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地區休閒農業發展概況——以廣東爲例

華南地區地處熱帶及亞熱帶,整體地理特徵是地形破碎、生態環境多樣、物種豐富、植物多樣性分佈,是全國海岸線最長的地區,沿海經濟發展水平較高,農業多以閩臺合作為特色,淡水養殖資源豐富,已建成了水陸空各種運輸方式的綜合運輸網。華南地區休閒農業盡顯亞熱帶及熱帶農業特色、亞熱帶花卉特色及生態、環保和科普特色。如海南的興隆熱帶植物園;深圳的荔枝世界觀光園;福建的天福茶博園;珠海的農科奇觀;昆明世博園等。其經營模式上主要以農業企業及農家樂為主,以農作物作為主打產品,如武漢現代蔬菜園。廣東作為華南地區休閒農業發展較早的城市,經濟發達,資源豐富,具有良好的休閒農業發展條件,在華南休閒農業發展中具有代表性。

從發展資源來看,一是地理資源條件。廣東屬東亞季風區,是全國光、熱和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地貌類型複雜多樣,有山地、丘陵、臺地和平原類型。二是人文區位條件。廣東是全國著名的海洋水產大省,是著名的僑務大省,也是中國經濟總量最大和發展最快的省份。三是文化旅遊條件。地貌旅遊資源、動植物種類繁多,歷史文化悠久獨特,有豐富的飲食文化、文化藝術,地方戲劇、民俗慶典活動等。四是基礎設施條件。擁有廣州白雲國際機場、京廣鐵路、京九鐵路、廣深鐵路等12條鐵路幹線、武廣高鐵、廣深港高鐵、等高鐵縱線、13條輕軌線路、四個地鐵系統、市際交通、有軌無軌電車及廣州BRT(Bus Rapid Transit,快速公交系統)。五是宏觀政策條件。廣東省制定了《廣東省旅遊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將開展旅遊名鎮名村培育工程,加大休閒農業的發展。《廣東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指出要在今後“打造一批現代農業園區”、“創建一批具有嶺南特色的示範性城鎮和宜居村莊”、“加快發展農業觀光休閒旅遊業”、“加強農業旅遊接待中心、鄉村生態旅遊示範園區、農業旅遊專業鎮的建設”、“形成“東部文化體驗型、西部水網觀光型、北部生態旅遊型、南部科技示範型”的各具特色的農業旅遊發展模式”,為發展休閒農業指明瞭方向及重點。此外財政、銀信部門等加大資金扶持力度,聯合宣傳部門加強宣傳報道,文化部門積極配合公安部門大力整治環境等諸多舉措為休閒農業的縱深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從發展階段來看,廣東省休閒農業發展可大致分為以下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世紀80年代)為農家樂階段,主要是休閒農業的萌芽階段,城市人群利用節假日到農村欣賞田園風光,體驗農家吃、住、農活勞動;第二階段(20世紀90年代)為農業娛樂階段,此階段的特點是休閒農業項目不再侷限於農家樂形式,而是開展為農業觀光園採摘、垂釣、種植蔬菜、野炊、教育等多種形式;第三階段(20世紀90年代—至今)為度假療養階段,此階段將觀光、度假、休閒、娛樂、療養等多種形式相結合開展內容豐富、種類多樣的休閒農業項目。

從地區分佈來看,依託地理資源及人文條件的不同分為粵南沿海休閒農業區、粵中核心農業經濟區、粵北森林農業區、粵西生態農業區、粵東發達農業區。農業觀光景點集中分佈在廣州、深圳、珠海、中山和佛山等地。

從發展類型來看,主要是在農業基地及農家樂的基礎上進行著力開發休閒項目。以觀賞自然景觀、體驗農村生活及休憩療養為主的體驗遊;以特色農產品、服務等休閒農業多功能為主的莊園、基地;以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林區林場等為主的森林旅遊;以漁家樂、漁事體驗等為主的漁業旅遊。

從發展成效來看,廣東省已建成珠江三角洲十大農業現代園示範區、全省300多個農業旅遊景點,為休閒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現階段廣東全省共有45家被命名為首批國民旅遊休閒示範景區,23家被命名為廣東省農業旅遊示範基地,50個廣東人文歷史最美鄉村遊示範區(點),50個廣東自然生態最美鄉村遊示範區(點),認定的廣東省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11個,廣東古村落33個,1個鄉村被評為“全國最具魅力休閒鄉村”,1個市(縣級)和6個休閒農業旅遊點分別被認定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和“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還有許多各具特色的山莊、農莊、農家樂休閒點。一批休閒農業脫穎而出,一些資源豐富、起步較早的地區已呈現出星火燎原之勢,在部分城市周邊形成了休閒農業度假帶,休閒農業已從單一的農家樂、賞花摘果向以觀光、參與、康體、休閒、度假、娛樂等為一體的綜合型方向發展,發展較快地區的休閒農業正成為當地經濟的特色產業,成為農村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