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人是不是很善战?为什么?

时代画报周刊


嗯,我想这句话的引用概率应该很高吧?

汉人如果不善战,那我们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是充话费送回来的嘛?

在夏朝,华夏的疆域是这样的——

核心区域是如今的中原一带,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统统四面包围。甚至通过史书可以知道,著名的少康中兴就是因为被有穷氏夺国,后来在有扈氏的帮助下复国。这个时候的华夏,还是一个刚刚迈开步的少年。

商朝的疆域已经扩大到淮河流域,但是我们熟悉的江南山东河北四川等等区域,依然是被蛮夷占据。

周朝的疆域终于扩大到如今的河北一带,但是山东依然在东夷的控制之下,事实上,别看这时候诸侯国星罗密布,但是在国与国的夹缝地带,依然是有大量蛮夷存在。春秋时候大部分的征战,都是在各个国家附近发生的。诸侯国既是封建主,也要担负起防卫自己国家的责任。

随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各个诸侯国拿附近的蛮夷戎狄刷起了经验:比如齐国,就是在不停地和东夷族人作战,扩充着自己的实力,最终统一了整个胶东半岛;而秦国也是在周王朝西部和西戎人作战,拓边千里;楚国人最自豪的就是自己的祖先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在南方开拓的故事;在北面,赵国人已经在和匈奴人作战时吸取了作战经验,骑兵代替车兵登上了历史舞台,燕国正在向冀北、辽西一带扩张……

所以,到秦国统一六国的时候,你们看到的地图是上面这样的——

是的,雄才伟略的始皇帝不仅吞并了六国的全部土地,还吞并了南越这块华夏民族从未染指过的土地,华夏民族的触角第一次伸进了南粤(今广东广西)和福建。

再往南去,已经是茫茫大海和森林密布的中南半岛,华夏民族在东方和南方的核心区域,已经到了地理范围拓展的极限。那些所谓的南蛮和东夷,都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民族,成为了其中的一部分。

从秦始皇开始,历任华夏民族的皇帝,都把目光投向了北面和西面。

经历了汉初的白登之围,在文景二帝的蛰伏之后,雄才伟略的汉武帝让汉帝国的触角一直延伸到了西域,著名的丝绸之路驼铃从此响彻千年。另外,请大家注意,海南和云贵高原也开始纳入华夏版图。

看到这幅图的时候,不知道韩国人和越南人有何感受?

是的,华夏帝国的第二次高峰,唐王朝的触角甚至一度延伸到了中亚一带,而此时,唐王朝和吐蕃也开始频繁交战,吐蕃甚至一度成为唐王朝的苦主,不过,北面的突厥此时已经烟消云散。唐朝最大的疆域范围——最东曾到达萨哈林岛(库页岛),最西曾到达咸海,最北曾到达西伯利亚,面积达1251.19万平方公里。这是汉人王朝疆域的顶峰,达成这一成就的是唐高宗,对,就是那个总被人开嘲讽被老婆武则天压得死死的“粑耳朵”。(微笑脸)。

汉人王朝历史上的三次神州陆沉,分别是永嘉之乱,造成了南北分裂300年,这是汉人王朝第一次丢失了中原这个核心领土;其次就是靖康之耻,北宋在经济和国力完全碾压的情况下,居然被女真这个来自白山黑水的少数民族给灭了,而在这之前,先是干不过辽朝签下澶渊之盟,后是三川之败看着西夏独立只能坐蜡,南边则是被侬智高一路打到过广州。可以说,那些嘲讽汉人羸弱的锅,宋朝要背一大半。

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朝代是元朝,但是明朝的疆域也是汉人王朝疆域第二大的朝代。 据统计,明朝中国有148个朝贡国。郑和七下西洋时,锡兰国王(今斯里兰卡)不听话,被直接抓了送到北京进行思想改造,航迹直达非洲东海岸。不过汉人王朝的第三次神州陆沉也发生在明朝,同样来自东北的少数民族女真人入主中原。


看完地图,我们回国头来看看问题,从夏朝开始,华夏的领土一直在扩张,从中原一隅之地扩张到东至东海,南至南沙,北至漠河,西至帕米尔高原的广阔领土。什么蛮夷戎狄都不见了,全都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说汉族人善战,是也不是。从大禹那个时候开始,华夏民族就知道什么上天是靠不住的,我们能够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山辟河,建设自己的幸福的家园。而不是迷信所谓的诺亚方舟,随波逐流。从那个时候起,不信天只信奉自己勤劳双手的民族信念就刻进了骨子里。


