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稅終於改革,怎麼做才能真正造福工薪階層?

近期,個人所得稅改革正成為億萬人關注的焦點。10月份,國務院印發《關於激活重點群體活力帶動城鄉居民增收的實施意見》,意見要求進一步減輕中低以下收入者稅收負擔,發揮收入調節功能,適當加大對高收入者的稅收調節力度。11月,財政部單獨設立個人所得稅處;有媒體稱披露個稅改革正在提速推進,方案有望在2017年上半年出爐。

個稅淪為“工薪稅

有數據顯示從2005年到2014年的10年時間裡,工資薪金所得在個稅收入中佔比一直在50%以上,更讓人揪心的是,10年間這一比例卻是不降反升,從55.5%增加到65.3%,增加了近10%。

個人稅終於改革,怎麼做才能真正造福工薪階層?

這樣一來就出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原本被設計出來讓富人多交稅平衡貧富差距的稅收政策,實際上卻走向了它的反面:

繳納個稅最多的不是中國最富裕的群體,而是工資相對較高的工薪階層,工資範圍大概在8000—38500元之間。

看到這樣的數據很多人會說那難道富人都會偷稅漏稅嗎?

不是的,導致這一現象發生的情況是因為徵收方式我們現行的稅收徵稽制度是,對於靠工資過活的低收入群體,繳稅是由單位直接從工資裡代扣,在這種模式下,你掙得越多,繳稅就越多。這就是為什麼每次發工資後你都搞不明白自己的錢都上哪去了,也是為什麼富人不為錢而工作的重要原因。

調高個稅能否縮小貧富差距?

從居民福利提高的角度看,提高起徵點的最為明顯的好處是各個收入階層的稅負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且起徵點越高,稅負下降越多。但從貧富分化的角度看,提高起徵點,確實存在劫貧濟富的傾向,因為高收入者降稅幅度更高,獲益更大,使財富更加向中高收入人群集中。

個人稅終於改革,怎麼做才能真正造福工薪階層?

因此,對中低收入者來說,更為需要的是通過降低間接稅、提高直接稅徵稅比重來減輕稅負壓力,因為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現在比較沉重的稅負並不是直接稅負(比如個人所得稅),而是間接稅負,比如日用品、生活必需品中間包含的增值稅,餐飲服務之類隱含的營業稅等等,這些稅負是低收入人群也必須要承受的,提高個人所得稅免稅額並不能夠幫助他們擺脫這樣的困境。

個人稅終於改革,怎麼做才能真正造福工薪階層?

而提高個人稅的效果可以說是微乎其微,我們可以來算一下,如果起徵點改為5000元,個人月應納稅所得額原先在3500元~5000元之間的中低收入階層將成為最大受益群體,但這也只是相對而言的。因為按照現行的累進稅率,月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500元的部分,起徵點提高後,在稅率不變的情況下,納稅人每月可少繳納個稅(5000-3500)*3%=45元。

45元,也是錢嘛

小編有話說:針對此次改革,有不少人仍覺得力度不夠,畢竟房價與工資的增長速度已經遠遠地跑在了個稅調整的前面,網絡上呼籲將個稅起徵點調整到1萬元的聲音也不在少數,但個稅改革畢竟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情,路還要一步一步地走,況且這次個稅改革到底會對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還要看落地後的具體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