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是否百越后裔,壮族为何分南北两支、壮语属泰国语系么(二)

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驻守南海郡的秦将赵佗开始剪除异己,并击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国,自称为南越武王。南越国5代共传93年,越族群创造了灿烂的南越文化。如今广州出土的南越王墓,越式墓葬的特色、绚丽辉煌的随葬品,是古代壮族文化的精华。南越国的首都“番禺”(今广州),其实是古越语[ba:n3 ηjoi5]的译音,是“大村”的意思。

壮族是否百越后裔,壮族为何分南北两支、壮语属泰国语系么(二)

前111年,汉武帝打败南越国,将岭南重新划归到中原王朝的直接统治之下,分为苍梧、郁林、合浦、南海、珠崖、詹耳等越地九郡。经过两汉的融合,岭南土著不再称瓯和越,被汉人称为俚人。《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列武十二年(36年),九真徼外蛮里张游,率种人慕化内属,封为归汉里君。”这里所称的“蛮里”,以后改称为俚。三国时期也有许多岭南俚人的记载。

从这里可以看出,经历了两汉的熏陶,壮族祖先已经不叫越或者瓯了,他们在汉人眼中,被称为俚。这说明汉壮之间融合得不错。越南的两位征姓夫人曾经起兵反抗东汉,但被东汉的马援将军打败。从此,百越纳入了华夏的势力范围。

这个时候,有些不服从汉人管治的百越族群,开始从西江流域南下东南亚国家。原先北支的西瓯跑去越南,南支的骆越跑去泰国,因为南支人数多,跑去泰国的人要多一些。所以,今天的泰国人更接近南支的骆越,以O1b为主。壮族南支的语言,也比较能和泰语相通。在1000个较古老的基本词汇中相同或相近的占75%以上,在语法结构上,壮南部语、泰语也基本相同。

换言之,今天的壮族南支也更接近傣族,傣族、泰国人都是O1b-PK4类型,他们有同源的关系。壮族北支O1a,则和黎族、越南北部的人群比较接近。即使如此,壮族南北支还是相对接近的,他们中的叛逆者沿左江流域-红河流域-老挝高原-泰国中部平原南下,形成了所谓的“壮泰走廊”。

隋朝建立,岭南的冼氏夫人保境拒守,不让隋军进入,后来接受了隋的招安。征夫人、冼夫人等于是百越族群的女王,再之前还有妈祖、天后、龙母,可见女性的地位是相当高的。也可以反映出,百越人比较愿意信奉他们仰慕的女性。

隋末出现了一个割据军阀萧铣,他号称梁帝,先后统一了岭南及长江以南很多地方,不久被唐朝的李渊所灭。汉人对百越有了新的称呼:僚人,以后则是多俚僚连用,此外还有“乌浒”、“洞蛮”等叫法,乌浒人是专指贵港土著,即西瓯的后人。。《北史》(唐朝·李延寿著)中关于僚人的记载:“獠者,盖南蛮之别种“。僚人被贬称为獠,不过僚人一词应用最广,一直沿用至今。由于相对于中原文化的落后,僚人不可避免地开始被华夏人同化。

大约在唐代时,僚人已经基本与华夏族融合,粤语正式形成,粤语的发音不断发生变化,此时百越的成分减少,华夏成分不断增大,操粤语的大部分是华夏人。壮族先民则形成了南、北两支语言组,壮语北部方言和布依语均属于台语支北部组,就是北支和布依族同源。壮语南部方言和越南的岱-侬语都属于台语支中部组,另外泰语、老挝语、傣语、掸语等组成了台语支西南组,壮族先民在借鉴汉语的基础上,创造出古壮字。。百越里面不愿被融合的人,再次跑到泰国等国家去了,所以东南亚的国家很多都和百越有渊源。

宋朝时改称百越后裔为獞人、撞丁,这些都是“僮”的变体,而“僮”与“壮”同音,为后来的正式定名埋下了伏笔。侬智高在越南起事,连陷大宋十二州,席卷广西、广东各地。后被狄青镇压。

国外是另一番景象,泰族在泰国北部建立了一个素可泰王朝,又译“宋加洛”。素可泰王朝,是泰国历史上的首个王朝,存在于1257年至1436年,首都素可泰。估计壮族南支,是在唐末、北宋年间大量南下的。

壮族是否百越后裔,壮族为何分南北两支、壮语属泰国语系么(二)

明清两代又有狼人、土人等称呼,民国时候有广西狼兵的说法,总之每个朝代都不一样。广西人善于打仗,太平军、桂系军队都有广西狼兵的身影。太平军中有北王韦昌辉,旧桂系有陆荣廷。陆荣廷是武鸣人,武鸣是骆越的老巢。新桂系的三巨头虽然不是壮族,但中下层应该有不少壮族。

壮族是否百越后裔,壮族为何分南北两支、壮语属泰国语系么(二)

中国广西和泰国地理距离较远,又有文化断层,民间不了解壮语和泰语同属壮傣语支。尤其是壮族南支,他们和泰国人在文化上、血统上都有同源的关系。而且,O1b诞生于广西,历史上是先有壮族先民,后有泰国的主体民族。可以说,泰语形成于汉朝时期,是古百越语(古壮语)的分支。

壮族先民在唐朝时候,曾经创造过方块文字。那是借用汉字的字型或结构创造的文字,后来几乎失传了。这里就不赘说。

总的来说,壮族先民的确是百越后裔,但是分为南北两支。北支西瓯的血统更古老,文化更发达,北支和国内的黎族、布依族渊源很深。南支骆越是岭南土著,文化比较保守。南支和国内的苗瑶渊源很深。

到了唐朝时候,南支不断南迁,形成泰国的主体民族,南支语言是泰语的祖宗。北支对越南北部影响比较大,一度在越南的河内形成割据政权。

但是,南支对壮族的影响远大于北支,无论是文化上、血统上,壁画是南支创造的,山歌是南支比较注重,现在武鸣县每年三月三都举行“歌圩节”。壮族大姓——韦姓以O1b为主,占比六成,莫姓也是。可见,骆越的后世余威要大于西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