所以,什么时候汉人最善战?当心中有着守护家园信念的时候最强大。所以有了崖山蹈海,所以抗日十四年不言弃,所以统一的信念从不敢或忘,因为祖宗热血拼杀留下的地方都是好地方,一寸都不敢丢。


话说回来,现在大家都是华夏民族,都是一家人。历史上的中国,只要让他和平地发展几十年,经济都是妥妥稳居世界第一的存在。当今的世界,已经不再讲攻城伐地,大家都是一个地球村。天天讨论善不善战其实没多大意思,好好把自己的日子过红火才是王道。不过……


要是有人来家里偷东西,问问美国人、印度人、越南人,他们的手,还疼嘛?


萌萌的糯包子


汉族人不仅善战而且比一般农耕民族更善战!

一句话概括,如果汉民族不善战,那960万平方公里是充话费送的吗?

一,我们的土地从何而来?

1,商朝时期,华夏族的国家范围主要局限在河南北部一小块地方。到周朝时,周朝的诸侯国直接到达了北到海河,南到长江。周朝衰落后,诸侯国更是吊打边疆少数民族,让他们心甘情愿认爸爸!

北疆的匈奴,南疆的百越无不自认是华夏民族旁系子孙,这种不约而同的认同感,正是建立在中原民族强大的战斗力基础上的 。

2,秦朝的土地面积达到340万平方公里。这是什么概念?空前绝后的大帝国!稍前的亚历山大帝国领土550万(水分很大),没有有效管理,而且总寿命才13年。后来的罗马帝国,极盛时期领土590万平方公里,可是内部分裂始终如一。

秦朝到清朝的大一统传统,建立在强大的中央集团军基础上,没有这个暴力机器,一切帝国都只是泡影。

3,中原王朝中武功吉盛的是汉唐元清四朝,尤其是清朝,早期直接控制的土地达到1309平方公里,这是农业社会能够达到的统治极限。清朝在边疆实现的改土归流戍边屯垦,是我国现有领土的基础。

每个王朝的建立都伴随着杀戮,抛开近代史不谈,清朝是从经济政治军事各方面更像理想中的中原王朝。

二,为什么农业社会的中华帝国这么强大?

1,农业社会,战争的决定因素是人数。

农业社会的战争,说白了是一群人拿着简陋的武器互相冲杀,武器和谋略是次要,而人数是主要。

要保障一大群人参与危险的战争,两个至关重要,一个是人群的组织,一个是人群的吃饭问题。认识到这一点,你就知道土地革命的伟大力量了。

为什么汉民族总是被少数民族吊打?不是因为汉民族武功不强,而是组织不得力。首先少数民族环境恶劣,孱弱的人活不下来,能夸上马背的都是一等一的强壮。汉民族人口基数大,选拔战士就是技术活,选出来还要组织起来,更是有难度。所以,只要有一个有效组织,汉民族无惧一切战争。

典型例子是,五胡乱华,大量汉人逃到南方,逃亡这组成了北府军,北府军在刘裕的组织下吊打北方各民族,差点完成由南到北的大一统。

2,我国的外部地形决定了大一统不难,超出这个体系很难。

我们国家的领土主体在秦朝早已确定,秦朝疆域的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和4000米等高线基本上是农业社会无法逾越的障碍。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让我们一直误以为天下就这么大,统一中国就是统治全世界。

反观西方,每次动辄要征服全世界,最后领土达到500平方公里就出现帝国崩溃。我们2000年一直走下前面。

不过这也造成了我们对外联系的动力不足,2000年,只有明成祖朱棣七次下西洋成为亚太共主,其他大部分皇帝局限在小小的中华文化圈自称“天朝上国”沾沾自喜。

3,我国的内部自然灾害决定了,必须有一个大一统王朝来劫富济贫。

小的说,我们的黄河总是泛滥,没有大一统的王朝来治水,以邻为壑最终会大家都遭殃、

大了说,我们国家境内自然灾害频繁,需要经常性从无灾害的富裕地区调集物资进行补贴灾区。这是大一统王朝建立的基本动机和统治基本思路。

珍惜老祖宗给留下的土地,节约利用每一寸土地,这是我们现在最应该做的!


历史知事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汉族人是不是善战呢?

在很多人的眼里,汉族人是不善战的。我曾经美国的悟空问答quora上看到有一个人问,假如亚历山大来到了中国会怎么样?

