的南掌(也稱“瀾滄國”),躲藏於猛天寨,為躲避黎氏的追殺,改為黃姓。

(安南的宮廷政變)

莫氏一族經過幾年的蟄伏,實力有所恢復。其後裔黃公質在山南地區舉兵,企圖反抗安南王黎氏,黎氏派兵鎮壓。

這場戰爭發生在清乾隆年間,從1751年開始,至1769年結束,雙方持續了十多年才分出勝負。最終,黃公質戰死,其子黃公纘率殘部退入猛天寨。但黎氏欲將莫氏連根拔起,猛攻猛天寨,黃公纘拼死抵抗,最後戰至只剩百餘人,被迫退入中國境內,向清廷尋求庇護。

乾隆皇帝獲悉此事後,考慮到莫氏畢竟是曾經的安南王,答應了黃公纘的要求,准許他們“留於近邊安插”,也就是就近安置在清朝和安南的邊境。

(被法國殖民時期的安南)

但安南王黎氏還是對黃公纘不放心,多次向清廷“請索回處置”,都被乾隆“移檄責之”。

黎氏見書信交涉沒有成效,於是借朝貢之機,親自上門討要黃公纘及其餘黨,“附貢具奏黃公纘一案”,乾隆不由大怒,“不必復行駁回,聽其自行陳奏。伊等既因投生而來,豈可聽其仍回爾國就死”。意思是說,黃公纘等人既然投奔我大清,就不能見死不救,不管安南王怎麼說,不予理會,

但黃公纘一行在清廷的安置點仍以安南的皇室自居,不守法度,與當地的吐司發生了數次衝突。

恰逢此時,紀昀從烏魯木齊回朝,向乾隆上奏,詳述了當地的屯田狀況,“烏魯木齊農家,人無徭役,地無丈量,納三十畝之稅,可坐耕數百畝之產。四無鄰舍,多為 ‘一家村 ’”。意思是說,烏魯木齊人少地多,無人耕種。

紀昀還向朝臣們講了一個笑話,某農戶種了一季小麥,大概值價“三十金”,但僱來收麥的人工價就是“三十五金”,他用“五金”遣散了收麥之人,避免了更多的虧本。

於是,乾隆便將黃公纘等人遣往烏魯木齊,編入屯田名冊,劃撥相應的田地,發給農具種子。

黃公纘等人便成了新疆的屯田人。屯田的地方就叫安南工村。

(清朝時期中越邊境圖)

自此以後,這些安南人就背鄉離井,世代耕種於新疆,與當地人融為一體,再也沒能踏上安南的土地。

乾隆之所以把黃公纘一干人遣往烏魯木齊,一來是為了讓他們遠離安南,打消安南王黎氏的顧忌;二來烏魯木齊也確實需要大量的屯田人;三者為彰顯清朝的大國風範。

黃公纘在來到烏魯木齊幾年後就病逝了,其族人就將他葬在了安南工村,取名“黃公墳”,後人訛稱“皇姑墳”。直到現在,仍有眾多的越南黃姓留學生,前往“黃公墳”,祭拜黃公纘。

這就是新疆為何存在大批越南皇室的後裔的原因。


張生全精彩歷史


這問題還真是胡謅!以至於所有人都答錯了!回答問題,能走點心不?不能光靠簡單查詢資料後就以訛傳訛,需要對資料分析、甄別和思考!福垊闢謠開始!



中國新疆有大批安南(越南)農民的後裔,但他們絕非安南王室的後裔。更不可能僭越自稱安南皇室的後裔,對於明清其君主敢自稱皇帝的話,那是作死!那為什麼傳言說他們是安(越)南王室後裔呢?今天福垊就給您揭示真相,以正視聽!



1739年,越南農民黃公質(1706.1.32-1768.3.21)與阮有求、阮選、阮起蘧(qu)聚眾以“扶黎滅鄭”為號起兵反鄭主。鄭主是鄭氏家族主事的意思(世襲權臣),類似於是日本幕府,後黎朝國王形同虛設,他們實際是勤王清君側。1750年黃公質他們不敵官軍,流竄劫掠。

1768年,黃公質病死。其部眾立其6歲的兒子黃公纘(zuan)。1769年大敗,在部下阮勵求建議下,黃公纘攜403口人出奔雲南孟臘,地方官將其遷居普洱府可樂。後黎朝向清廷要人,為清廷所拒。1775(1771?)年清廷遂將黃公纘部屬分別遷於新疆、黑龍江。其中黃公纘等22戶居迪化(烏魯木齊)。

莫英祖莫茂洽

黃公纘為提高身份向清廷自稱莫氏後裔。福垊以為黃公纘造假太不專業了。

①你姓黃,人姓莫,怎麼能是莫家的後人?您這是學韓山童自稱宋徽宗的後代嗎?

