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價後遺症:店鋪「關門潮」四湧,實體經濟萎靡不振

如今走在街上,多年前那些門庭若市的景象已經不見了,映入眼簾的是冷清和荒涼,街上冷冷清清,兩旁的鋪面轉的轉讓出的出售,好不淒涼,往往上次還在這家店吃飯,下次去就已經關門了,去年還是一家服裝店,如今卻成了房產中介。隨著房價的上漲,實體經濟越來越難做了,“關門潮”四湧,倒閉浪潮可謂一波接一波,除了一些不知名的商鋪,一些百年老店也難以避免。那麼,實體店難做,京東所逼,馬雲所害,都怪電商?其實筆者認為,不怪馬雲,房地產才是罪魁禍首。

高房價後遺症:店鋪“關門潮”四湧,實體經濟萎靡不振

為什麼說不怪馬雲,電商壯大之後對實體經濟形成的衝擊,實體越來越難做,這個鍋馬雲背的冤枉嗎?或許是真的冤枉,實體越來越難做雖然有一部分原因是電商的衝擊,但核心的問題還是房地產業的一家獨大,資金被樓市抽空,實體產業無法輸血,高房價下居民無錢消費。據《聯商網》統計,2017年14家超市上市企業2017年關閉828家店,較去年同期的721家,同比增加14.84%,高房價下實體經濟舉步維艱,高房價摧毀實體。

高房價後遺症:店鋪“關門潮”四湧,實體經濟萎靡不振

眾所周知,大眾的消費是有一定限度的,在某些地方花銷大,那麼在其他的地方就相對要減少。如今工資漲不過房價,高房價已經透支了國人數十年的購買力,普通民眾每個月還完房貸基本所剩無幾,日常消費支出一再被壓縮,“還完房貸只剩300元飯錢”的例子不是少數,那還有錢消費?與此同時,隨著房價上漲,員工的工資不得不提高,人力成本增加,房租也水漲船高,成本提高商家就要把費用分攤到消費者身上,可居民口袋早已被高房價壓榨空了,那還經得起漲價,所以各種店鋪無利經營,甚至虧本連連,“關門潮”四湧。

高房價後遺症:店鋪“關門潮”四湧,實體經濟萎靡不振

更值得我們思考的是,隨著房價上漲,居民都想著買房投資致富,炒房客炒房,企業也炒房,就連大媽都知道買房能賺錢,而做實體一年辛辛苦苦到頭來或許會虧錢,還有誰去做實體開店?截至2017年末,中國家庭部門的槓桿率高達110.9%,這種情況下大家用什麼消費,誰敢消費?其實要不是馬雲等電商為中國的房價製造了一定的緩衝環境,實體店實行新零售網上銷售等方式,炒房客們天價的租金可能早就把很多企業或個體扼殺了。實體越來越難做,“關門潮”四湧,不怪馬雲,房地產才是罪魁禍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