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懶熊的160公里|懶熊丁酉記事

入職懶熊不到一年的時間,室內跑+室外跑總公里數約160公里。這個數字對於跑步愛好者來說可能就九牛一毛,但對我來說,更多象徵著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在懒熊的160公里|懒熊丁酉记事

假裝在壓腿

體育學院畢業的我,從上大學那天起就經常發生以下對話:

X-man:“體育學院的?看你這小身板也不像練體育的啊?”

我:“嗯嗯,不是練體育的,我是非體生,學新聞的。”

X-man:“體育學院還有新聞專業?體育新聞嗎?”

我:“嗯......”

守著體育學院濃厚的體育氛圍,可以接觸到眾多體育項目。網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攀巖、滑雪等,體育課選修過網球、乒乓球和滑雪,可卻沒有一樣精通的,說來真是慚愧。

等到走出校園後才發現,2元每小時的網球館、5元一次的游泳以及300元5次的滑雪課真是太便宜了,而且想去隨時都能去運動。

畢業剛開始工作的一段時間,生活是混亂的,連基本的跑步都很難完成,而且之前公司的體育氛圍很一般,讓我時常懷念學校各種體育設施。

後來到了懶熊,公司每週都組織踢球、打籃球(我都沒參加,哈哈),還成立了跑團,讓我有一種找到組織的感覺。報名參加了鷹熊跑團,想重新找回在學校時運動的感覺。跑團規定,每次每人至少5公里,起初每週打卡一次,第二輪時每週最多可記打卡三次。

雖然自帶運動的底子,但長時間沒鍛鍊的我連基本的5公里都完不成。每次2公里、3公里是最初一兩個月的距離,後來開始嘗試5公里,從跑一次緩兩天的節奏,到第二天恢復,再到感覺OK,這期間又大概用了兩個月的時間。此後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保持在每週5公里的頻率,也嘗試過一次10公里,跑完回到家,又乏又困。

“我為什麼不吃一點能量補給?也許跑前吃一塊巧克力,也不至於像現在這樣有氣無力的。”腦子裡一遍一遍的問自己,然後就這樣睡過去了。

做過一次嘗試後,總想著再挑戰,近期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去跑步,整個人處於頹廢的狀態。

當每天刷著朋友圈,看到有人經常晨跑打卡10公里,夜跑10公里,逢週末就有人參加馬拉松,偶爾挑戰一場越野跑,那種運動的活力、對人性極限的挑戰是隔著手機屏幕能夠感受到的,促使我也有種想要參與其中的衝動。

讓我覺得值得高興的是,這些感染到我的跑者們都是體育產業從業者。他們有健身行業的,有做路跑賽事的,有做戶外服飾品牌的,有做智能軟件的,也有多家體育媒體老師等等。

有一位做體育賽事策劃的同學,在去年參加三峽越野賽168KM之後跟我說,體驗過才知道這個賽道有多難,耗時將近49個小時完成比賽,這期間有過兩次失溫,她說第二晚困到懷疑人生,一度以為自己會掛掉在山裡,但這種種困難都咬牙堅持下來了,比賽時心裡想著再也不參加了,但身體恢復後,她說有機會還是要繼續嘗試的。今年,她已經報名UTMB環勃朗峰超級越野賽。

聽到這樣的故事,我真是忍不住豎起大拇指,也許這就是體育帶來的魅力。

曾經有朋友在2016年問我,北京這麼多體育公司,真正做事情的有幾個?有多少又是藉著政策在投機取巧?當時我是愣住的,不知該如何回答,從2015年體育產業產生的巨大泡沫可知,投機取巧的不佔少數。

經過去年一年的時間,人們意識到體育產業是慢產業,投機取巧的那些似乎也被市場淘汰。在這場創業的馬拉松進程中,不僅要有商業頭腦,還需要真正熱愛,願意全身心投入的人。靜下心來,認真做事,體育產業的大蛋糕會有你的那一份。

有人說,將喜歡的事情變成職業時是幸福的,也有人認為這是痛苦的。無論幸福還是痛苦,做自己喜歡、擅長的事情很重要,如果是真的喜歡,即使過程是痛苦的,但最後內心一定是享受的。

就在寫這篇文章時,已經一個月沒進行任何體育運動的我,心裡有稍許的負罪感,於是終於踏出家門,在零下21度的東北老家,來一場冬日跑。

4.35公里,是我按下結束鍵時咕咚界面顯示的數據。這個運動量在平時對我來說沒有任何影響,但這次在寒風中狂奔後,卻與跑10公里後一樣疲憊。而且跑步時,感覺腳上像是綁了沙袋,明明90斤的體重,卻跑出了150斤的感覺。

有同學問我,跑步能減肥嗎?我只能說,不確定能減肥,但經常跑步的人我想不會太胖。2018年,給自己設定一個小目標,爭取參加一次半馬。

跑步不是目的,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最重要。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你,無論從事什麼職業,都能有一個健康的生活式。最後祝大家新年快樂!2018,跑起來!

延展閱讀:

從地球到足球,我的過去與未來 | 懶熊丁酉記事

“誒,你是哪裡的啊,要來我們這穿鞋帶嗎?”| 懶熊丁酉記事

我在懒熊的160公里|懒熊丁酉记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