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應當樹立良好的社會規則意識

文:湖南省瀏陽市張坊中學張德帆

“沒有規矩,就不成方圓。”社會生活中無處不存在規則。良好的社會秩序是所有人安居樂業的保障,也是大家共同的追求。然而,近年來因各種不遵守社會規則所產生嚴重惡性後果的事情卻時有發生,這些事件不但讓破壞規則的人受到了嚴厲的懲罰,也向社會敲響了警鐘。這些觸犯社會規則的人,並非一時的行為過失,而是長期不良行為習慣的積累的結果。初中階段是青少年行為習慣、價值觀、人生觀的定格期。

初中生應當樹立良好的社會規則意識

配圖

作為一名初級中學的教育工作者,我認為學生除了要學好文化知識以外,還應該樹立良好的社會規則意識。為以後更好地適應社會環境,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為幸福人生奠定基礎。對此,我認為初級中學很有必要把為學生樹立良好的社會規則觀念與培養良好的遵守社會規則的這些行為習慣,納入到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與考核範疇中,把遵守社會規則的良好行為習慣當成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黨的十九把“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為法治建設指導思想,納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也就為新時代法治人才培養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指導,我們要“深入研究和解決好為誰教、教什麼、教給誰、怎樣教的問題”,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培養造就一流法治人才。

初中生應當樹立良好的社會規則意識

配圖

違反社會規則後果嚴重

2016年7月23日下午,在北京延慶八達嶺野生動物園內,兩名自駕遊女遊客在猛獸區下車後,被老虎襲擊,造成1死1傷。事故發生在當事遊客自駕車過程中,車輛行駛至猛獸區的東北虎園裡,年輕男女在車內發生口角,女子突然下車去拽男司機的車門,結果被躥出來的老虎叼走。年長的女子看到年輕女子被叼走,立刻下車營救,被另外一隻老虎當場咬死並拖走。後來責任認定,造成此次事件的原因:一是趙某未遵守八達嶺野生動物世界猛獸區嚴禁下車的規定,對園區相關管理人員和其他遊客的警示未予理會,擅自下車,導致其被虎攻擊受傷。二是周某見女兒被虎拖走後,救女心切,未遵守八達嶺野生動物世界猛獸區嚴禁下車的規定,施救措施不當,導致其被虎攻擊死亡。

相同的事情還有2017年1月29日下午2點半左右,寧波雅戈爾動物園張某逃票進入老虎散放區後被老虎重傷死亡。

死者已矣,生者猶存。假如這兩起“以身飼虎”事件中的當事人能夠嚴格的遵守規則,與這些猛獸保持安全的距離,進行合理的參觀,那麼這樣的事情肯定是不會發生的。如果當事人有著非常強烈的規則觀念,沒有漠視規則的心理,這種行為更加不會存在。這是一種敬畏規則的缺失。敬畏規則的形成,往往就是自我保護的方式開啟,很多時候規則意識缺失背後連著的,很有可能就是不幸的開始。

初中生應當樹立良好的社會規則意識

配圖

社會規則觀念是行為習慣基礎

現實中,許多學生心中有這麼一種觀念:我不守規矩只是偶爾的在某些地方出現,難道不應該寬容一點嗎?比如說在樓梯通道里,我沒有按照標識行走,只是想快一點離開這裡;去食堂吃飯的時,我用盡全身的力量衝鋒在前,只是為了最先打到飯菜;我在樓梯間打鬧一下,也只是一會兒,時間並不是很長;我站在十字路口時,就闖個紅燈又怎麼了,我又不是不會躲開車輛。難道這些都是很了不起的大事嗎?

2009年12月7日,湖南省湘鄉市育才中學內發生了一起踩踏事故,造成8名初中生死亡,26人受傷。據在場學生證實,當時,育才中學女生沈瑾在夜自習放學後,在教學樓二樓和一樓之間的樓梯上跌倒,下樓的其他同學受阻後,多人向前推擠,導致至少數十名學生被踩壓在1.5米寬的一段樓梯和樓梯拐角處,哭喊求救聲一片。

約十分鐘後,已成“疊羅漢”的數十名學生被老師們從上下兩個方向“掰開”,多名學生倒在樓梯道。8名死者的死因都為機械性窒息,年齡在11歲至14歲之間。最早跌倒的女生沈瑾,現年13歲,是死者中唯一的女生。26名受傷學生都是因為受擠壓或者挫傷。當沈瑾在跌倒時,如果後面的同學有點守規則意識,按規行走或及時的停下來等候她站起,那麼這件嚴重的事故還會發生嗎?

有些人,當他插隊的時候沒人阻止他,當他勇闖紅燈的時候沒人警告他,當他隨地吐痰的時候沒人管教他,當他上下樓梯隨意變道的時候沒人懲罰他,當他在樓梯間打鬧時沒人奈何他,那麼他就會覺得這個世界的規矩,是有商量的餘地的,甚至這個規矩沒有什麼作用。無視規矩總是比遵守規矩容易。可是當這些心裡沒有規則觀念的人在事故發生以後,他在為自己無視規矩付出慘痛的代價時,有沒有想到過,如果我是一個很講規則的人,從小便養成了講規則這種良好的行為習慣,那麼這件事情可能就不會發生了。

初中生應當樹立良好的社會規則意識

配圖

培養社會規則“自律”意識任重道遠

“嚴於律人,寬以待己”是天性。守規矩,“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其實就是與人性的弱點作鬥爭。當然,這場鬥爭是值得的,也是有必要的。作為教育工作者,立規矩,教學生守規則,是一個漫長而不易的過程。需要極大的耐心和堅強的意志。但是我們必須要這樣做,用良好的規則觀念去約束自己的言行,無論是對於個人和家庭,還是社會,都是具有深遠意義的大事。初中生作為一個從兒童期過渡到青年期的人生重要時段,更加要有良好的社會規則觀念來約束自己的言行。

社會規則“自律”意識的培養是初中生形成健康人格的需要,是學校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青少年自控力弱,因此需要學校、教師與家庭不斷地提醒、監督,幫助引導學生逐漸形成明確、統一、可持續發展的規則意識,使學生的個性和社會性相得益彰。

學校要明確育人方向,堅持正面正確引導,營造形式多樣的導行氛圍,使學生在形象生動中受到教育,認識自我,規範自我,完善自我。“糾錯”要與“導行”相結合,及時糾正學生不良習慣。調動學生的參與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強調他們的“主體地位”,使外部客觀的東西自覺“內化”為自己內部主觀的東西。通過促進內化進程,提高內化效果,“外化”為良好的行為習慣。如在樓梯間、走道張貼警示標語,開展主題活動等。

學生的各種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於健全規章制度和嚴格嚴肅的規範訓練。只有形成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嚴格管理的約束氛圍,才會在學生的心靈上,烙下良好習慣的印痕。

其次,教師要將樹立社會規則“自律”意識滲透到學科教學中,特別是政治學科教師與班主任。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有目的,有意識的滲透相關知識,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也感受到規則意識的重要性。

再次,學生要將教育延伸到社會,充分發揮家庭的作用,積極構建家校教育網絡。如通過家訪、家長會等形式,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

初中生應當樹立良好的社會規則意識

配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