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正相生,赵之谦隶书座右铭

奇正相生,赵之谦隶书座右铭

赵之谦(1829-1884)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是我国近代一位在书法、绘画、篆刻、诗文等多方面都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他字益甫、后改字撝叔、别号阤有很多,如铁三、支自、冷君、子欠、敢寮、梅庵、悲庵、无闷、思悲翁、笑道人、婆娑世界凡夫等,书斋名叫二金蝶堂、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苦兼室,学篆刻的新人,如果对他感兴趣,遇到这些相关的称乎时,其实都是指的赵之谦。

奇正相生,赵之谦隶书座右铭

赵之谦是极有艺术天赋的,从小就天资过人的他因为家道中落,没有钱买书,于是经常来往于书肆,靠向别人借书来读获得知识。大概在17岁的时候,他拜山阴名儒沈复粲为师,开始学习金石之学。

奇正相生,赵之谦隶书座右铭

赵之谦于隶书涉猎很广,从其传世作品中便可知其所学。先后临书有:《石门颂》、《樊敏碑》、《三公山神碑》、《刘熊碑》、《封龙山碑》、《武荣碑》、《魏元平碑》、《成阳灵台碑》等等。从三十五岁至五十岁以后,作品中皆有临汉碑者。三十五岁进京后,广搜碑版。曾为沈均初藏《刘熊碑》作详细考证,以天一阁宋拓本及翁方纲摹刻江秋史巴予籍双钩本为底本,逐一校勘,并作释文题记。又别出双钩之法 ,大量钩摹汉碑刻石。其中有《二金蝶堂双钩汉碑十种》,皆稀见刻石残字。四十五岁为李文田补摹《西岳华山庙碑》残本九十六字,即因“旧双钩本”,可知其早年亦曾钩过《西岳华山庙碑》。他在三十五岁时刻《会稽赵氏双钩本印记》,作铭云:“不能响莪能双钩,但愿文字为我留,千载后人来相求。”可知,赵之谦于隶书,用功亦勤矣!

赵之谦初学邓石如,而后上溯汉碑。以赵之性格,不死守一法,更不拘于某家某体,甚至某碑,故其师法汉隶,终成自家面貌。其初期作品能见到的约三十五岁前后作,尚欠火候,或形似古人而已。中年《为幼堂隶书七言联》(40岁)、《隶书张衡灵宪四屏》(40岁)、《为煦斋临对龙山碑四屏》(41岁),则已入汉人之室,而行笔仍有邓石如遗意。晚年如正书,如篆书,沉稳老辣,古朴茂实。笔法则在篆书与正书之间,中锋为主,兼用侧锋。行笔则寓圆于方,方圆结合。结体扁方,外紧内松,宽博自然。平整之中略取右倾之势,奇正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