有一个人回答说,假如亚历山大大帝来到了中国也会输,虽然他面对的是战斗力最弱的汉族人的统治时期。

可见,不仅是国内,在国外也有很多人认为汉族人的战斗力是不行的。

实际情况是这样吗?

这要看用什么样的标准去评价。如果你去专门看一下汉族人在历史上的战败经历,会让你大跌眼镜。

比如宋朝时期,被金国人打得大败的辽军残兵,竟然杀的号称精锐的宋朝西路军抱头鼠窜,明朝末年满清八旗在关内如入无人之境。

汉族人的这些战例给人一种战斗力低下的印象。

但是汉族人更多的还是他的辉煌期。

比如说,汉朝自武帝之后,对匈奴人的作战,就已经能够主动攻击到匈奴人腹地给予其毁灭性的打击。即便是在汉末时期,外部势力也很难与当时的军阀对抗。曹操、董卓、吕布、马超、公孙瓒,这些在汉末大大小小的军阀,都曾经打败过周边的少数民族。

即便到东晋时期被组织起来的北府兵,在面对十倍于己的前秦面前,仍然将其击败。

隋唐和明朝,大部分期间对周边都保有绝对的军事优势。

可见汉族人的战斗力还是蛮强的。

之所以被认为汉族战斗力低无非是两个原因:

1,胜利太多,所以失败就显得极为显眼。这就是所谓的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2,近代以来的国家衰弱让很多人自卑,于是把这一切归咎于祖宗无能上。

今天,中华民族走在伟大复兴的路上,民族自信心,文化自信心已经逐渐回归,相信以后不管国内还是国外,质疑的声音会越来越少!


历史风暴


周恩来说:“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但从不也永不惧怕任何外国对中国主权领土的侵略!”中国的确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并不想挑起战争。比如像汉朝和唐朝这样强大的王朝,都是被迫对外战争的。

要说汉族很善战,这个要看在那个朝代,由谁来领导。俗话说:“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统治者不行,再强的军队在其手中发挥不了作用。

秦国在统一六国的时候,感觉所向无敌,六国都不是他的对手.秦始皇死后,儿子胡亥继位。秦朝军队在他手里,简直不堪一击。巨鹿之战时,项羽用五万楚军,迫使对方四十万秦军投降。

由于中原大乱,北方的匈奴崛起,不断骚扰中原的边境安宁。汉高祖刘邦称帝以后,为了解除匈奴的威胁,被迫对匈奴作战。开始,汉军占优势,吃到甜头的汉高祖由于轻敌被匈奴围困差点做了俘虏,结果用和亲才算平息。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经济腾飞,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汉朝开始对匈奴作战,几乎次次能打胜仗,匈奴占不到什么便宜,东躲西藏。匈奴始终不是汉族人的对手,结果只有分裂灭亡。

汉朝灭亡以后,中国内乱导致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大片土地被占。从汉朝到隋朝,中国北方一直被少数民族政权占据,中原王朝一点力气也没有。到了隋朝时期,北方已经有一个如匈奴一样强大的民族——突厥。突厥热建立起一个政权——突厥汗国。这个民族可以说是称霸北方,周边很多小国家都依附于他。比如隋炀帝征讨的高句丽,也是突厥的小弟。隋炀帝为了敲山震虎,首先对突厥周边的小国下手,朝鲜半岛上的高句丽,就是隋炀帝征讨的对象,结果三番五次的遭到了失败。其实,失败的原因是中原长期遭受战乱,百姓过得非常艰苦。隋炀帝大兴土木,修运河,建东都。他把这些服役的百姓,强行拉去征讨高句丽。据说士兵毫无安全保障,死后,随便丢弃路边,吃不饱穿不暖,导致士兵厌战。所以,隋朝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到了唐朝就不一样了,唐太宗主要发展经济,让人民休养生息。国力强大以后,突厥在大唐军队面前也是不堪一击,最后唐朝在西域建立了都护府,唐朝是继汉朝第二次深入西域的中原王朝。所以,在中国历史上,汉朝和唐朝是中国最长脸的两个朝代。汉族人的善战,与统治者强不强势,国民经济发展的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唐朝过后,汉族军队再也没有哪个魄力了,一代比一代弱。宋朝被蒙古兼并,明朝被满清兼并。

