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銘專欄:體育產業需要懶熊精神

體育是什麼,是消費、是體驗、是細分運動、是熱愛帶來的激情四射!

體育更是是成就感、更是熱情、更是一種面對競技、競爭的雲淡風輕...

體育產業是什麼,是用品裝備、是賽事、服務;

體育產業還是龐大的健康人群,更是比龐大還要大的觀賽需求;

成銘專欄:體育產業需要懶熊精神

成銘專欄:體育產業需要懶熊精神

簡單扯了兩句體育及其產業的淡,那麼然後呢,需要啥?

回到體育產業中,不論是體育產業的創業者,還是投資方,都在不斷的探索、試錯、講故事融資、喝大酒吹牛逼...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體育發達國家,不論產業還是消費人群,領先我們不止數十年數十倍,小到人均體育消費水平(全球$232美金,我國¥162人民幣),大到產值GDP佔比(美國4500億美金,佔3%,我國3100億人民幣,佔0.6%),關鍵我們的人口是人家的數十倍,天朝上國都被扒的可謂慘烈無比。

成銘專欄:體育產業需要懶熊精神

那麼,回到這個領域本身,我泱泱大國的體育產業到底需要的是什麼?2025年5萬億的大煎餅?5億人口的大群體?

還是... 某種精神?

浮躁!浮躁!體育創業熱火朝天,2000萬20%的模版式融資;投資行業牛逼吹破,數億級別的項目估值;46號文的一紙雞血打的體育產業裡充滿了飄起來下不去的情緒!

成銘專欄:體育產業需要懶熊精神

哎不對!貌似幹金融的更浮躁呀,貌似我們賣不出的新三板、我們熔不斷的股市充斥著更加浮躁的氣氛!好像我們的製造業,我們的電商,我們的旅遊,我們的服務,哪個不浮躁?

人們已經沉默了太久,踏實到底還有沒有?

體育產業、旅遊產業、金融行業的人是我接觸最多的,在做凱興投資專注體育產業之前,我參與過戶外旅遊的創業、經歷過PreIPO的學習、體驗過消費升級的經營,享受過盡職調查的樂趣。而我的結論是:體育、旅遊行業的人是正能量最多的人群,是激情四射的人群,是雲淡風輕的人群。他們有一種超脫於事業之外的熱情,有一種深入於人性之中的信仰。

成銘專欄:體育產業需要懶熊精神

於是我們早在2013年底就把鏡頭瞄準了這波人兒。

現在到了2016,回首專注體育已經兩年,跟老韓的交道也回到了2014的年代,那時候還沒有46號文。我們做凱興體育匯人手不足,就天天轉載懶熊、大生意他們的文章。還記得頭一次見老韓、大濤他們是在夏爾的聚會,老韓一揮手,兄弟沒事都是為了做體育,我們原創文章授權你隨時傳播啦(當時好開森)。後來就,我們就把凱興體育匯停了,因為,沒必要了嘛,信懶熊已然得永生了。

記得有一次跟老韓吃豆花,我怯怯的問了句,你說這麼激情的行業,你幹嘛找了個又懶又慢的動物做品牌?老韓意味深長的說“我們幹媒體的,越來越多的人為了一筆車馬費,顛來倒去,為了一篇作業,七拼八湊。很少有人能靜下心來快快的傳遞行業內的新鮮資訊,深深的分析項目中的核心價值,我們就想,像一頭看似懶懶笨笨的熊一樣,在體育中坐穿牢底,但是總有一天,我們也會像熊一樣,猛然爆發霸氣側漏!

當時我就震驚了。

低下頭來,我知道體育產業、體育投資需要的是什麼了。是一種精神,是一種懶熊一樣的精神,是一種十年寒窗無人曉,金榜題名天下知的精神,是一種平生自問餘何用的擔當,是一種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霸氣。

我們的賽事剛剛走向正軌,有著80億的底氣,我們的轉播也迅速創新,拿出27億的格局。

我們的消費能力早已邁過了衣食住行,走向雪月風花(影視娛樂),走向汗流浹背(鍛鍊),走向吶喊助威(看球)。

抬頭看看,創業者們、投資客在消費升級的路上也開始在探尋、緊跟著最接近體育的需求,

體育是細分,是踢球的人沒多少會去野雪;

體育是專業,是裝備一定要頂級,要UA、要GoPro、要Oakley;

體育是消費升級,是從租賃Fisher到採購Burton、從腳踩Merida勇士到測試Ultegra;

體育是線下服務,是從海口封路到戈壁挑戰;

體育是現金流,是從走路還能搶個紅包到線上跑馬居然還能報名收費;

體育是跨界,是帶著一幫足球小盆友去哈佛觀摩IVYCUP,搞個夏令營還能促進中外文化交流;

體育是融合,是這個搞體育媒體平臺的兄弟,居然有空總是拉著一大幫夢想創業夥伴想著橫向聯合;

這才是我夢想的體育產業,這裡面應該有一種精神,一種懶熊精神。

成銘專欄:體育產業需要懶熊精神

作者簡介:成銘,一個獨自旅行的什麼運動都熱愛的跑者,現任凱興資本投資總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