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四大家族”之马兰黄氏

说起山东台儿庄,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台儿庄大战、台儿庄古城,其实台儿庄还有一个当年显赫一时的家族——马兰黄家。台儿庄马兰黄氏家族的先世,原籍福建邵武府泰宁县白石堡。其北迁始祖福公为峭山公二十一子层公之后裔。(峭山公,讳岳、字仁静、号青岗、谥号文忠公、又名峭,后裔尊称峭公或峭山公。峭公是后唐时期工部侍郎,工部副长官,明代正三品,清代从二品。工部为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职掌土木兴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寝供亿之典)。

枣庄“四大家族”之马兰黄氏

黄氏先祖——峭山公

明初洪武军兴,福公仗剑从戎。后燕王北征,福公以侍卫之职随军北上,驻军于沂州,在沂州以西马兰屯等地,设栏牧马,屯垦积粮。洪武建国初年,鲁南、苏北大片土地,因屡遭兵火战乱之灾,致使人烟稀少,废成荒原,故数次移民于此。后燕王登基,福公于永乐二年(1404年),遂赦龚、廖、黄、袁四姓军籍在马兰屯建家立业,是为马兰黄氏族人之始。二世璜公,三世钺公。钺生七子,志美、志大、志刚、志道、志永、志孝、志学,由是而人丁兴旺,成为四世七支之望族。五世卷公,系长支志美之子,配魏氏,生科、程、和三子,和公因登第而名彰。

枣庄“四大家族”之马兰黄氏

马兰黄氏族谱

至此,黄氏之七支,长支由军户转入仕途,其他各支系除三、五两支外,子承孙继,宗支繁衍,人丁兴旺,族人居处遍及于峄南、邳北、临沂等地,生息繁衍至今已六百是余年。

老峄县有一民谣:“出了峄县向南望,村村瓦房都姓黄。”并非夸张之语!马兰黄氏家族到十二世忠发时发家致富,拥有土地百顷,成为峄阳之巨室,其他各支系之后裔皆为平民。忠发之次子出嗣忠庸,带有产业,勤俭持家又至丰裕,遂成马兰黄氏的南、北二楼并立。后分居于南坝子、新安、天柱山、吉利庄、前程、新楼、官宅、贾口、新河庄、北黄庄、南新庄等十余村,增值田地近五百顷,庄园约四十处。当时,父子祖孙三代其中二十三人,皆有功名和文、武官职,荣华富贵已达登峰造极之境地,成为峄阳黄氏显赫之贵族。

枣庄“四大家族”之马兰黄氏

圣旨

枣庄“四大家族”之马兰黄氏

圣旨

贾口村,是老峄县“崔宋黄梁”四大家族黄氏的聚集地,贾口村居住的黄姓就是从马兰屯迁居的一枝人。迁居贾口的这家黄姓很有经营头脑,利用分家时带来的有限银两,省吃俭用,全都投入到了买地上,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扩大,以及在几代人的努力下,黄家在贾口村已经拥有万贯家产,成为了方圆几百里有名的大财主,有土地无数,建有豪宅数百间,亭台楼榭,雕梁画栋,形成了十几进院落,还修建围墙和炮楼等防御设施,并且还专门建了一处马号院。过去黄家人才辈出,受到过皇家赐封,出现过民国将军。有人说这个黄家也是《白毛女》中黄世仁原型的老家,其实包括《白毛女》作者之一的贺敬之本人也予以否认,这部作品的原来作者生活在四川一带,很多的人物原型来自于四川,山西一带,与老峄县的黄家并无任何关系,只是巧合的是贺敬之的家乡正好有地主姓黄就被和《白毛女》里的恶霸地主联系起来了。

枣庄“四大家族”之马兰黄氏

黄氏老宅

解放后,黄家的土地、房子和财产分给了穷人,黄家大院改成了政府的粮所。一个黄家豪宅,历经几代人的创建和辉煌,到了八十年代,这座方圆约200米大的宅院和数百间房屋,就消声灭迹了。过去黄家人才辈出,受到过皇家赐封,出现过民国将军。村里亭台楼榭,雕梁画栋,是远近闻名的地主庄园,如今,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数间岌岌可危的老房子还彰显着昔日的辉煌,它也许能给我们留下寻找黄家豪宅和黄家发展兴衰以及贾口村的历史的线索。

枣庄“四大家族”之马兰黄氏

黄氏老宅

马兰黄氏家族,于永乐二年(1404年)始迁祖福公自福建邵武府泰宁县白石堡随军移居马兰屯,历经明代二百四十载,清代二百六十七载,民国三十八载,1949年解放,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黄氏族人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生息繁衍六百余年,方圆数百里,人口三万余众,生活日趋小康,国泰民安,享太平之盛世,度安乐之华年。望黄氏族人共勉!

枣庄“四大家族”之马兰黄氏

马兰黄氏祭祖大典

后附马兰黄氏家族辈分排序:

马兰黄氏的辈分排序,是从清同治十二年(1874),由十三世孝悙及十五世曾一等人,创修族谱时即序列“前人所拟排行十六字”:

宪宗敬祖、忠孝廉节、敦仁崇礼、传家万春。

并于春字之后又续排了十六子是:

迪惟光烈、克绍丕勋、永守成法、百世同臻。

民国三十三年(1943)春,由十六世敦佑、十七世近仁重修族谱,又在臻字之后续排了十六字:

昆季是望、恪遵先型、随时迈进、耕读为程。

一九九零年五月,由十四世廉俭、十七世忻仁、十八世崇阶等人三修族谱,并由崇阶作序。

宪宗敬祖、忠孝廉节、敦仁崇礼、传家万春

迪惟光烈、克绍丕勋、永守成法、百世同臻

昆季是望、恪遵先型、随时迈进、耕读为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