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變內向性格?

大清攝政王載灃


在我成長的那個山溝,沒有一個同齡男生。當我長大走出小山村,我羞澀得連去小賣部買東西的勇氣都沒有。我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是一個人靜靜地看書。這種性格也影響了我的親密關係,這是我遲遲沒有結婚的原因之一。所以,讓我們來談談內向者。

村上春樹曾說:說起來,我是那種喜愛獨處的性格,表達得準確一點,是那種不太以獨處為苦的性情。這恐怕是對內向者最為準確的描述。正如他借《挪威的森林》男主渡邊所說:哪裡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罷了。世人皆以為內相者便是喜歡孤獨,其實只是不以獨處為苦,不喜歡失望罷了。

從外向到內向,本質上是一個連續的整體,沒有極端的外向和內向者。區分於內向者和外向者的一個關鍵是心理應激。外向者是低度應激者,所以需要更多外界刺激去喚醒;而內向者是高度應激者,應付內心的刺激已經應接不暇,不需要更多外界刺激。

從某種意義而言,內向和外向更多是一種人格特質,沒有好壞和高低之分,那我們的社會又是怎麼變成推崇外向的性格和文化的呢?無論是《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還是《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都描述了社會文化從“品格文化”到“個性文化”的轉變。這個轉變是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崛起,伴隨著人口快速流動而改變的。

在“品格文化”體系中,最重要的是高尚的品格,是要“修心養性”。理想性格是嚴肅、紀律嚴明而高尚的,是“仁者無敵”。這是農耕文化,或者說前工業時代最重要的價值觀。這種文化的基礎是社會的不流動性,日常生活中面對的都是熟悉的人群,每個人都非常清楚知道你的品格,並通過口碑傳遞。信譽和品格往往是生意成功的關鍵。

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崛起,社會流動性加大的情況下,成功的關鍵變成了把自己推銷出去,儘快贏得別人的注意和信任,最終“個性文化”取代了“品格文化”。這種轉變的標誌性人物之一便是:戴爾·卡內基,到今天為止,他的很多作品依舊是暢銷書。

卡內基認為成功的關鍵是展現個人魅力,從而贏得更多朋友。所以理想的性格應該是:有魅力的,熱情洋溢的,充滿活力的,迷人的。本質上,卡內基所宣揚的外向者性格,最大優勢在於快速索取外部資源(從“朋友”索取)。

“從個性文化發端起,我們就處於種種自私的原因,陷入了被迫發展成外向性格的境地——為了在一個全新的帶有匿名性且競爭激烈的社會中脫穎而出。但如今,我們總認為變得外向些不僅能讓我們更加成功,還會讓我們出類拔萃。”

內向者往往被認為是敏感、嚴肅和靦腆的,天生具有對別人情緒的敏感度。太宰治在《人間失格》說到:別人聊聊數語的責備,對我如晴天霹靂。但這並不全是壞處,正如那句英語諺語所言:It is both a blessing and a curse to feel everything so very deeply(心之敏感,既是福祉,也是詛咒)。

正因為天生具有情緒的敏感性,內向者往往能夠比外向者更能感知到別人的情緒,更多具有同情心,也更容易幫助別人。在《幸福課:不完美人生的解答書》,作者陳海賢(動機在杭州)把內向者比喻為“守夜人”和“創造精神生活的祭司”。

同時內向者往往還是“內控者”。對事情的失敗,內向者往往傾向於從自己自身找問題,進而進行反省。而外向者往往容易將原因歸結於外部因素和環境。內向者在人生方向上偏向於哲學或者精神價值,他們需要解決自己內心的衝突,而不太會向物質主義或享樂主義靠攏。

既然內向和外向是一個連續的整體,那麼一個內向者就可以表現出外向。根據情境學派的理論:決定你行為的,不是人格維度,而是你在特定情境中所扮演的角色。每個人性格都既有“固定特質”,也有“自由特質”。“固定特質”是我們的本性,而“自由特質”是我們可以靈活應用的部分。它們都是我們自己,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應用我們的“自由特質”來扮演一個和“固定特質”相悖的角色,以達到自己的目標。但是,這需要消耗內向者的心理資源,削弱你的能量,這就需要心理學上所說的“恢復龕”。

