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孩子的「遺憾」教育

日本電視臺曾播出了一檔名為《需要遺憾的人》的節目。鏡頭中,川崎市一家幼兒園的老師們,正帶領孩子們在郊外挖紅薯。孩子們挖得很興奮,一會兒就挖出一大堆。

回家的時間很快就到了。老師告訴孩子們:紅薯可以隨便拿,但有一個條件:回家時要步行兩小時,還要爬48級臺階。因此,每個人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到底。 孩子們都想多帶點紅薯回家送給媽媽。有的甚至在揹包裡裝了5公斤的紅薯。

日本孩子的“遺憾”教育

剛開始,孩子們很興奮,沒過多久,就開始累得沉默起來。等走到一半的時候,揹包過重的孩子步伐變得沉重緩慢。再後來,背5公斤重的孩子完全走不動了,一屁股坐在地上。看到48級臺階出現在面前,有孩子終於忍不住大哭起來。因為是自己選擇的,必須負責任地堅持到底,所以他們一邊哭,一邊拒絕了老師的幫助。 這時,個頭結實的孩子,拉起了坐在地上哭的孩子,大家一起手牽手,繼續朝前走。

最後,每個孩子都揹著滿滿一揹包的紅薯,手牽手地,鼓著勁,爬完了48級臺階,堅持走回了幼兒園。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懊悔”與“遺憾”不一定全是壞事。只要能正確面對,“懊悔”與“遺憾”也能滋生出好事。揹著5公斤紅薯回家的孩子,在半路上為自己的貪心感到了懊悔,但仍然堅持到了最後。這種從“痛苦的遺憾”中體驗和學習到的耐力、韌勁和責任感,無疑比任何說教要深刻得多。

此外,在團隊裡,有幾個比較“令人遺憾”的人將更能促進團隊成員之間的相互關愛和相互協作。這些背紅薯回家的孩子,假如其中沒有大哭的、賴地的,而是每個孩子都精力旺盛地步行兩小時回家的話,那麼就不可能出現孩子們最後手牽手互相鼓勵,互相加油的一幕。 看看現實中的日本,再看看日本人對孩子的“遺憾教育”,就可以知道:日本是一個懂得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遺憾”的民族。

教育是影響孩子一生的宏偉事業,因此,選擇理性恰當的教育方式非常重要。日本人對孩子的“遺憾”教育,讓孩子在實際行動中學會承擔責任以及樹立團隊合作意識。行動勝於言談,親身體驗比言談說教更深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