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學生事務中心:保護學生自身的合法權益,遠離「校園貸」騙局

據瞭解,近年來,媒體每年都會報道數起電信詐騙和“校園貸”事件,每一起不良“校園貸”引發的大學生輕生事件都牽動著全社會的神經。

上海学生事务中心:保护学生自身的合法权益,远离“校园贷”骗局

不良“校園貸”不是正規金融機構向在校學生髮放的貸款產品,而是個別不良網絡借貸平臺、企業、組織甚至是個人,專門面向在校大學生髮放的臨時借款,往往採取虛假宣傳的方式和降低貸款門檻、隱瞞實際資費標準等手段,誘導學生過度消費。調查發現,“校園貸”往往是用於高消費或所謂的創業。

上大學期間,學生交學費、住宿費有困難可以申請助學貸款;生活費有困難可以申請國家助學金和勤工助學。“即使家裡不掏一分錢,國家也會保障貧困生順利入學、完成學業。”上海市學生事務中心在此提醒:國家助學貸款是政府主導、財政貼息、有關金融機構經辦的,專門面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髮放的貸款。

眼下,高校錄取和新生報到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騙子也在千方百計大行騙術。上海市學生事務中心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無論是哪個單位或者個人為學生提供資助,都不應要求學生在電話中告知身份證號、銀行卡號、手機驗證碼等信息,更不會要求繳納任何費用或在ATM機和網上銀行進行操作。如有類似要求的,可以斷定基本上都是騙局。

詐騙分子永遠有用不盡的“鬼點子”和使不完的“套路”。在他們面前,象牙塔裡的學生顯得很單純,也很弱勢。因此,教育部門表示,有必要不厭其煩地勸告廣大學生,警惕“校園貸”的種種騙術。

第一,天上不會掉餡餅。

不良“校園貸”慣用“零利息”“超便捷”“零風險”等“美麗的謊言”來誘騙學生。大學生在合同上“簽字畫押”時,一定要擦亮眼睛、看清條文、想清後果,不要輕信貪圖其所謂的“方便、快捷”。沒有人會無緣無故地給你好處,不存在只有你知道別人不知道的“發財秘路”。

第二,花錢要理性。

大學生是成年人,要有自強自立精神,要有自律能力。不要去攀比用什麼手機、用什麼電腦,也不要攀比穿什麼名牌、吃什麼大餐,而是合理安排生活支出,量入為出、理性消費、科學消費,把時間和精力用在提高自身修養和長本領上。

第三,借錢走“正道”。

對於那些急需用錢創業或試圖參加培訓班學一技之長的學生,更應該慎之又慎。國家鼓勵創業,但大學生既要盡力而為,更要量力而行;既要勾勒美好藍圖,更要評估各種風險;既要有一腔熱情,更要三思而後行。即使有強烈創業意願,也要多徵求老師、家長、學長、專業人士的意見。非得貸款的話,一定要選擇安全係數高、信用口碑好的“國字頭”正規金融機構的借貸產品。

上海市學生事務中心提醒考生和家長牢記公安部門總結的防範電信詐騙的“6個一律和8個凡是”的防騙寶典: “6個一律”,即只要一談到銀行卡,一律掛掉;只要一談到中獎了,一律掛掉;只要一談到“電話轉接公檢法”的,一律掛掉;所有短信,讓點擊鏈接的,一律刪掉;微信不認識的人發來的鏈接,一律不點;一提到“安全賬戶”的,一律是詐騙。“8個凡是”,即凡是自稱公檢法要求匯款的;凡是叫你匯款到“安全賬戶”的;凡是通知中獎,領獎要你先交錢的;凡是通知“家屬”出事要先匯款的;凡是在電話中索要銀行卡信息及驗證碼的;凡是讓你開通網銀接受檢查的;凡是自稱領導要求匯款的;凡是陌生網站要登記銀行卡信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