在我国历史上,汉族的确英勇善战。但汉族也有个毛病,喜欢内斗。中国历朝历代的灭亡,几乎都是因为内斗而引起的。如果,不是因为内斗,我相信任何外部势力都没有机会。汉族的凝聚力其实是很强的,而且汉人很能忍,只有自身被压迫到喘不过气的时候,怒火才会被激发出来。平时你只能看到一个善良而勤劳的汉人,一旦怒火被激发出来真的很可怕。

汉人不喜欢打仗,讲究安居乐业。谁给我们带来美好的生活,我们都支持谁。当满清入关以后,很少汉人会反抗,那是因为汉人被明朝的统治压迫太久了,人民百姓生活太苦,没吃的没穿的,更被说战斗力了。当人民面临被饿死的时候,生活贫困的农民被迫反抗。明朝贪污腐败太严重,武将怕死,文官爱财,这样的王朝真的没救了。说白了,明朝灭亡,都是自己人造成的,我们的确该好好反省了,难道不是吗?


朕史


汉人善战,但是相比较之下,汉人更文明,不像历史上大多数游牧民族那样残暴。

野蛮、残暴的族群都会给人强大的震撼和威慑力,而相对文明的族群则要平和很多。因此,才会有汉人不善战这种感觉的存在

在历史上,在唐朝及以前,汉人是尚武的,而且绝大部分时间是对周边族群有碾压性优势的。无论秦汉,还是隋唐,甚至战国三国,汉人都是当时无可争辩的主宰,是历史的主角,对其他族群的威慑相当强大。

在那段历史上,也只有汉初、唐初,汉人处于劣势地位,但这个时间都不是很长,随着国力的提升,汉唐都很快大败周边游牧强权,维持了霸主地位。即便在东晋南朝时期,汉人势微,但是也维持了南方半壁河山,依然保留了中华正统的地位,在与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之间的争锋中,也互有胜负,并不是完全处于下锋。


唐朝以后,经过汉人、沙陀人的连年战乱,中原王朝元气大伤,汉人赖以生存的东北屏障燕云十六州也被契丹所夺,汉人的优势地位才真正开始变化。此后建立的汉人王朝宋、明,都是重文抑武的朝代,而宋明先后被女真、蒙古、满清所败,尤其是蒙元、满清都曾全面入鼎中原,因此才会有很多关于汉人柔弱这样的固化印象。国人有之,西方国家更有之。

但是,宋、明时期,王朝也并不是很弱,两宋三百年,在周边强国林立的状态下,虽然数败于辽金,但自保还是没有问题,弱是弱了一点,不过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而明朝,即便其后有满清的入关,也基本很少有人认为有弱明的存在。事实上,明朝也是历史上一个强悍的王朝,只是明朝相对已经非常文明,对灭亡他国的野心不是很强,而是更在乎表面上的霸主地位,很多国家在明太祖时期就被列为不征之国。如果不是遇上明末关中大乱,则满清是否能够入关,都是很大的问题。



而在元、清统治的朝代,即便强大如元朝,也是被汉人打败赶走的。而清朝,其席卷南北的立国之战,大多数还是降清的明顺汉人打下来的。此外,三藩之乱、太平天国都是以汉人为主,发动的对清朝的打击。而晚清的湘军、淮军、楚军、新军等,基本全是汉人武装,他们也是晚清半个世纪的支柱。

因此,纵观中华历史,汉人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都是强者。而作为劣势一方的时间,都不是很长。如果以汉人较短的劣势历史,去否决更长的优势历史,则自然是无稽之谈了。

汉人善战,不言自明。


苏绽


汉族人是不是好征战?

汉族前身是华夏族,汉人亦称为华夏人。汉人不仅热爱和平,仁仪威震天下。还南征北战,东征西伐。开疆拓土,巩固中华疆域。

公元前3000年,商朝君王武丁执政期间。古雅利安人侵入中原大地。雅利安人乃是高鼻梁西方人种,闻之中原人杰地灵,物产丰富。雅利安人决定进攻中原。商王武丁沉思良策,其妻子妇好挺身而出,愿统领兵马,征战雅利安人。妇好不负众望,率领大军击败雅利安人,并俘获大量俘虏,将俘虏名为昆仑奴。雅利安人己灭亡文明古国巴比伦王朝,意想灭亡中华文明,反而被妇好商军灭亡。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执政期间,匈奴人侵扰大汉国土,烧抢掠劫,边境民众苦不堪言。孰可忍,孰不可忍。汉武帝刘彻对匈奴实行零容忍政策。任命卫青、霍去病率领大军追击匈奴。卫霍大军采取迁回、迂回战术包围、分割匈奴大军,在河廊地区击败匈奴,歼灭其十万人,取得大捷。收复河套地区,夺取河廊地区。并设立张掖、武威、酒泉、敦煌等地区。燕然山下,霍去病封狼居胥。彰显大汉帝国威震天下,匈奴人闻风而逃,闻汉色变。