所有熟悉我的朋友,都不認為我是內向者。這是因為我長期從事營銷和市場活動,時刻需要與各種人打交道,所以我經常表現出外向的一面。作為一個內向者,我可以面對和應付一群人,發表一個演講,可以侃侃而談,表現得像一個外向者。但是這會給我帶來壓力,消耗我的精力,內心的深處,我是希望做回一個內向者。通常忙碌一天,和其它人打交道之後,我會精疲力盡,我的“恢復龕”便是一個人靜靜的刷手機,或者是看書。

在工作環境中,內向和外向者都有適合自己的舞臺。“他們(CEO們)在性格特徵上的唯一共同點,就是他們所不具備的東西,即都沒有所謂的“魅力”,也不會去利用這種所謂的魅力”。彼得.德魯克在《管理的實踐》如此寫道。

外向型領導者可以在員工們情緒消極時改善團隊的表現,他們天生具有鼓舞人心的能力,往往能夠在那些偏消極的員工身上產生更佳的效果。內向型領導者則對那些積極的員工更有效,他們在領導原創性的工作方面有獨特的優勢,他們有著傾聽他人意見的偏好,所以會更開放也更容易採納員工的意見,這會激勵他們加倍努力地工作。因此,內向者並不是在工作中總是處於劣勢,有適合內向者發揮的地方。

在某些心理學著作裡面,有一個“蘭花假說”,意思是內向者如蘭花,不容易生長,但如果生長於合適的環境,則可以生長更好。對於某些內向尚未成熟的內向者而言,他們很可能把內向性格視為劣勢,併為之苦惱。但當他們成熟之後,他們一樣可以駕馭自己的性格。

以上,獻給內向者。


我是生命的意義2014


本人心理諮詢師三級,心理專業畢業。或許可以給題主一些建議。

性格決定命運,你的性格形成跟成長環境有極大關係,特別是你提到的跟童年受母親虐待有關。

虐待有很多種,我做了張圖來表示,主要的分類如下

題主可以參考下,不知道你母親對你的方式是屬於哪種?

種種虐待,其中情感虐待最為深遠。

虐待帶來的影響核心為 羞恥感

羞恥感也最難去除,我做了張圖來表示其影響。你可以參考下


圖中可以看出,羞恥感導致的一系列後果形成一個封閉的惡性循環,如果想要切斷這惡性循環過程,必須從根部拔起,即解除因虐待帶來的羞恥感。

首先,必須瞭解羞恥感是個什麼東西。

羞恥感是藏在內心深處,不易被自己識別的無價值感。在懷有羞恥感的人眼中,自己無藥可救,毫無價值,惹人嫌棄

不知道以上描述是否是符合題主對自己的評價?

因為童年遭受虐待,受虐經歷摧毀受害者自尊,而童年受虐者又因為力量弱小,反抗無力,這是羞恥感的第一個來源。

其次,幼年時期,我們都是希望被無條件接納的和愛的,加上涉世未深,三觀不成熟,因此無法為自己受虐作出解釋。最經常歸結為自己不好,所以不值得愛,這是羞恥感的來源之二。

要想擺脫羞恥感,有以下幾個步驟建議,也許題主可以試試。

第一步,理解自己。

理解自己需要整理的有,你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是什麼導致你變成這樣的?其中的症狀是哪些?哪些可以改變?哪些是自身固有的?

每一部份都需要想清楚。

第二步,原諒受虐時軟弱無力的自己。要知道的是,你不是個例。

越是能認清自己,對於幫助自己越有益。

第三步,接受最真實的自己。也就是接受曾經遭遇過不幸虐待的自己。接受自己曾經那些痛苦的感覺,還有經歷。

不要逃避,承認自己當時是恐懼的,是心酸的,是無助的,是自責的,承認自己當時是弱小的,無知的等等,以及承認自己確實被虐待過,而虐待自己的人就是自己最信任和親近的人。

這些都是事實,最真實的你,和你的人生。

並且,你需要知道,你不是完美的,我想你的心中也許有個小人總是跟當年虐待你的人一樣,總是對你不滿,挑你的毛病?你需要做的就是在認清自己的基礎上,與這個小人對抗,駁斥他,以個人特點為出發點,培養一個有特點的自己。

