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应当树立良好的社会规则意识

文:湖南省浏阳市张坊中学张德帆

“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存在规则。良好的社会秩序是所有人安居乐业的保障,也是大家共同的追求。然而,近年来因各种不遵守社会规则所产生严重恶性后果的事情却时有发生,这些事件不但让破坏规则的人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也向社会敲响了警钟。这些触犯社会规则的人,并非一时的行为过失,而是长期不良行为习惯的积累的结果。初中阶段是青少年行为习惯、价值观、人生观的定格期。

初中生应当树立良好的社会规则意识

配图

作为一名初级中学的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学生除了要学好文化知识以外,还应该树立良好的社会规则意识。为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为幸福人生奠定基础。对此,我认为初级中学很有必要把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规则观念与培养良好的遵守社会规则的这些行为习惯,纳入到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与考核范畴中,把遵守社会规则的良好行为习惯当成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九把“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法治建设指导思想,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也就为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指导,我们要“深入研究和解决好为谁教、教什么、教给谁、怎样教的问题”,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造就一流法治人才。

初中生应当树立良好的社会规则意识

配图

违反社会规则后果严重

2016年7月23日下午,在北京延庆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内,两名自驾游女游客在猛兽区下车后,被老虎袭击,造成1死1伤。事故发生在当事游客自驾车过程中,车辆行驶至猛兽区的东北虎园里,年轻男女在车内发生口角,女子突然下车去拽男司机的车门,结果被蹿出来的老虎叼走。年长的女子看到年轻女子被叼走,立刻下车营救,被另外一只老虎当场咬死并拖走。后来责任认定,造成此次事件的原因:一是赵某未遵守八达岭野生动物世界猛兽区严禁下车的规定,对园区相关管理人员和其他游客的警示未予理会,擅自下车,导致其被虎攻击受伤。二是周某见女儿被虎拖走后,救女心切,未遵守八达岭野生动物世界猛兽区严禁下车的规定,施救措施不当,导致其被虎攻击死亡。

相同的事情还有2017年1月29日下午2点半左右,宁波雅戈尔动物园张某逃票进入老虎散放区后被老虎重伤死亡。

死者已矣,生者犹存。假如这两起“以身饲虎”事件中的当事人能够严格的遵守规则,与这些猛兽保持安全的距离,进行合理的参观,那么这样的事情肯定是不会发生的。如果当事人有着非常强烈的规则观念,没有漠视规则的心理,这种行为更加不会存在。这是一种敬畏规则的缺失。敬畏规则的形成,往往就是自我保护的方式开启,很多时候规则意识缺失背后连着的,很有可能就是不幸的开始。

初中生应当树立良好的社会规则意识

配图

社会规则观念是行为习惯基础

现实中,许多学生心中有这么一种观念:我不守规矩只是偶尔的在某些地方出现,难道不应该宽容一点吗?比如说在楼梯通道里,我没有按照标识行走,只是想快一点离开这里;去食堂吃饭的时,我用尽全身的力量冲锋在前,只是为了最先打到饭菜;我在楼梯间打闹一下,也只是一会儿,时间并不是很长;我站在十字路口时,就闯个红灯又怎么了,我又不是不会躲开车辆。难道这些都是很了不起的大事吗?

2009年12月7日,湖南省湘乡市育才中学内发生了一起踩踏事故,造成8名初中生死亡,26人受伤。据在场学生证实,当时,育才中学女生沈瑾在夜自习放学后,在教学楼二楼和一楼之间的楼梯上跌倒,下楼的其他同学受阻后,多人向前推挤,导致至少数十名学生被踩压在1.5米宽的一段楼梯和楼梯拐角处,哭喊求救声一片。

约十分钟后,已成“叠罗汉”的数十名学生被老师们从上下两个方向“掰开”,多名学生倒在楼梯道。8名死者的死因都为机械性窒息,年龄在11岁至14岁之间。最早跌倒的女生沈瑾,现年13岁,是死者中唯一的女生。26名受伤学生都是因为受挤压或者挫伤。当沈瑾在跌倒时,如果后面的同学有点守规则意识,按规行走或及时的停下来等候她站起,那么这件严重的事故还会发生吗?

有些人,当他插队的时候没人阻止他,当他勇闯红灯的时候没人警告他,当他随地吐痰的时候没人管教他,当他上下楼梯随意变道的时候没人惩罚他,当他在楼梯间打闹时没人奈何他,那么他就会觉得这个世界的规矩,是有商量的余地的,甚至这个规矩没有什么作用。无视规矩总是比遵守规矩容易。可是当这些心里没有规则观念的人在事故发生以后,他在为自己无视规矩付出惨痛的代价时,有没有想到过,如果我是一个很讲规则的人,从小便养成了讲规则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这件事情可能就不会发生了。

初中生应当树立良好的社会规则意识

配图

培养社会规则“自律”意识任重道远

“严于律人,宽以待己”是天性。守规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其实就是与人性的弱点作斗争。当然,这场斗争是值得的,也是有必要的。作为教育工作者,立规矩,教学生守规则,是一个漫长而不易的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坚强的意志。但是我们必须要这样做,用良好的规则观念去约束自己的言行,无论是对于个人和家庭,还是社会,都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初中生作为一个从儿童期过渡到青年期的人生重要时段,更加要有良好的社会规则观念来约束自己的言行。

社会规则“自律”意识的培养是初中生形成健康人格的需要,是学校与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青少年自控力弱,因此需要学校、教师与家庭不断地提醒、监督,帮助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明确、统一、可持续发展的规则意识,使学生的个性和社会性相得益彰。

学校要明确育人方向,坚持正面正确引导,营造形式多样的导行氛围,使学生在形象生动中受到教育,认识自我,规范自我,完善自我。“纠错”要与“导行”相结合,及时纠正学生不良习惯。调动学生的参与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强调他们的“主体地位”,使外部客观的东西自觉“内化”为自己内部主观的东西。通过促进内化进程,提高内化效果,“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楼梯间、走道张贴警示标语,开展主题活动等。

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规范训练。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的心灵上,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

其次,教师要将树立社会规则“自律”意识渗透到学科教学中,特别是政治学科教师与班主任。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有目的,有意识的渗透相关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再次,学生要将教育延伸到社会,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积极构建家校教育网络。如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初中生应当树立良好的社会规则意识

配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