汉元帝执政期间,名将陈汤率领汉军痛击匈奴,并写下千古名句:明凡强汉者,虽远必诛。乃是壮志豪情之千古名句。大将傅介子率领汉军攻打西域,傅介子对敌军大喊几声,汉军将至,还不打开城门投降。敌军慑于大汉天威,皆打开城门投降,俯首称臣。

东汉汉明帝刘庄执政期间,汉军进攻西域大胜,汉军撖离,大将耿恭留守天山金蒲城,匈奴大军围攻耿恭金蒲城,围攻年余,匈奴人硬是攻不下金蒲城,汉军也粮尽水绝。耿恭急派兵回朝廷求援,适逢汉明帝驾崩。汉章帝继任。面对远在千里的汉军。汉章帝决定实施救援。任命中郎将范羌率领七千大军远赴西域营救耿恭部汉军。耿恭率领汉军撤军时遭到匈奴大军追杀,损兵折将。耿恭率部终回到玉门关,清点人数,只剩下十三汉将,这就是可歌可泣的十三汉将归玉门热血故事。

公元71年,一介书生班固投笔从戎,写下千古名句: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班固一统西域,西域各国慑于大汉天威皆臣服。班固将西域纳入中华版图,功高盖世。

公元91年,东汉名将窦宪征战北匈奴,南匈奴归付大汉。北匈奴节节败退,匈奴王阿提拉率领大军进入欧洲,在欧洲称王争霸。大汉己无边境之患,国力鼎盛。

国威、军威是打出来的,匈奴和西域诸国的人将汉朝的人称为汉人,其族群称为汉族,其文字称为汉字。可见汉人英勇善战,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彰显大汉帝国威震天下。汉军威武。





历史爱好者88


汉人善战是一定的,不然也就没有较大的国土面积,毕竟国际之间只讲实力不讲仁义。汉人的善战不是体现在体格或武术的强大,而是擅长大部队的组织和谋略能力。不过后期各个王朝的政治毛病问题影响了军事进步,没有好的国家保障,大的战争都不能获胜。民国军阀们打不过轻武器不占优势的日军,新中国共军却能硬怼全面优势的“联合国军”没输掉。宋朝的冷兵器和火器科技都超过蒙古军,但是被灭国就要问问因为太祖自己是叛军篡位,所以一直进行重文压武的体制思想了。

有答友提到汉朝13勇士归玉门的故事,我感觉就很能说明问题。公元74年,北匈奴进攻汉朝西域都护府,围攻驻扎柳中城的关宠部、驻扎金蒲城的耿恭部被合围,而这两支部队都不过才几百人。次年三月,数万北匈奴大军攻破了归附汉帝国的车师后国,驻扎车师的耿恭部下的三百名汉帝国将士,全部战死。面对当时全球一流的匈奴2万大军,耿恭在金蒲城的几百人的小部队最后有13个是怎么活着回到国内的?除了先进的弓弩,这帮军人超强的战斗意志和对国家的忠贞才是关键,还有当时尚武的政治体制和后方的鼓励和严酷的制度制约也是原因。耿恭出生军人世家,职位仅次于将军,他的下属多数应该也是军籍,若背叛不管职务大小家属是要连坐的。汉军在没有粮食的时候把弓弩上的弦和盔甲上的皮革煮了充饥,最后连来劝降的匈奴使者都被在城头被活杀烤着吃掉。期间,向匈奴倒戈的的车师后国王后是汉人,当自己国家的军队在协助攻城的时候,王后却冒着危险送粮食和情报给汉军。

疏勒城被围困苦斗的时候,朝廷也在激烈的辩论:要不要派救兵?有一批大臣认为路途遥远,援军赶不到守军存活的那一天。但另外一派的“

司徒”鲍昱站出来请求派援兵,他说:“今使人于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此际若不救之,匈奴如复犯塞为寇,陛下将何以使将?”翻译成白话就是:将士远征,危难之际,不管他们了,对外是纵容了残暴的蛮夷,对内是伤了那些忠臣良将的心。现在要是不救他们,以后匈奴再卷土重来,谁还为大汉效命?鲍昱同时还提醒皇帝,耿恭和关宠只有数百名军人,却能拖住数万匈奴大军,这说明匈奴的军队的战斗力很一般,朝廷完全可以只出动敦煌和酒泉的驻军,昼夜兼程,前往救援。