②你是莫氏後裔的話,怎麼不興莫卻去興黎啊?黎莫可是世仇啊!跟您父親起事的口號,完全背離啊!



後黎朝的開國者

一個農民草寇流落國內,他說他是國王后裔,乾隆信了是他很難調查。我們要信了,那就是不愛思考,至少是太懶了吧!


福垊


這些人全都是清朝年間從越南逃到中國境內的政治難民。

明、清時期,高平莫氏與黎鄭勢力之間一直展開著激烈的政治爭鬥,持續時間長達150年之久,最終以莫氏的徹底落敗為結果。失敗的高平莫氏及其支持者的勢力被迫逃到中國境內,以封貢舊臣的名義向天朝尋求政治避難。於是,清朝從康熙六年(1667)接受安南莫元清的奏請起,直到乾隆年間,都一直在接受著這些難民,並將他們安插在中國各地。

新疆的這一支是黃公纘所率領的安南難民。黃公纘是18世紀中期越南山南、興華、清華地區起義軍黃公舒的兒子,他們父子以中越邊境的猛天寨為根據地,對抗著黎鄭勢力。根據猛天寨的阮勵求提供給清朝供詞:

黃公舒本系莫姓,亦安南國人,其祖莫等庸曾為安南王。安南黎王起兵滅莫,盡殺莫氏,僅逃脫一二人,隱居村寨,因改莫姓為黃姓,流傳至黃公舒,已經數百餘年。

1769年,黃公舒去世,公纘等率領“眷屬、民人四百餘名”逃到雲南,向清朝提出內附的請求。

經過一番權衡,清朝同意收留黃公纘,將他們一行人安排在雲南居住。但是,安南方面獲悉黃公纘的行蹤後,持續不斷地向清朝雲南當局提出“索取黃公纘領回處治”的要求。清朝為避免進一步滋生事端,決定將黃公纘等人改發北方地區,避免他們與安南接觸。

就這樣,黃公纘等人被清朝安插到新疆的烏魯木齊。據史料記載:

前有安南國民黃公纘等,攜眷內附,經總督彰寶查辦,請將黃公纘等及其眷屬一百餘人,全行移向烏魯木齊安插。其作何分起押送,已交彰寶酌按人數,分撥妥協辦理。所有經過省分,均應一體留心護。著傳諭各該督撫,將來滇省解送黃公纘等過境時,務派妥幹文武員弁,沿途小心管押,毋致疏虞。倘有乘間脫逃之事,速即嚴行緝拿,於所獲地方,即行正法。其解至甘省時,該督撫預行知會烏魯木齊辦事大臣,酌量撥給地畝房間,令其耕種自贍。

這就是為什麼新疆會有越南王室後裔的原因。


HuiNanHistory


中國新疆為何存在大批越南皇室的後裔?其實這個事確實是有很大誤會在裡面的,在清朝時確實曾經有越南王族投奔中國,而幾十年後也確實有一批越南內戰失敗的人遷居新疆等地,這兩個事件先後發生,給一些國內的朋友造成了越南王族遷居新疆的假象,但其實他們雖然都來自越南,但卻是不沾邊的兩碼事。


莫氏王族投奔中國

在說越南人投奔中國的事之前,桃花石雜談覺得還是有必要簡單說一點當時越南的背景。這個後來曾經投奔中國的莫氏王族,其實是越南莫朝王族的餘脈。而這個莫朝建立於公元1527年。其建立者莫登庸原本是越南後黎朝的權臣,在當年篡位自立,在越南北部建立了莫朝。

圖中北方粉色區域為莫朝的疆域


而莫朝建立之後,後黎朝卻沒有完全滅亡,在越南南部仍然存在,並不斷和莫朝發生戰爭。過了10幾年後,明朝也發現當時安南國竟然已經有二十多年沒來朝貢了,於是曾經發大軍興師問罪,但到了中越邊境之後才發現,原來自己早前冊封的後黎朝已經變成了莫朝。而這個莫登庸倒也很識實務,看到明朝大軍前來,自知不敵,於是主動攜帶滿朝文武到廣西鎮南關謝罪,取得了明朝的諒解,之後被明朝冊封為安南都統使。

莫朝的佛像

所以之後的越南莫朝其實就成為了明朝在越南安插的一個楔子,其實成為了明朝的一個自治區。但莫朝在存在了60多年之後,還是在公元1592年被後黎朝反攻滅亡了。但之後莫朝王族的後裔又在越南北部的高平地區再次建立了一個更小的政權,在明、清的支持下繼續獨立於越南的後黎朝。不過在清朝的三藩之亂時期,這個小莫朝的朝廷卻犯了一個嚴重的政治錯誤,他們竟然站在了吳三桂一邊,這使他們失去了清廷的支持。而越南的後黎朝則正好得到了滅亡小莫朝的藉口,開始對莫朝持續用兵並在公元1677年攻陷高平。

