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变,才能做到任何你想做的事情

《财富》杂志说:"考验的就是勇于改变的勇气。"

可是什么才应改变呢?

你一定听过"不要无事生非","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东西没坏就别修"等一类的话。

但要成大事者,就必须具有挑战精神。

《天道》丁元英对芮小丹说:"你是一块玉,但我不是匠人。我不过是一个略懂投机之道的混子,充其量挣几个打发凡夫俗子的铜板。你要求的是一种雄性文化的魂,我不能因为你没有说出来而装作不知道,接受你就接受了一种高度。"

如何改变,才能做到任何你想做的事情

没有固定不变的东西,不要等它变化。

你要对现状洞若观火。如果奉行"东西没坏就别修"的原则,我们的汽车里就不会有防抱刹车系统和安全气囊;我们的家里也不会有空调或暖气;我们的电视会就没有遥控器!

从举足轻重的创举,到微不足道却极为便宜的发明,所有的进步与革新,都基于建设性的不安于现状。

有人告诉你"知识就是力量"。但我敢说没人告诉你"知识太多往往会撑破有力量人的肚皮。"

我们怎样才能在被"学问"窒息之前把它忘掉?

有时,你知道的确实太多。40多岁了,你就会发现自己经常被一个20多岁时没有的问题所困扰——知道得太多,很多事你都亲历过、做过,所以你应该把你从过去某事得到的经验告诉别人,就好像可以预测准确的后果,但事实就是事实。无知、坚决、热情和年轻,往往可以让曾失败过的举动,产生积极的成果。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人也在变,万事万物无不在变,昨天的真理明天就可能变为谬误。知识太多,往往产生愤世嫉俗的思想。

同时很多"砖家"还很有远见地说,要保持新鲜感并不容易,要变得深沉,多做研究,勤读资料,循规蹈矩,完全按程序去做。

我觉得要摆脱程序的束缚非常重要。有个很好的方法,就是不停地问:如果我们做与现在完全相反的事,结果又会如何呢?

如何改变,才能做到任何你想做的事情

走出俗套、独辟蹊径、创造需求。

像传统广告中说的一样,很多人被灌输了一脑子传统的宣传策略:如果你的客户生产羽毛球,你就宣传他的羽毛球;要是你的客户卖保险,你就宣传他的保险或公司。

不过,"个人广告"改变了整套策略。

如果你看看个人广告,它的确宣传了一点"产品",但它不仅限于此,它为广告主想吸引的人做广告。这是对传统的广告策略的反叛。

如果宣传的不是产品,而是广告主理想的客户,结果又该怎样呢?结果就产生了所谓的"纯鼓励反应广告"。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你卖养老之类的金融产品,最适合年近退休的企业的老板。下面就是一则主攻这种顾客的"纯鼓励反应广告":

注意:年近退休的企业老板,税务部门盯上您了!

大多数企业的创始人或老板快退休时,常犯七种错误,这可能让您损失一万到十万元。即使许多财务专家和会计师都不晓得,或不注意,无法保护你的权益。

免费报告《家族企业老板的七项节税秘诀》详细向你介绍如何安排继承事宜、资产转移、退休收入等,帮你付法律规定的最低税款。需要详细资料和免费报告者,请拨打免费信息电话:000-000-000,我们将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传送送给您,完全保密。

再举个例子。假设你开一家专卖名牌女装店,尤其是职业服装,价格比百货公司低三至五成。再一次反其道而为之,不宣传产品或商店,而宣传你想找的顾客:

保险专业、金融职业女士请注意!

勿需等到大甩卖,一流名牌及职业服装买一送一。(外套送内衫)

你的形象价值百万,来自专业的职装。

要美不要贵,你现在就可以买到当季上班、休闲服饰,多款名牌产品设计师的职装作品,比百货公司便宜五折多!欲知详情,请拨打免费电话:000-000-000

……

想联系你的闺蜜、男朋友,从裤兜里把它拿出来。

回顾当年第一代iPhone发布会,身着紧身牛仔裤的乔布斯指着自己的窄小裤兜说,"如果我们想在裤兜里塞进去一个产品,那它应该是什么?"紧接着,乔布斯拿出了iPhone:"没错,就是它!"这是典型的乔布斯式的广告,即:创造需求。

这种策略成效如何?有很多行业的客户,已经用这种方法吸引新客户,费用比传统的广告策略大为降低,但是效果提升了3到20倍。(文案、渠道等的不同)

如何改变,才能做到任何你想做的事情

一对新婚夫妻第一次煮年夜饭。

丈夫在厨房里帮忙,看见妻子把火腿的两端切掉,他问:"你干嘛这样做呢?"

妻子说:"我妈总是这样做的。"

丈夫跑到起居室问妈妈为什么把火腿两端切掉,妈妈说:"我妈妈总是这样做。"

他给养老院里的祖母打电话:"我妻子切掉了火腿的两端,她说你女儿是这样做的。你女儿说你也总是这样做,所以我打电话问你为什么这样做。"

"我不明白那些傻丫头为什么照抄",老祖母说,"我这样做是因为我们只有一口锅,那锅煮火腿太小了。"

……

这就是循规蹈矩的后果,由于没人敢问个"为什么",很多事情一直按老样子做下去。

下面就是个反其道而行的人:

去过迪斯尼乐园或奥兰多世界公园的人,很少知道,当年没有一位专家相信瓦尔特·迪斯尼的眼光。1953年,为了吸引出资人,瓦尔特请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就迪斯尼乐园计划作了可行性研究。研究人员与园主们彻夜讲座瓦尔特的计划,一致认为,这个主意太荒唐了。这种空中转车载量不足,无利可图的设施太多,维持它运营的费用太高,所有的专家都反对瓦尔特一票到底的做法。

所幸的是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最终报告里还讲了几句好话,如圣地亚哥动物园的游客连年破纪录。可是,按常规,任何有眼光的生意人都会反对这一套计划,瓦尔特却坚持认为,他做的不是一个主题乐园,他要做的与众不同,别人的警告无关紧要。

在迪斯尼乐园建设过程中,瓦尔特又另辟蹊径,不是请有乐园采购、营造、施工和设计经验的人,而是找了6个只有电影美术指导经验,专门制作电影布景的人。

结果他……

多问问奇怪的问题,让一切动起来。反其道而为之,看看效果能否最好。别让经验成为实验的绊脚石。今非昔比,你也可以的。

如何改变,才能做到任何你想做的事情

《天道》丁元英,他表面的拒绝是源于内心对周遭世界的不信任,或者说是对自己理想爱情的一种迷茫。

芮小丹看到了丁元英的弱点,她的母性意识被唤醒,她愿意做这个男人的救世主。她想疼他,照顾他,跟着自己的心走。

与死神的一次擦肩,让芮小丹急切地想抓住丁元英。她怕自己再也没机会疼他,爱他,怕辜负自己的心。丁元英被这个纯净如天国的女儿的女子打动了,他放下了种种顾虑,敞开了男人的怀抱,也给了小丹一个宠溺他的理由。

本文希望至少能鼓励你,在接受别人所谓的唯一可行的办法,或者所谓的"板上钉钉"的道理时,敢于提出相反的思路;挑战一切;不怕提出"愚蠢"的问题;永远不被权威人士吓倒,把教条全部抛开,用你自己的方式做事吧。

改变吧!你能做到任何你想做的事情,如果你愿意付出足够多的努力!

★:学不在多,于用之,精之,悟之,再举一反三之。

如有不同意见,请加微信:2051921563探讨。还可以索取【达成目标的逆推思维】等七份神秘资讯。回复我"礼物"俩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如何改变,才能做到任何你想做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