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推迟上学时间成趋势,妈妈上班没法朝九晚五了

小学推迟上学时间成趋势,妈妈上班没法朝九晚五了

一个非主流的育儿号,各类干货八卦、知音知乎知心姐姐论坛

妇女之友持家必备,每周二、五欢迎来玩

春节长假一过,拖家带口的全国大迁徙就开始了。返工的返工,上学的上学,其实我还挺开心的,当爸妈的都深有体会,上班比放假轻松多了啊!放假是陪娃吃玩睡全天不打烊,持续一个礼拜能把人累趴,上班后把娃送到幼儿园、小学校,才算恢复正常生活,终于可以歇歇了。以前一听到放假两眼放光,现在听到放假眼泪汪汪。

春节刚过,浙江的小学就推出了一项新规定,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早上到校时间不得早于8:00. 原因是让孩子多睡会儿,保证每天9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看起来对孩子是福利啊,但是问题来了,那些每天朝九晚五上班的家长,怎么送孩子上学?

01

浙江推行这一政策之后,各地的小学也都纷纷响应。黑龙江不仅也实行了延迟上学政策,甚至将覆盖面铺得更广,涵盖了初高中:从3月1日新学期开学起,全省小学生、初中生早晨到校时间由目前早7:10后不同时间,推迟到全省统一早8:00;高中生由目前早6:30后不同时间推迟到全省统一早7:30。

推行这一政策的初衷在于:确保学生充足的睡眠时间、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早餐时间、使幼小衔接更为自然,以及缓解小学“上学早、放学早、接送难”矛盾。

孩子的睡眠的确很重要,如果要保证孩子每天晚上睡眠在9个小时以上,就得晚上9:30左右睡,早晨6:30左右起。早餐半小时,到校车程半小时-1小时,差不多7:30-8:00到校,然后家长再奔去上班。

这只是比较理想的情况,碰上到校时间超过1小时或是家长上班单程超过1小时(其实在大城市这是很普遍的),就只能采取一些不得已的解决办法:

1. 孩子早起。

2. 选择就近的学校。

在大城市,想要就读的好学校不一定就在自家住房附近。为了好的教育资源,同时也节省每天送孩子的时间,往往需要通过搬到学校附近租房或买学区房提前解决。

3. 选择就近的工作。

这点可以选择的余地并不大。

4. 夫妻一方全职在家/老人接送。

而对于大多数双职工的家庭来说,孩子起床时间取决于家长的上班时间。如果要在全国推行小学早晨8:00之后到校的制度,长期看来,意味着,家庭中必然有一位成员要长期肩负起专门接送孩子的任务,而无法兼顾朝九晚五类型的工作。至少在一线城市,看来是这样。

02

其实在孩子上幼儿园的阶段,已经面临这样的问题了。幼儿园的接送时间基本上是早晨7:30-8:00送, 下午4:30-5:00接。幼儿园管三餐。这个时间其实就很尴尬了,孩子晚上那一餐四点多吃?但是北京的幼儿园普遍都是这样,有的甚至3点多久放了。很多只能下班后去接孩子的家长只好选择放学晚的幼儿园,或是放学后有托管的幼儿园。托管时间和收费也是成正比的。

我一度想不明白为什么幼儿园是这样的生物钟?下午3,4点钟吃饭,顶多叫课间点啊,怎么能当晚饭呢?这么小的孩子4点吃晚饭,能扛一晚上么?实际还是要6,7点再吃一顿。这样其实对孩子的脾胃不太好,但是现实环境就是如此。后来还是找了一家能够托管到晚上6,7点钟,能正常吃晚餐的幼儿园才算解决问题。

而大多数幼儿园之所以这么安排时间,一是因为老师都是朝九晚五下班。本来老师们的待遇和其他白领工作比起来并不算高,工作时间却要求10-12个小时,显然没人愿意接受;二是早下课,虽然给家长带来不便,但却造就了接送孩子、托管和课外辅导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养孩子能不压力山大吗?

03

为了给孩子减轻课业负担推迟上学时间,当然是好事一件。但,只要以分数竞争来选拔优秀学生的教育体制不变,不管几点到校,孩子的课业负担都不会改变,还是一样辛苦,甚至更辛苦。

记得90年代我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在推行所谓的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了。但其结果都是然并卵。下午从三节课减到两节课,当时可高兴了,但还是too naive,”失去“的第三节课,变成自愿留下讲解习题试卷,往往要讲到5、6点钟,比3节课正常放学还晚。但那时候民风淳朴,老师也受到尊敬,都是义务给学生补课的。现在想起来,没有那时的勤奋刻苦,也没有后来取得的成绩,甚至到了大学,还在吃那时候的老本。

到了现在,如果学校以”减负“的名义缩短在校课时,也只是意味着要多报课外班来补充上课内容。这实际上是稀释了义务教育的含金量,把教育更加推向市场化和商业化。如果在北京推行一个8点以后到校的制度,可以想见,代接送孩子、早读托管等等类似服务又会成了大多数家庭必须支付的一笔开支。

04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正如新闻所说,“减负”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而本质是,社会的资源需要重新合理的分配,包括提高老师的待遇,改善教学质量,以及,必然会牵扯到的家庭分工、社会分工的变化。

正如在欧美日韩等国,有孩子以后妈妈做全职主妇专心管理家庭和教育孩子是很普遍的,housewife这个词说明很早这就是社会的常态。因为家务和带孩子,这两件事,都非常非常需要全职才能搞得定。但由于我们的社会发展太快,毕竟30多年时间就要赶超欧美,那就要付出更多,又要工作挣钱又要拉扯孩子。实在忙不过来,再拉上老人,退休不休,继续帮忙带孩子。

而现在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物质生活水平已经提高了很大一截。玩命工作超车的时代已经接近尾声,整个社会开始重视起生活的质量了,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什么是美好生活?肯定不是一边带娃一边还要工作累成狗。所以渐渐地,我们的社会也会形成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全职妈妈。

毕竟,孩子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事,凑合不了。还是由父母来教育更好,一直依靠老人带娃也不现实,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扩大,养老也是今后一个重要课题。

有人说,当了全职妈妈,只有爸爸一个人的收入能养家?我们家不是有钱人,还是面对现实吧。如果按目前的政策和环境,的确是不能。但事情是会变化的嘛,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随着经济和教育领域的各种制度、政策的推出,会越来越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也希望类似“小学推迟早上到校时间“的相关政策,也能提出相应的配套措施,仅仅一句”望家长配合”是不够的。

小学推迟上学时间成趋势,妈妈上班没法朝九晚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