圖中粉色區域為最後那個小莫朝的領土

之後小莫朝王族逃到廣西龍州,其末代國王莫元清4年之後在中國病死。之後其族屬由其弟莫敬光統領,繼續和後黎朝作戰。但經過三藩之亂的變故,清朝對其的支持已經非常有限,不久之後莫敬光再次敗於後黎朝,他也追隨莫元清的步伐投降了清朝。但清朝也看到了他們在越南再難有作為,因此也不願因為他們和後黎朝之間形成麻煩,因此在一年之後,康熙命廣西巡撫郝浴將莫氏族眾交還了後黎朝。而莫敬光在被遣返回越南之後不久服毒自殺,其部眾約350人被後黎朝安置在了越南諒山附近地區。所以莫氏王族雖然曾經投奔清朝,但最後卻是被遣返回了越南。

新疆的越南後裔又是誰?

那麼莫氏王族沒有來到新疆,那現在新疆的那些越南後裔又是誰呢?其實這些在新疆的越南後裔,也可以算是一個王族,只是其王族身份可以說是有爭議的。

在莫朝滅亡之後,越南又恢復了後黎朝的統治。但在後黎朝末期,有一個鄭氏家族把持了其朝政。但鄭氏家族的統治在公元1739年在越南北部造成民憤,致使當地爆發了農民起義。而這次起義的領袖名叫黃公質,他以扶黎滅鄭為口號,得到了眾多農民的支持,在越南多個州縣堅持了30多年。

黃公質起義軍在越南城寨的遺址

到公元1769年,黃公質病死,起義軍由他的兒子黃公纘率領,繼續和鄭氏作戰,但卻在不久之後被鄭氏派出的官軍擊敗,黃公纘率領100多人逃入中國雲南境內,得到了清廷的庇護。但不久之後,黃公纘又和當地土司發生衝突,清廷一看你來到我中國還不老實?乾脆給你們拆開遷遠點!


因此在公元1771年,乾隆將黃公纘的部眾分成兩部,一部由黃公纘本人領頭,被安置到了新疆烏魯木齊(當時叫迪化)附近,另一路則被安置到了黑龍江。而在新疆的這些人,後來仍然保留了其家族的記憶,也就成為了今天烏魯木齊的越南後裔。但其實除了一些國內自媒體張冠李戴的說法,似乎並沒有任何人說他們跟莫氏王族有什麼關係,所以更加準確的說法是他們是越南農民起義軍領袖的後裔。


桃花石雜談


那就先從越南的南北朝開始講起吧。那個時候的越南還不叫越南,叫安南。

公元1572年的時候,安南後黎王朝的權臣莫登庸篡位,建立莫朝。後黎舊臣逃亡安南南方,擁立黎氏族人,恢復黎朝。因此越南形成了北莫南黎的對峙局面。


康熙平定三藩的時候,莫氏王朝公開支持吳三桂,結果沒有蹦噠幾天就被南方的後黎王朝給滅了,莫明宗逃到中國廣西龍泉一帶。1683年,康熙將莫明宗移交給後黎,至此,莫朝算是徹底完了,莫氏子孫基本也被殺的乾淨。

那麼莫氏族人真的全部被清洗乾淨了嗎?當然沒有,根據一些資料和考古發現表面,還是有一部分莫氏族人逃亡到了清朝境內,改姓黃 ,領頭的叫黃公纘。清政府將他們安置到邊境地區,

但他們“間與土司等以小忿爭競”,於是清政府又講他們遷到內地,“亦不能謹守法度”。

乾隆36年,清政府將這部分安南莫(黃)氏族人分成兩部分 ,一部分遷往新疆地區,一部分遷往黑龍江地區。

遷往新疆地區的黃氏族人,後來有一部分遷往伊利,並且與當時一個清政府派去伊犁的官員王大樞有密切的聯繫。王在其《西征錄》中有記載:予館綏定城,晤安南國人黃益曉。

以上資料參考自楊鐮先生的《烏魯木齊的四季》,侵刪!