这是古代版的军队中“不抛弃、不放弃”的言论。此时老皇帝刚驾崩,新皇帝汉章帝有点政治抱负,下令组织了7千人的援军动身接应。公元76年,大军反击车师前国,大破车师前军,斩首3800敌军,另俘虏3000余人,缴获骆驼马4万头。车师前国再次向汉军投降,北匈奴见汉军兵威正盛,远远地逃走了。正是冬季,大雪封山,行军的难度极大,但是援军战士听闻疏勒保卫战之壮烈,纷纷要求前往疏勒城。酒泉太守段彭最后决定派出二千名战士,翻越天山,前往疏勒城,救出耿恭余部。一月后援兵至,疏勒城中仅余26人,衣衫褴褛,形容枯槁。翌日,耿恭率部东归。从疏勒城返回玉门关有近两千里路,途中还有北匈奴一路追杀。天山北麓雪深丈余,这条路九死一生,耿恭所部回军至玉门关,仅剩13人。

《后汉书·耿弇传》记载说:吏士素饥困,随路死没,三月至玉门,唯余十三人。衣屦穿决,形容枯槁。中郎将郑重为恭以下洗沐易衣冠。汉代中郎将大概相当于现在解放军的战区司令,上将军衔的人亲自给几位小兵搓背换裤衩是对战争英雄怎么样的尊敬。耿恭到达洛阳后,鲍昱上奏称耿恭的节操超过苏武,应当封爵受赏。于是任命耿恭为骑都尉,任命耿恭的司马石修为洛阳市丞,张封为雍营司马,军吏范羌为共县丞,剩下九人都授予羽林之职。耿恭母亲在此之前就已去世,等耿恭回来,补行丧礼,汉章帝下诏派五宫中郎将馈赠牛和酒解除丧服。


很多人不清楚我们为啥叫汉族,当然不是因为我们出汗比别的族多,是因为喊出“虽远必诛”口号的强汉王朝。也许有人会质疑这段东归历史有夸张成分,但是不可否认整个汉朝军队的行事风格就是如此,西域疆土也是在一代代强悍的的开拓者奋斗中形成的。就是到了近代,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开建国后接连和周边的军事大国都打了一遍,一共打了六次,期间美俄两个超级大国都惹了,一个贫穷的农业国家和两个超级大国打仗在战略目标上都没输掉就是胜利。特别是朝鲜战争,我们坚持了三年多,当时全球最先进的武器都用在我们头上了,中国阵亡19.7万人硬把美军拖回板门店的谈判桌签字。现在幸福的和平一代经历的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和平时期,是不能体会当时国家承受的压力和军队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的。我认为新中国比古代中国更加善战,因为我们的新中国建立在被奴役被压迫的废墟上,国歌的高潮部分都是唱到:“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只要这种立国之本没有被忘却,我们永远善战。

近年如士兵突击、战狼、红海行动此类影视剧大热,说明中国军队的成长和未来一直收到国民的关注和热切期盼。这些年老百姓什么都吐槽就是很少有见抱怨军事开支上升的说明什么?说明民间支持强军,一个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军队怎么会不善战?前几年钓鱼岛事件发酵的时候,多少退伍军人喊出等待国家随时召唤的呼声,有主动参战意识的军人是善战的军人。汉人善战不等于好战,善战、备战但慎战,不怯战才是汉民族一贯的思想。不然,孙子兵法就白写了。


题外话:宋军弱在哪里?弱在体制,其原因有:

