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 抹黑恆大

华尔街日报 抹黑恒大

7月5日,美國《華爾街日報》撰文稱,“大而不倒”救得了中國恆大,救不了恆大股價。

該文觀點扭曲,數據沒有出處,且不詳實。

在該文摘要中稱,中資地產商中國恆大近期受到債務問題的困擾,儘管鑑於地產行業對中國經濟的重要性,恆大可能“大而不倒”,但其股價卻可能跌跌不休。

中國恆大在香港上市,此前曾經受過美國做空機構香櫞攻擊。因為香櫞引用數據和財務數據出現多數錯誤,恆大董事會主席拍案而起,憤怒還擊。

此次,華爾街日報先設定觀點,稱恆大股價可能跌跌不休,其手法和做空中國恆大有異曲同工之實。

在論據層面,文章先做了兩個前提假設。

該段原文如下:

如果中國爆發金融危機,房地產公司將可能身陷暴風眼。那麼中國會不會有一些像2008年美國的銀行巨頭那樣、被認為大到不能倒的房企?

第一個假設是:中國爆發金融危機;

第二個假設是:房地產公司將可能身陷暴風眼。

該段論據如下:

因為美國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美國銀行巨頭倒閉,所以會出現一批所謂大而不能倒的房企倒臺。

請注意,美國2008年金融危機,率先倒下的是金融機構,不是房企。中間邏輯鏈缺失,直接通過類比,引到中國房企行業,不科學,不嚴謹。

具體論述到中國恆大,原文該段表述如下:

對中國恆大集團(China Evergrande Group, 3333.HK, 簡稱:中國恆大)來說,這開始成為一個切實相關的問題。按收入計算,該公司是中國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中國恆大股票今年以來下跌23%。週二和週三,該公司斥資8,500萬美元回購3,300萬股股份,試圖阻止股票跌勢。

這筆資金本可有更大的用武之地。中國恆大是中國負債最多的開發商,淨債務高達880億美元。該公司還嚴重依賴短期融資,截至去年12月份借入的資金有近一半將於今年年內到期。

該段論據如下:

一是中國恆大的股票今年以來已經下跌23%。

二是中國恆大救市,近期拿到8500萬美元回購股份。

股價漲跌本是市場表現。當一家公司股票下跌超過大股東心理預期,自然會回購。

可能因為這一段華爾街日報自己都感覺到,不能自然其說。所以給中國恆大扣上兩頂帽子。

一頂帽子是中國負債最多的開發商,沒有之一。

二頂帽子是年內中國恆大是短期債務償還的高峰期。

我們知道,房地產的資金鍊是否斷裂,不是取決於負債,而是融資渠道是否斷掉。

所以,華爾街日報僅從靜態的財務分析,沒有實務經驗,得到的結論,自然是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