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風采」春風化雨 潤物無聲

「第一书记风采」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第一书记风采」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第一书记风采」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扶貧內蒙古

“張書記進來坐坐”,“張書記來喝點水”,村民們熱情的和張斌打著招呼。回想起剛來村裡的情景,張斌很是感慨,那時在突泉縣政府辦公室已工作十年,當接到通知去六戶鎮和寶村當第一書記時,新的崗位新的責任讓他有些忐忑不安。如今駐村快一年,村民們已經把他當成了村裡的一員。

“散”與“合”,如何凝心聚力

張斌來到和寶村後,首先想到的是怎樣團結帶領村兩委成員,怎樣凝聚全村百姓的心。和寶村是重點貧困村,277戶常住戶以“老、弱、病、殘”居多。為了找到癥結所在,張斌以“探民心、解民意”為首要工作任務,短短三個月時間,張斌基本上走遍了和寶村每一戶。近百個日日夜夜的走訪,付出了疲憊與汗水,得到的卻是百姓心聲。通過走訪,張斌認為提升村兩委班子戰鬥力、加強與群眾溝通聯繫、積極為群眾排憂解難是解決人心渙散的關鍵。他將開展黨建工作,激發兩委班子工作積極性作為“發力點”,要求每週一召開由村兩委班子、駐村工作隊參加的例會,傳達上級文件和會議精神,通報上週工作情況,部署本週工作任務。定期召開民主生活會,村兩委班子、駐村工作隊、村黨員代表、村民代表參加,以座談會的形式開展談心談話,並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每月開展主題黨日活動,通過講黨課方式提高黨員思想覺悟,自覺強化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增強帶領群眾發家致富信心。組織“最美家庭”評比、“和寶杯”籃球比賽和“一對一”幫扶等系列活動,進一步促進黨群、幹群關係,營造了黨員、幹部、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良好氛圍。

“魚”與“漁”,如何催生動力

怎樣激發貧困戶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參與性,使被動救濟為主動脫貧,成為張斌思考的難題。他深知想要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就必須要有穩定收入,變輸血為造血。和寶村四面環山,耕地面積6857畝,其中水澆地僅580畝,保持農業穩定,大力扶持畜牧業才是發展出路。凡事預則立,不立則廢,關鍵在落實。張斌一方面充分利用自己所在單位的資源優勢,幫助群眾解決在農業生產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另一方面,積極與村兩委商議,召開黨員大會和村民代表大會,討論全村畜牧業發展方向。按照上級指導意見,結合當地市場行情,最終決定引導貧困戶利用產業扶持資金購買品種好、繁育快的牛、驢、羊,86戶貧困戶購買牛53頭、驢47頭、羊267只,帶動了全村養殖業的發展。

“舍”與“得”,如何衡量得失

人的生命是短暫的,人的精力和智力也是有限的。從城裡人變為鄉下人,從辦公室走到田間地頭,從習慣了下班後陪陪家人到吃住在離家幾十公里外,從喜歡潔淨到整天接觸乙肝、布病、肺結核等傳染病普遍存在的群眾,這樣的反差也曾困擾過張斌。“自打張書記來了以後,村裡的變化確實蠻大,時常看到他在農戶、田間等地走訪、查看,當初他剛來還以為只是走過場,沒想到對農村工作這麼上心”一位老鄉語重心長地說道。每看到老鄉們在微信群中點贊、每聽到老鄉們由衷的感謝,張斌都控制不住內心的激動。2018年貧困戶危房改造過程中,在村民尹佔軍家,張斌因施工質量問題與施工方起爭執,“別跟我們書記喊”,這位從不言語的老實人,對著包工頭大聲喊道。看到村民挺身為自己袒護,張斌熱淚盈眶,心瞬間融化了,能成為百姓心中的親人,不就是自己一直努力想要獲得的嗎!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只有把扶貧工作中的小事都做好,慢慢去滋潤、感動老百姓的心,人民群眾才能真正的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張斌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奮進精神,帶領和寶村幹部群眾展開了一幅美麗的“致富藍圖”。

「第一书记风采」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轉自內蒙古扶貧開發宣傳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