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学”:可以说没有它,就没有明治维新,就没有现在的日本

在进入正文之前,大家先看看下面这段话:

福泽谕吉于1884年在他的著作《必须摒斥清国风》说道:为什么西洋文明流入中国,不通过知识分子,而是通过商人呢?因为中国的知识分子满脑子儒家思想,他们即使看到了西洋的船舶器械等科技产品,也不为所懂,觉得那只是夷狄的奇技淫巧,没什么大不了......通过中国商人流入的西洋文明,只停留在外观层次,只是让市面上多了一些舶来品......换言之,西洋文明的流入并没有对中国产生思想上的根本变化......日本则与此相反,日本的兰学者努力研究西洋学问,吸收了西洋文明中最深层的部分......中国引进了西洋文明的肤浅外观,日本则引进了西洋文明的深层内涵,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文明化脚步如此迟缓,而日本的文明化脚步却那么快捷的原因。

这段话在现在看来必然有历史局限性的存在,但也不难看出“兰学”在当时日本造成的影响有多大。

那么,“兰学”究竟是什么呢?

简单讲,日本在闭关锁国期间,只允许和中国、朝鲜、荷兰通商,并把通商口岸限制在长崎出岛。也就是说,日本选择了用荷兰人的视野去吸纳所有的西洋文化。这种与荷兰人交流而由日本人发展而成的学问,即为“兰学”。这也造成日本在后来的文化模式中,深深地烙印上了荷兰文化。

(为什么是荷兰,这里就不冗述了,我会写在评论里)

“兰学”:可以说没有它,就没有明治维新,就没有现在的日本

长崎出岛

17世纪,德川幕府建立,日本统一,政局开始稳定,导致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从而带动了手工业、商业、城市交通发展等。而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则促进了产品技术学问的出现,并使得日本人开始重视实学。再加上后来幕府出现财政危机,德川幕府第八代将军于1720年开始提倡实学的发展,颁布洋书解除令,鼓励人们学习翻译荷兰文书籍,引进西方技术科学以做出改革,试图解决一系列财政问题。但这个时候,日本还只停留在形而下的层面,但也算是为“兰学”的萌发埋下了种子。

“兰学”真正诞生的标志是1774年《解体新书》的翻译出版。这本书的作者杉田玄白等人是在一次观摩了人体解剖后,将其与荷兰书籍《解剖学图谱》一一对比,才发现很多源自东方医学的医学理论是不符合实际的。受到巨大冲击的这些人决定要把荷兰的医书翻译过来,为日本做出一份贡献。书成后,在国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许多医学界的人纷纷跑到长崎学习最先进的医学理念。而这一影响力也波及到了其他不同科学领域的群体,一时之间,整个国家出现了一大批兰学知识分子,他们会召开兰学研讨会,开设兰学塾教育等等,揭开了兰学在日本兴起的序幕,“兰学”这个词才开始进入广大民众的视野中,才开始上升到了思想层次。

所以,我们也可以理解说,“兰学”最早其实指的是从荷兰引入的医学,随着其发展和研究领域的拓宽,才涉及到了天文学、历法学、地理学、物理学、化学、炮术学等等。

“兰学”:可以说没有它,就没有明治维新,就没有现在的日本

解体新书

兰学的传播使得日本人对西方文明有了新的认识,提出了海防论、富国强兵论的同时,某些兰学家对封建制度和对日本锁国制度也提出了批判。冲击了统治思想和秩序的兰学于是遭到了统治者的无情镇压,本来统治者就只是希望借助先进的西方科技来满足国内的生产需要,当他知道这玩意还能开民智,威胁到自己的统治时,你说他们还能忍吗?

于是,在认清现实的情况下,幕府首先下令禁止兰学书籍的传播,将其视为异说,并迫害了一大批兰学家,例如“西博尔德事件”和“蛮社之狱”等。其次,将兰学变成了官学,将其纳入到幕府的管理之下,将一批兰学家集合起来设立“兰书译局”,使兰学成为了为官方服务的工具,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最终使其逐渐带上浓厚的军事色彩,成为富国强兵的技术和知识。

“兰学”:可以说没有它,就没有明治维新,就没有现在的日本

菲利普·弗朗兹·冯·西博尔德

做完这一系列风风火火的镇压,幕府终于想着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谁知道没多久,1853年,黑船来航。

不久后日本被迫开国,幕府迫不得已放宽了很多禁令,加上自己的话语权越来越小,威信力也大打折扣,于是各个藩开始自行广泛使用兰学的知识和技术进行军事改革和开设私塾。并且由于开国后,日本人对荷兰之外的英国、美国等有了新的认识,也才知道荷兰其实已经被人家甩得很远了,于是开始学习英语,学习其他国家的知识和技术,“兰学”便逐渐地被“洋学”取代了,而明治维新,也开始拉开序幕。

但不得不说,兰学对于日本的近代文化思想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为日后积极引进西方文化做出了贡献,他培育出的一大批兰学知识分子都是后来明治维新初期的中流砥柱。但同时,他也颠覆了日本人心中一直以来的“华夷”思想,产生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抗衡的民族主义思想。

“兰学”:可以说没有它,就没有明治维新,就没有现在的日本

荷兰商船

有趣的是,在日本出现启蒙思想的江湖初期,我国在明末清初也出现了早期的启蒙思想,此时两国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然而,不同的是,日本江户时代中后期兴起的“兰学”却给了日本一个脱亚入欧,迈入工业时代的机会。“兰学”影响下的日本选择了一种新的文化模式,从而改变了国家命运,避免了沦为殖民地的下场。可以说,“兰学”正是明治维新的精神支柱。

两种不同的文化模式,造就了两种不同的命运,历史真的很神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