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在「部長通道」答記者問

3月13日,第四場“部長通道”開啟,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接受採訪,回應熱點話題。

美國全美電視:

以管資本為主轉變國資監管職能是當下大家都普遍關注的一個話題。作為國資委主任,2018年,在這一領域您將會推出哪些新的舉措?今年正值改革開放40週年,我們國家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國企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力度加大,國有企業的海外資產將如何得到有效監管?為防止國有資本流失,我們推出了哪些監管機制,監管效果如何?

肖亞慶:

好,謝謝你的問題。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是黨中央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國資委在2018年堅決貫徹落實,要轉變國有資本的改革運營體制。這裡面主要是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這兩個清單,我們要把它搞清楚,準確地劃清我們監管的邊界,使越位、錯位、不到位的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使得我們企業真正成為市場的主體,由企業在市場中去競爭,發揮他們的活力。

在監管過程中,我們還要改革監管方式,使我們的監管方式更適合於管資本為主的要求。同時,我們在監管中,要對違規、失責加強責任追究,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您剛才提到的第二個問題是“一帶一路”。中央企業積極響應“一帶一路”的號召,而且這些年來也在“一帶一路”的實踐中做了很多項目、工程,取得了不少進展。我上次在記者招待會上,已經詳細介紹了這方面的情況。總的來看,“一帶一路”為中央企業“走出去”提供了很多新的機遇;同時,我們也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了很多就業機會、經濟發展機會。同時,也打開了我們的大門,歡迎這些企業到中國來,和中央企業、國有企業合作,進入中國的市場。“一帶一路”是惠及沿線國家、惠及世界相關各個國家的,中央企業願意在“一帶一路”進程中開放合作,和大家共贏互助。謝謝。

人民日報海外版、俠客島、學習小組、海外網:

這兩年的東北的發展及一直廣受外界關注,其中國有企業改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有觀點認為,這兩年東北的國企改革存在著力度不夠大、步子不夠快的問題,請您介紹一下相關的情況。

肖亞慶:

謝謝您的問題。黨中央高度重視東北的國有企業改革,大家注意到這些年來出臺了很多政策措施和一系列文件,來支持東北的國有企業改革。我覺得應該說幾句話。第一,東北的國有企業在歷史上做了很大的貢獻。第二,東北的國有企業正在努力落實中央的各項政策,包括國資委在內的有關部門也堅決支持,正在努力推動和促進東北地區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深化、取得實效。

在黑龍江的中國一重,在吉林的吉化,在瀋陽的東北製藥和瀋陽機床廠,這些企業通過改革都取得了很好的進步、很好的成績,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另外一方面,東北的國有企業改革,和其他改革一樣,都不會是一蹴而就、一天兩天能解決問題的,可能有一個週期,有一個市場的週期,也有一個行業的週期,有一個結構調整的過程。再一方面,改革絕對不會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方配合,既有結構調整,又有戰略重組,也有我們企業內部激發內生動力活力、參與市場競爭。東北國有企業改革,也需要各種所有制企業和其他各方大力支持。我覺得東北的國企改革,已經取得成效,必將取得更大成效,我對此充滿信心。謝謝。

香港經濟導報:

現在社會上對“國進民退”有一種擔憂,請問主任您如何看待這種擔憂?

肖亞慶:

“國進民退”這個講法本身,不論是從邏輯關係和實踐結果看,都不太正確,我自己沒有這個擔憂。從我們改革開放40年來發展的歷程看,國有企業通過改革開放不斷髮展壯大,但是同時民營企業、各種所有制企業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我們從總量和結構看,民營企業佔的比例越來越大、越來越多,對國家的貢獻也越來越大。所以兩個“毫不動搖”是我們的經濟基礎,國有企業是執政基礎,大力支持發展民營企業也是我們大的方針。所以這兩方面的堅持,它不是一對矛盾,而是應該相互促進、相互依存、共同發展、不斷開拓市場。市場是無窮的,大家在競爭中才能創新出更多的新的產品、新的服務,大家在互助中才能發展出更多新的領域,大家在相互促進、相互參股、相互融合、相互支持的過程中,也會產生新的火花、新的理念,使市場在原來基礎上會逐漸向更高的層次發展。所以國有經濟、民營經濟和其他類型的經濟,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共同發展,這是我們的基本。所以,我不但不擔憂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相互之間存在的競爭關係,而且我想,這種競爭特別會產生新的合作機會、產生新的發展機會,一定會為我們的經濟發展、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提供更多的服務和更多的產品。謝謝。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