1.武将地位低,军队缺乏优秀将领调教训练。

2.以文御武,文官系统全面监管军队,官僚作风、推诿扯皮、任人唯亲。

3.为防止流民作乱和招抚盗匪,大量吸收这些人参军,造成军队素质差。

4.募兵制给军饷,不能为家中免除稅赋杂役,不能因为上阵杀敌获得爵位、土地、财物。

5.有条件练武和熟读兵书的权贵世家子弟多数弃武从文,军队失去了中流砥柱。

6.“将从中御”,皇帝喜欢干预前线指挥,领兵将领临阵指挥的权力受限制。

7.文官为帅,宋朝尤其是北宋喜欢用文官作为行军打仗的主帅,典型的“外行领导内行”。

8.皇族不习武。基本上只读书,不习武。也没有军旅经验,对军事不了解。

9.国家意志战斗力:宋朝国家意志战斗力就是渣,议和成为永恒的主题。辽、夏、金、蒙古,每个对手出现,宋朝基本都是被动挨打,直到彻底亡国。

10.兵器装备战斗力:宋朝不仅发展了火器,还有专门的兵工厂为军队提供武器装备。但在防御为主的战略思想下,宋朝一直没建立像样的骑兵,宋军装备主要是步兵的。

另外,南宋被当时全世界最强悍的军事势力蒙古所灭前抵抗了几十年,应该是周边国家耗得时间最长的。在四川钓鱼城弄死一个大汗蒙哥导致在欧洲肆虐的蒙古军停止进攻并开始奔丧,非洲得以幸免入侵。


悟空健谈


汉族人从来都不是一个善战的民族,这是文化造成的。由于农耕民族,不管处于经济发达时期,或者经济贫弱时期,汉族人都不善于杀。这种杀包括战场拼杀以及杀猪宰羊!这比游牧民族差多了,游牧民族天生就会杀戮,打猎,剥皮吃肉。但是汉族正规军战士的单兵战斗能力又很强,这主要还是因为训练的问题,汉族经济发达,能养得起兵,军队都是职业的,战斗力自然强!只是这又跟天生会打仗完全不同,给其他民族的战士这么长时间去训练人家说不定还会更强。

一个比较真实的事件就是,我们古代经常有人在案堂上说,大人冤枉我连鸡都不敢杀怎么敢杀人?这句话看似笑话其实是真的!在汉族地区,吃肉有专门的屠夫,由屠夫把猪牛羊杀了切成一块块让人来买。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穷的买不起肉,富的也只是买肉,不用自己动手。没动过手也就不会杀。即便是鸡鸭这种东西,只有富道人家才吃得起。在平常百姓家也不常杀,农耕民族养个鸡鸭就为了下蛋,而贫苦人家平时也舍不得杀鸡杀鸭自己吃,都是拿去饭店换点米粮。这是普通古代汉人的生活方式!所以,不是贬低自己,而是我们真的很缺这种战的实际拼杀经验与能力!这是需要后天锻炼的!

训练一个汉族普通战士的时间需要三到五年,一名优秀战士则需要七年以上,这是汉军战斗力高的主因。比如,以汉匈单兵战力对比,一名汉军战士可以打三名匈奴士兵,但是一名匈奴民兵却可以打三个汉军民兵。也就是说,匈奴人上马便可成军,我们却不行!这就造成一旦前线正规军拼光了,我们后面补上去的战士战斗力严重不足!比如,最近对阵少数民族的例子,满清打李自成,李自成一战战败从此溃不成军,几千万的人口却挡不住那几万人的八旗兵。这就是血淋淋的教训!

历史上几个强大汉族政权时期都是需要建立在充足的经济基础上,通过高强度长时间的培养才养出了善战的将士!


优己


有网友问:汉族人是不是很善战?其实,实事求是说,汉人不算全民善战,但是因为人口基数大,却总能挑选出足够善战的兵将。为什么说不是全民善战呢?因为,汉人是农业民族,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实现了一日两餐,定时吃饭。

而且善于种菜,通过豆腐等食品获得植物性蛋白质,为此,在古代汉族小孩的夭折率是非常低的(当然相对现在的医疗环境,当年夭折率还是很高的),小孩成活率高,人口就多,但是,同时,就无法保证每一个孩子都是身体素质非常好。

因为,我们的定居生活,农业生产,蔬菜的种植,可以让身体比较弱的孩子也可以长大。但是在蒙古民族就无法做到这一点,在古代处于蒙古高原,在没有棉衣的时代,在零下30°,40°,缺乏食品,缺乏取暖设备的蒙古高原,婴幼儿的夭折率,体弱者的死亡率都是非常高的。

这样的结果就是,能够活下来的蒙古人都是身强力壮的人,但是缺点就是人口太少了。成吉思汗的时代蒙古人有100万人口,到了清末也不过是200多万人口,700多年人口才增长一倍,主要还是东蒙进入半定居以后,才实现的人口增长。

而汉人到清末人口增长了起码4倍,已经到了4亿人,任何民族都不可能在人口达到4亿的时候,总是可以挑选出很多能打仗的士兵,在北洋时代,关内轻易就可以建立100多万近代化军队,外蒙才建立起几千人的近代化部队。战斗力差距何止千倍?

