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歲創業曾沿街推銷冰棍 他靠什麼成就了傳奇人生?

47歲創業曾沿街推銷冰棍 他靠什麼成就了傳奇人生?

47歲創業曾沿街推銷冰棍 他靠什麼成就了傳奇人生?

杭州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後(資料圖)。

發現市場空白就是發現了巨大商機,也可能“挖掘”出巨大財富。正是因為發現了市場空白,才讓曾經沿街推銷冰棍的宗慶後獲得了成功。才使得“娃哈哈”在兩年之內成長為一個極具影響力的兒童營養液品牌。

47歲創業曾沿街推銷冰棍 他靠什麼成就了傳奇人生?

從賣冰棍到創業

在“唯出身論”的年代,宗慶後“舊官僚後代”的出身讓他嚐盡人生艱辛。16歲那年,他被“安排”到浙江舟山去填海灘,一呆就是15年。1979年,宗慶後頂替母親回到杭州做了一所小學的校工。

1987年,42歲的他被任命為“上城區校辦企業經銷部”經理,主要業務是代銷課本和冷飲。送貨過程中,宗慶後瞭解到很多孩子食慾不振、營養不良,而這是家長們最頭痛的問題。

“當時我感覺做兒童營養液應該有很大的市場。”宗慶後決定抓住這個機遇搏一把,而此時的他已經47歲,早錯過了創業的最佳年齡。面對眾多朋友善意的勸說,宗慶後顯得異常固執:“你能理解一位47歲的中年人面對他一生中最後一次機遇的心情嗎?”

47歲創業曾沿街推銷冰棍 他靠什麼成就了傳奇人生?

1988年,宗慶後率領這家校辦企業借款14萬元,組織專家和科研人員開發出了第一個專供兒童飲用的營養品——娃哈哈兒童營養液。

隨著“喝了娃哈哈,吃飯就是香”的廣告口號傳遍神州,娃哈哈兒童營養液迅速走紅。到第四年,銷售收入達到4億元、淨利潤7000多萬元,完成了企業的原始資本積累。

47歲創業曾沿街推銷冰棍 他靠什麼成就了傳奇人生?

創業初期,宗慶後在辦公室。

小魚照樣吃大魚

隨著娃哈哈兒童營養液銷量飛漲,市場呈供不應求之勢。宗慶後欣喜之餘更多擔憂:“如果娃哈哈不擴大生產規模,將可能丟失市場機遇。但如果按照傳統的發展思路,立項、徵地、搞基建,在當時少說也得兩三年時間,很可能會陷入廠房造好產品卻沒有銷路的困境。”如果生產落後於銷售,基建滯後於市場,企業將遭受“滅頂之災”。

47歲創業曾沿街推銷冰棍 他靠什麼成就了傳奇人生?

1994年,娃哈哈對口支援三峽庫區,成立涪陵分公司,此舉拉開了“銷地產”(指在產品的銷售區域組織生產,然後在當地銷售。這樣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減少銷售環節)戰略序幕。

宗慶後將擴張的目標瞄向了同處杭州的國營老廠——杭州罐頭食品廠。當時食品廠有6萬多平方米廠房,虧損積壓產品達6000萬元,嚴重資不抵債。而此時的娃哈哈,僅有140名員工和幾百平方米的生產場地。

47歲創業曾沿街推銷冰棍 他靠什麼成就了傳奇人生?

1991年,娃哈哈以8000萬元的價格有償兼併了國營老廠———杭州罐頭食品廠,成立了娃哈哈食品集團公司。

擺在宗慶後面前有三條路:一是聯營,二是租賃,三是有償兼併。他最終決定拿出8000萬元資金,走風險最高的第三條路。

1991年9月,經杭州市政府同意,由上城區教育局所屬校辦工廠杭州娃哈哈營養食品廠兼併杭州罐頭食品廠,並正式成立“杭州娃哈哈集團公司”(文中簡稱“娃哈哈”)。

47歲創業曾沿街推銷冰棍 他靠什麼成就了傳奇人生?

事實勝於雄辯。兼併後的娃哈哈通過在原“杭罐廠”改革企業內部分配製度,實行幹部聘任制度,實行勞動優化組合,全面整頓勞動紀律,一舉改變了國營企業常見的企業管理不到位、職工紀律鬆弛、工作疲沓的現象,形成了充滿活力的經營機制和廣大幹部職工氣順、理明、勁鼓的良好形象。

兼併短短三個月後,原“杭罐廠”摘掉了多年虧損的帽子,首次實現盈餘30餘萬元;娃哈哈的新增利潤也達到200餘萬元。兼併當年,整個集團完成產值達2.55億元,是兼併前的2.5倍。這一成功併購案,讓娃哈哈一戰成名,創造了“百日兼併”的奇蹟。

47歲創業曾沿街推銷冰棍 他靠什麼成就了傳奇人生?

1994年7月,娃哈哈總經理宗慶後把清涼飲料送到飲料一車間。

1991年的兼併為娃哈哈後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也讓宗慶後嚐到了併購的“樂趣”。之後,併購幾乎成為娃哈哈異地擴張的主流手段:到2002年底,娃哈哈已在浙江以外的22個省市建立了30個生產基地,2002年,娃哈哈共生產飲料323萬噸,佔全國飲料產量的16%。

回顧改革開放歷程,敢為先下先的精神尤為可貴。娃哈哈“小魚吃大魚”的改革舉措,是打破原有隸屬關係、等級差別,遵循經濟規律,堅持優勝劣汰,實行企業組織的重新組合,實現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促進產品結構調整的全新兼併機制。

這一家企業的革新,不僅對杭州、對浙江,乃至對全國的國有企業改革都產生了深遠意義,也在中國改革開放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筆。

47歲創業曾沿街推銷冰棍 他靠什麼成就了傳奇人生?

一心一業 專注實業

事實上,創業多年來,資金充沛的娃哈哈之所以始終專注主業,既沒有投身房地產,也不涉及金融,並不是因為跟不上時代潮流,而是源自宗慶後的實業情懷,他感嘆道:“實體經濟是創造財富的經濟,沒有實體經濟搞什麼都搞不好。清朝末期我們就提出來要實業救國,實業不發展的話國家就不會發展,老百姓也不會富裕起來。”

心直口快的宗慶後曾在多個場合提出警告,中國經濟近些年存在“脫實向虛”的問題。“過多投入房地產以後,回過頭來再想好好做企業是很困難的。因為房地產是暴利,實體經濟不可能有那麼大的利潤。很多實體企業遇到困難是因為它不專心,沒有專注地去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和裝備水平,沒有開創新的產品。”

宗慶後希望年輕一代的企業家、創業者能更多地專注於實業,只有實業做強了,中國才會真正強大。“娃哈哈這麼多年一直堅持實業,相信實業真正創造財富,而資本運作只是通過虛擬將財富再分配,而非創造財富。如果大家都去分配財富,而沒有人去創造財富,那國家就垮掉了。”

————END————

47歲創業曾沿街推銷冰棍 他靠什麼成就了傳奇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