小鎮月明


這是複雜歷史背景下的歷史遺留問題。

早在康熙年間,安南發生叛亂,黎氏打敗莫氏王朝,建立新的王朝,而原來的莫氏皇室為了逃避新王朝的追殺不得不跑到柬埔寨,並改姓為皇。後來在黎氏的一再追殺下,逃入中國境內,尋求庇護。

當時已經是中國的乾隆時期了,乾隆皇帝考慮到中國和莫氏王朝的關係,就決定將這些安南的皇室安排到新疆的烏魯木齊。

至於為什麼要安排到新疆,而不是安排在東北或者西南,這就大有說法了,東北是清朝的龍興之地,一直以來都沒有進行開始,直到清朝末年才進行開發。而東部都是漢族聚居區,將安南皇族遷到此處,可能還會引發民族矛盾,反而授人話柄;

原來乾隆是想安排在西南的雲南,但是,該地又離安南太近,讓新安南國王會認為清朝有意扶持原來的皇族隨時準備復辟。並且,在該地也容易被新安南王派人刺殺,從而引發兩國矛盾。

基於以上種種考慮,乾隆決定將他們安排到新疆,當時,乾隆剛剛打敗準噶爾汗國,也迫切的需要人口去開發新疆,這樣看來,對於當時避難的安南皇族來說,是絕佳之地,對清朝也能起到開發邊疆的作用,對新安南王朝來說,雖然沒有抓到前朝的皇族,但是看他們遠在千里之外,也就沒有什麼威脅了。

根據清代史籍《清實錄》的記載,乾隆三十六年,乾隆皇帝曾將逃難到中國的,原安南皇族後裔黃公纘及其眷屬遣送到烏魯木齊頭屯河所。

安南皇族到了新疆的烏魯木齊後,在清政府的支持下,這些越南皇族成了新疆的開發者,後來新疆發生戰亂,這些安南皇族後裔也散居到了新疆各地,這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中國新疆存在大批越南皇族後裔的原因。

如果你也喜歡歷史,史論縱橫就在這裡等你!


史論縱橫


用眼下時髦的詞兒來說就是:“政治難民”,準確的說他們都是“政治難民”的後裔。一國舊有的統治者,被國內新崛起的勢力取代,一般舊勢力的地位就比較尷尬了。(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如果涉足政治曾經輝煌過,再想把自己摘出來安安穩穩過日子,對於這些政治人物來說是萬萬不可能的,新疆境內的這大批越南後裔,大致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流落到新疆的。

他們先人的身份乃安南(越南古稱)王莫式,在與新銳權貴黎氏的爭權奪利鬥爭中失敗,先躲到領過,改姓黃,後黎氏不肯善罷甘休,再退到中國境內。

一向好大喜功以仁德標榜的乾隆帝看莫氏皇族恍恍如喪家之犬,菩薩心腸油然而生,便答應收留莫氏,但是,收留這類政治避難者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就是交惡安南的現政權,因為乾隆帝沒把他們往遠了安置,而是俺置在了與安南搭界的雲南境內。


安南國內的黎氏就像吞了蒼蠅一樣難以下嚥――難受,做夢都得留一隻眼睛睜著,以防止莫氏復國,黎氏便施壓滿清,沒想到乾隆帝嚴詞拒絕,義氣感爆棚。

在雲南境內的老安南王莫氏也沒閒著,而是1時刻攢人準備復國,安南國內的追隨者大批湧入雲南,乾隆帝不得不正式再次安置莫氏的問題,因為雙方打仗,直接在雲南和安南的交界處。

乾隆帝不想做背信棄義的小人,最後便選擇了新疆,把他們安置在生存條件較好的地方,同時土地也是揀肥的給,自此打消了安南國內黎氏的顧慮,也使得模式放棄了復國的念頭。

像這種改朝換代的政治難民並不少見,明末清初,追隨永曆皇帝的大批名遺民和官兵便進入緬甸境內,現在緬北的果敢人,大部分都是這批人的後裔!


歷史三日談


到現在為止大家都很好奇還有沒有存留皇室的後裔,畢竟從古至今,一步步走過來,有太多的未解之謎,還有太多的事情值得我們探索發現。

有這樣一批皇室的後裔,他們存在在中國的新疆等地。

這批皇室的後裔是越南皇室,也是在18世紀因為越南黎朝的原因才進入中國雲南等地,這是一批黃姓安南人,黃公纘為首以及一些家眷。

他們逃到中國是因為當時越南國內的內亂,莫氏皇族先是逃到柬埔寨,改名為黃,後來因為黎軍進攻,莫氏王朝的子孫黃公纘就進入了公國境內。

等到清朝政府時期,乾隆把他們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別送去了黑龍江,另一部送到了新疆,還有一部分在後期去了伊犁。

新疆距離越南有著萬里之遙,三百年前流落在中國的越南皇族後代,就這樣在新疆落戶。新疆的烏魯木齊有個一個安南工村,就是他們生存的地方。當時越南皇族多次向清朝要人,但是最終乾隆都沒有給放回去。因為乾隆知道,他們要是回去了,肯定就會被處死,不會活下去,就沒有將他們送回去。

反而是送到了新疆,這樣遠離邊境,可以避免和越南的種種紛爭,再加上新疆也需要人開墾。

慢慢的這些人就和當地的人民融合到了一起,他們成為了新疆開墾者,朝廷還給了他們土地,借給他們農具,馬匹以及房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