因此,我们会发现,中国历朝历代的版图,从夏朝到现在,是扩大了几十倍以上的。因为,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建立一支战斗力过得去的军团,并且长期在新控制区驻扎,生活和繁衍生息。

说起来,欧洲人都很能打,一堆的战斗民族,但是仔细想想欧洲从罗马帝国开始一直到十字军东征,上千年都无法控制一个耶路撒冷,一个小亚细亚地区,就更别说整个中东地区和北非了。而我们把古代所有的边疆区早就都变成了一个大家庭。

因此,善战,不单单是说个人武力,是不是个人很骁勇。印度的锡克人,尼泊尔的廓尔喀人都号称是能征善战,号称男性最喜欢军旅生活。但是,锡克人在印度,廓尔喀人在尼泊尔都只是偏居一偶而已,上千年,也没有打下来或者说控制住任何地盘。

真正的战斗力是什么呢?首先有一支能打仗的部队,其次,还要有管理和控制新占领区的能力。否则打了丢,丢了打,到头一场空,就好像德国这些国家一样,现在混的还没有一战爆发前的国土大,有什么意思?

如果单纯说战斗力,而真正决定战斗力的基础则是训练和组织,纪律。就如同日本人在甲午战争说的那样,清军射击技术拙劣,其子弹多从头上通过,达到很远的距离逼近并且亮出刺刀的时候,清军每次都转入崩溃,无一例外。

而英国训练的中国军团,当时英国人说,他们是。这些士兵们表现得完全像一个老兵……而且他们的群射技术非常好,枪枪命中目标,冷静得如同在打靶场练习射击时一样。所以蒙哥马利说,没有不会打仗的兵;只有不会领兵的将领


深度军事


我们汉人当然善战来着,要不我们领土都是充话费送的。

五千年前的今天,我们夏朝祖先和古埃及人一样面对洪水。

四千年前的今天,我们商朝祖先和古巴比伦人一样玩着青铜器。

三千年前的今天,我们春秋战国先贤和古希腊人一样思考哲学。

两千年前的今天,我们汉朝祖先和罗马人一样四处征伐;

一千年前的今天,我们唐宋祖先和阿拉伯人一样无比富足;

新世纪后的今天,我们所有人在和美利坚一较长短!

世界五千年文明史,我们民族一直在世界牌桌上打麻将,而另外几家已经换过好多轮。

孤单才是真的寂寞!

哎,问这个问题的逗逼,首先谢谢你给我一个发挥的舞台哈。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网络上充斥着汉人不善战,汉人懦弱,汉人奴性的声音。于是我回家看啦看身份证,没错民族一栏写的汉族。

可是我不懦弱,也没有奴性,善战不善战这个真不好说,如果说打架的话,没怂过,真正战场和平年代也没机会吧?

于是反省自身之后我觉得这一论调就是个伪命题。

然后感谢发达的网络还有本人一点点英语基础,在国外论坛我也经常看到如此论断,这啥情况,我百思不得其解啊。

想我皇汉,错错错,不能说皇汉是汉民族,从五千年前一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什么时候成啦懦弱,奴性,不善战的代名词啦?

下面我们数数中国扩张史

夏朝立中原,开边扩四夷,河南部分地区归汉民族所有。

商朝承夏志,扩边从不止,传统中原地区都是汉朝所有。

周朝大分封,数百小弟战天下,汉民族扩展到长江流域。

秦朝大一统,传统汉地十八省基本成型。

汉朝更威武,开发西域,下扩南越。

隋唐承汉志,盛唐领土千万,那不是送的。

宋朝虽窝囊,但是也保有中华传统领土。

元明清定性,虽然二个都是异族,但是已经融入华夏民族大家庭。

从小小的河南部分地区,到现在中国版图,领土扩大数十倍有木有?没有战争领土怎么来的?充话费送的?你送我看看?

失败总是有的,但是那一次汉人不是在无数挫败中顽强生存下来并且成就伟业的。

南北朝动乱,我们熬过来啦。

宋金灭国战争,我们熬过来啦。

蒙元南下,我们熬过来啦,

后金南下,我们熬过来啦。

抗日战争,我们胜利啦。

孤独的兔子,一人独对世界我们也打赢啦。

我现在问你还有各位读者们,汉人善战吗?

我们爱好和平,我们也从不畏惧战争。

有部分参考其他文章。。。特此备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