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将领,戚继光

孤独的将领,戚继光

皇帝、中央机构、地方官员代表都有了,接下来黄仁宇选了戚继光,作为武官代表。

朝堂上,一位官员建议起用被罢免的戚继光。然而这使得龙颜大怒,举荐者反被罚俸。戚继光是本朝最有才能的将领,其被劾罢官三年以后仍不能得到万历的原谅,原因全在于他和张居正的关系过于密切。但是通观本朝武将的经历,这种不幸不止发生在他一人身上。

孤独的将领,戚继光

大家照例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戚继光会孤独?

文官vs武将

这些遭际,探本溯源,还必须从本朝文官和武将之间的关系说起。

武将领兵作战,和文官集团的施政原则在根本上是不能相容的。我们帝国的文官,一贯以保持各方面的平衡作为施政的前提,如果事情弄到动武,对他们来说就是失败的象征。他们具有一种牢不可破的观念,即上自国家,下至个人,不能把力量作为权威。

但是就武将来说,他们所受到的训练和战争的经历却养成了和文官截然不同的气质。他们的着眼点在于取得实效而不避极端:冲锋陷阵,要求集中全力,对敌人的重点作猛烈打击;退守防御,考虑的是地形的险要和工事的完善,如不可守就要断然放弃;战斗胜利,就一心扩张战果,而不为其他问题而犹豫。而大多数文官则以中庸之道为处世的原则,标榜稳健和平。武人在刀剑夫石之中立下的汗马功劳,在文官的心目中不过是血气之勇,即使克敌制胜,也不过是短暂和局部的成功而已。

重文轻武的风气

在维持军队给养的问题上,帝国政府也是重文轻武。让军人自己组织和管理后方勤务,根本不能考虑。这种风气还使军人退伍以后不能得到正常的社会地位。

孤独的将领,戚继光

一个士兵退伍还乡,就等于增加个无业游民,因为他在军队里所学到的技术和养成的起居习惯,已经难于再度适应农村的生活。军官退伍以后所引起的问题更为严重。在别的国家里,一个退伍军官通常都受到应有的尊敬,如果担任民政职务,他的管理经验也能保证他胜任愉快。然而事情适得其反,我们的军官在长期训练中所培养的严格和精确,退伍以后竟毫无用武之地。他会发现在军队以外,人们所重视的是安详的仪表、华丽的文辞、口若悬河的辩才以及圆通无碍的机智。这和他已经取得的能力恰恰相反。

这种观念上的南辕北辙,使文官不仅在精神上对武官加以轻视,而且在实际作战中,他们也常常对高级将领提出无理的指责。如果将领当机立断,指挥部队迅速投入战斗,那是贪功轻进,好勇嗜杀;要是他们暂时按兵不动,等待有利的战机,那又是畏总不前,玩敌养寇。

面对这样令人焦虑的局面,戚继光的任务决不仅是单纯地击败倭寇。他首先要组织一支新型的军队。从他的军事著作《纪效新书》中可以看到如何有条不紊地实施他的建军方案,其核心是确立铁一般的军法。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戚继光个人的意向如何,他所组织的新军就不可能不带上个人的色彩,所以人们就恰如其分地称之为“成家军”。

孤独的将领,戚继光

这支新军在建立30年之后,仍然还是成继光的个人部队。这自然又和文官集团的平衡原则相悖。在文官们的心目中,戚继光的军队不是社稷的依靠而是国家的威胁,加之他又和张居正关系极为密切,所以必须对他作严厉的弹劾。

戚继光的不幸遭遇是因为他在军中推行的整套措,已经在事实上打破了文官集团所力图保持的平衡。

最后,我们再来总结看看,戚继光孤独在哪里?

他首先孤独在明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时代。黄仁宇仔细分析了明朝的军事制度,提出了他的见解。就是明朝的军事制度不足以应对一场大的对外战争,尤其是后勤保障。

其次,明朝的将领选拔制度几乎是世荫制,这让明朝中后期的名将尤其难得。明朝只需要打赢一场战斗的勇将,而不需要戚继光这样具有运筹帷幄能力的统帅,这是戚继光孤独的第二个原因。

——未完待续——

From 思酷内容部

思酷:专注于一体化移动学习 官网

http://www.scho.com/index.ph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