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寫不好,你知道王羲之幾點起牀管什麼用?

書法寫不好,你知道王羲之幾點起床管什麼用?

蘭亭序

書法的本體是漢字,是漢字藝術化的表達,這也決定了書法蘊含著獨有的民族屬性和古典品格。漢字是中華民族歷史的載體,熔鑄著中華文化的基礎要素和鮮明特徵,書法藝術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及文化價值。古往今來書法家無一不是飽學之士,例如,古代傑出的書法家王羲之、張旭、顏真卿、蘇軾、米芾、王鐸、傅山、于右任等人,要麼是政治家、要麼是文學家、要麼是進士出身,其學識橫跨幾個領域,不僅僅是書法寫得好,書法往往是他們的末技。

書法寫不好,你知道王羲之幾點起床管什麼用?

王羲之

有人說,在當今的中國,要做一個書法家實在是太容易了,爭取一個國家級書協會員,便可以“書法家”自居了。中國書法家多如牛毛,中國,這讓人喜也讓人憂。書家多而令人喜,但有些書法家的文化修養差,這也是不爭的事實。作為一個書法家應當是書法寫得好,文化修養也不差,即使不能做到自書自作詩詞,但書寫古代詩文不能張冠李戴,落款題字不能病語百出,這是最基本的要求。

要求現代的書法家人人要會作古體詩詞,這是不現實的,可以把它作為一個奮鬥目標;畢竟古今讀書人的知識結構不同了。

書法寫不好,你知道王羲之幾點起床管什麼用?

顏真卿書法

作為一個書法家,首先要書法技法過關,否則與書法相關的文化修養再好也等於零。對於片面強調文化修養,不重視書法技法訓練的現象,唐代孫過庭在《書譜》中也要論述,“楊雄謂:“詩賦小道,壯夫不為。”況復溺思毫釐,淪精翰墨者也!”"曾不傍窺尺犢,俯習寸陰;引班超以為辭,援項籍而自滿;任筆為體,聚墨成形;心昏擬效之方,手迷揮運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謬哉!",《書譜》中的這段話的大意是:揚雄說詩賦乃為"小道",胸有壯志的人不會只搞這一行,何況專心思考用筆,把主要精力埋沒在書法中呢!如果不去專心觀察字帖,抓緊埋頭苦練;只是空論班超寫的如何.對比項羽自己居然不差。放任信筆為體,隨意聚墨成形;心裡根本不懂摹效方法,手腕也未掌握運筆規律,還妄想寫得十分美妙,豈不極為荒謬嗎!

可見,片面強調書法的文化內涵而輕視書法的技法訓練,這種情況古已有之。

書法寫不好,你知道王羲之幾點起床管什麼用?

王鐸行草

你知道王羲之幾點起床管什麼用?你要知道王羲之在哪一個帖的時候是一個什麼樣的毛筆,在什麼樣的情境下和情緒支配下完成了一個記錄,這才是作為一個專業書法家的學問。所以說對技術的追問永遠沒有止境。任何學術上的積累都代替不了在技術上無止境的追問和研究,專業品位是你作為一個書法家的身份象徵,你的角色定位。你哪怕在書法上是一個只會技巧的人,都比那種雖有滿腹經綸,但完全不懂書法技術的人要高明得多。你再有學問但是你不會開車,站在汽車面前,哪怕那是一輛奔馳,跟你有什麼關係?你還是搞不懂。

書法寫不好,你知道王羲之幾點起床管什麼用?

于右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