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果面光潔度的因素

影響果面光潔度的因素


影響果面光潔度的因素

1、影響果面光潔度的因素:根據生產調查,導致蘋果果面光法度不高的原因有:

(1)環境因素;蘋果果皮嬌嫩,對不良環境的抵抗能力差,廢氣、煙塵、強光、過高或過低的溫溼度、大風等因素,會導致果實表面出現黑褐色汙垢、裂果、鏽斑、日灼傷害等現象,使果面變得粗糙難看。

(2)投入品的質量:果園投入品的質量對果面影響最直接,果袋、農藥、肥料、生長調節劑等都影響果品的質量,一般劣質紙袋易導致果實退綠不均衡,紅、黑點病大流行;使用質量差的農藥易在果面出現鏽斑、裂紋;使用未腐熟的有機肥,易出現氨氣汙染,導致果面出現果鏽、黑點、果數量增加。

(3)操作措施:套袋太遲或過早,摘袋方法不當,摘葉轉果等管理環節均易導致果面出現擦創傷,出現斑疤,農藥使用次數多,濃度高或在套袋前、摘袋後使用刺激性農藥,極易造成果面出現黑斑、皺皮等現象,肥料使用過量 ,都會影響果面的光潔度。

(4)病蟲危害:病蟲危害是造成果面汙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影響果面光潔度的因素


2、提高果面光潔度的措施:

(1)適地建園:在蘋果建園時,要充分考慮環境因素的影響,選擇址時應儘可能的遠離工廠、礦山、公路等環境,防止廢氣、煙塵汙染果面,在低緯度地區種植蘋果時,應選擇高海拔地區種植,減輕高溫危害,高緯度地區種植蘋果時則應選擇低海拔地栽植,減輕低溫的危害;在降水量少的乾旱地區種植蘋果時,可選擇陰坡栽植,陰坡水分蒸發量少,土壤水分含量相對充足;建園時要避開風口,優良的環境是生產優質蘋果的必備條件,馬虎不得。

(2)實行套袋栽培:果實套袋極有利於促進果面光潔度的提高,在生產中應大力推廣普及,以提高蘋果整體光潔度。在套袋栽培時,應注意選擇雙層高質量紙袋,要求紙袋大小適宜,外袋柔軟,具有良好的需要水性、遮光性和透氣性,內袋塗蠟均勻,隔水性好,不褪色,內外袋分離,粘膠嚴密,縱切口和透氣孔完好,袋口扎絲牢固。在花後40—50天幼果茸毛脫落後套袋,套袋前要認真防治病蟲,給果實補鈣,套袋時要避免紙袋擦傷果面和拉掉幼果,袋口要紮緊,提高保護效果。要注意適時適法除袋,一般易著色的片紅富士及黃綠色品種,在採前5—7天摘袋較適宜,著色較難的普通富士及秦冠在採前15—20天摘袋較適宜,摘袋時要避開中午高溫期,最好採用二次除袋法,以防止日灼現象的發生,在外袋去後5—7天再除內袋。

(3)使用優質農藥、肥料,以提高果面光潔度:生產中要避免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施用銨態氮肥後要及時澆水,防止產生氨氣,刺激果面,施肥作業應向肥水一體方向轉變,增施硝態氮肥,多施用水溶性肥料,在套袋前不要施尿素等肥料,花後噴肥應以氨基酸等優質葉面肥為主,在8月份追施納米鉀;在套袋前要避免應用代森錳鋅、辛硫磷、銅製劑等對果面刺激性強的藥物,幼果期防治病蟲應重點以多抗黴素、農抗120、菌毒清、大生、仙生、甲基硫菌靈、滅幼脲、阿維菌素、吡蟲啉、啶蟲脒等藥物為主。

(4)注意田間操作方法,減少人為對果面的損傷:套袋作業時,要適當晚套袋,一般應在幼果已通過對環境的敏感期,即茸毛脫落後到生理落果期後套,對果面拉傷輕,有利避免果鏽的發生,降低康氏粉介的危害,套袋時要將袋口充分撐開,使袋膨起,套時要防止袋口擦傷果面;摘袋時應堅持分次去袋法,摘袋應在陰天或晴天早晚進行,要以上高溫期除袋,以避免日灼的發生,除袋後如遇高溫天氣,應採用布或遮陽網遮陰,減輕日灼危害;摘袋後要及時摘, 除貼切果葉及果實附近的遮光葉、易與果實接觸的葉片,減少葉片對果實的摩擦。田間噴用農藥時,要掌握濃度不要太大,防止藥害,噴藥時要求噴頭向上,從上到下,由內向外,均勻噴藥,噴頭或噴槍離果面間距適宜,防止距離太近,對果面造成強刺激,出現壞死斑。推廣覆蓋栽培,保持田間水分均衡供給,防止土壤水分劇烈變化,引起裂果和果面微裂現象的出現,施肥量以有機肥為主,少施化學性肥料,控制氮肥的施用,減輕裂果的產生。

(5)加強康氏粉介、果鏽、煤汙病等病蟲害的防治,提高果面光潔度:在生產中要採取綜合措施,控制病蟲危害,對果面危害影響較大的康氏粉介、果鏽 、煤汙病的防治應高度關注,嚴防造成傷害。

(6)保持果園整體及樹體通透性良好,提高果實的抗性,減輕果面危害。

影響果面光潔度的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