第四步,鼓勵自己。

給自己設立合理的目標,自己量力而行,在完成一個小目標的時候,就及時獎勵自己,而不是像以往一樣過分批評自己。

當然了,在進行步驟的時候,別忘記關愛自己,想象出一個自己曾經遇到的最讓自己感到溫暖的人,模仿他讓你感到溫暖的行為,安撫自己內心的需求,因為對於在有虐待行為家庭成長的人來說,關愛也許是很陌生的。

給題主推薦幾本書吧。當然如果題主看完,依舊很壓抑無法開解自己,有條件也可以尋找專業諮詢師幫助。

1 這不是你的錯 如何治癒童年創傷

貝弗莉 恩格爾


2 這不是你的錯 海靈格家庭創傷療愈之道

馬克 沃林恩


3 與內心的孩子對話 如何治癒你的童年創傷

金伯利 羅斯 弗雷達 弗蘭德曼


最後,祝福題主。祝福每個人。


延言晏


看到這樣的問題,我心裡覺得很沉重,願與你一起分享性格內向走出困境的一些心得體會。

您的問題其實有兩層意思:

1,性格內向

2,小時候的家暴影響

這個問題看起來是由於家暴產生了性格的變化,只要解決了家暴的問題即可。其實不然,現在您已經29歲了,肯定已經脫離了遭受家暴的範圍。那麼我們來分析一下你目前面臨的問題:

1,你的個人道德價值觀是否正常?

2,你的事業感情是因為性格內向的影響,還是其他?

首先來看個人道德價值觀,這點很重要。人們常說一個人的三觀不正,就是指其道德價值觀不符合一個正常人的標準。對事業的態度,與人交往的態度,對待愛情的態度,您是否發現自己有異於常人的地方?因為這些也許會受到小時候的環境影響,導致產生一些奇怪的想法。

可以學著像一個正常人一樣去看待問題,去思考問題。不知道別人的想法?沒關係,說出一件事情,試著問問你的幾個朋友同事對此有何看法,然後代入自己的本能。區分其中的差異,然後再慢慢的引導自己。

其次是關於性格內向的問題,一個人性格內向不要緊,關鍵是他要胸有丘壑。而要達到這一點,就需要多看書,多思考。“胸藏文墨懷若谷 腹有詩書氣自華”,當你的思想達到圓滿的時候,就會對自己充滿信心。和人交談時,也能言之有物。

當你有了足夠的知識和信心,需要走出性格內向的困境,還差最後一步。那就是勇敢的說話,自己也是一個性格內向的人,在26歲的時候,我選擇了去做一名飲料銷售員。本人不是一個很有大毅力的人,所以只制定了3個月的期限去改變自己。

你可以想象,一個平時說話都要臉紅的人,開始到門店去推銷飲料。這個世上有好人,也不乏“壞人”,當某個店主對你橫眉冷眼不屑一顧的時候,你還要做出一副微笑的表情來面對他。但是在你打破自己的慣性思維,正確樹立好價值觀以後。就會知道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狀況,而不必在心理留下什麼陰影。

人生就是一段漫長的修行,有人在路上迷失了自己,有的終於得道,收穫圓滿。

人生到處都充滿了陰暗的角落,但是大多數地方都還是被陽光照耀著。

你的心陰暗,世界就是陰暗的;

你的心陽光,世界就是陽光的!

加油,一定要勇敢前行!


俗人九點半


性格的決定取決於自身生長環境作用形成的,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也有他的道理,改變多年的內向性格,總需要經歷一個過程,我認為改變性格要從以下幾點做起。

1.建立自信心,多參加一些挑戰自我的拓展活動,同時需要身邊的人支持,一句鼓勵的話,往往會激勵人家。


2.改變自己呆板的生活方式,多與陽光開朗的人交朋友,出去打打球,做一些戶外運動等等



3.懂得表達,特別是遇到不順心的事,尋求朋友,外界的幫助。



4.發掘自身潛力,優點,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這樣會使你結交的朋友更多。

我相信我們會在經歷中潛移默化的改變內向性格,畢竟交流溝通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