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宫格竟然不是火锅?下马观碑的他,提出哪练字八法?

九宫格?吃货们的第一反应,可能是那热气腾腾、麻辣鲜香的火锅。

其实,最早的九宫格称呼,是指我国书法史上临帖所用的一种界格,又被称为“九方格”,具体来说就是在纸上面画出若干个大方框,再于每个方框内分出九个小方格,以便对照法帖范字的笔画部位练习书法。

九宫格竟然不是火锅?下马观碑的他,提出哪练字八法?

相传九宫格为欧阳询所创制。欧阳询所书写的《九成宫醴泉铭》,严谨峭劲,法度完备,是其晚年的得意之作,被学者赞誉为“正书第一”,仿照其练习的人很多。为了方便习字者练习,欧阳询就根据汉字字形的特点,创制了“九宫格”的界格形式。九宫格的中间一小格为“中宫”,上面三格为“上三宫”,下面三格为“下三宫”,左右两格分别是“左宫”和“右宫”,用来在练字的时候对照碑帖的字形和点画安排适当的部位,或是用作字体的缩小与放大。

九宫格竟然不是火锅?下马观碑的他,提出哪练字八法?

欧阳询(557—641),是初唐时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的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欧阳洵和虞世南都以书法驰名于初唐,并称为“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方便初学者学习,因此称其为“欧体”。

九宫格竟然不是火锅?下马观碑的他,提出哪练字八法?

欧阳询的祖父欧阳颁在南朝梁时任直阁将军,父亲欧阳纥在南朝陈时任广州刺史和左卫将军等职,后因起兵反陈失败被杀,整个家族都被株连。当时欧阳询因为年幼才幸免于难,之后他被父亲的好友收养。欧阳询自幼聪敏好学,广读诗书。此外,他尤其喜欢书法,几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据说,有一次他骑马外出办事,偶然在道路旁边看到了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他在马上认真观摩了一阵,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但刚骑出不远,他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马观赏,称赞了很多次,仍不舍得离开。于是,他干脆在石碑前的空地上铺上毡子,然后坐下来反复揣摩,结果竟然在石碑旁边待了三天才离开。

九宫格竟然不是火锅?下马观碑的他,提出哪练字八法?

欧阳询传世的作品有《卜商帖》《张翰帖》等,碑刻则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等,都堪称书法艺术的瑰宝。此外,他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还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习书法的八法,即:“如高峰之坠石、如长空之新月、如千里之阵云、如万岁之枯藤、如劲松倒折、如落挂之石崖、如万钧之弩发、如利剑断犀角、如一波之过笔。”(新锐大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