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S报告直指14万亿美元“消失的债务”,这次中枪的是汇率衍

国际金融学会IIF在其最近的年报中指出,全球的名义债务规模已经上升至历史新高217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327%。


BIS报告直指14万亿美元“消失的债务”,这次中枪的是汇率衍

但有一个问题值得指出的是,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之外的非银机构通过汇率远期或互换等工具大量持有表外美元资产。BIS还进一步测算指出,如果将这些衍生工具记入资产负债表,其功能大致相当于回购债务(repo debt),并且其总规模可能达到13-14万亿。

BIS的Claudio Borio在报告中指出,无论这些表外债务是与汇率相关匹配与否,到期都需偿付,这就意味着偿付风险的存在。可以肯定的是,绝大部分的到期美元远期都以新的汇率互换来替代,从而不断滚动向前。但如果一旦美元价值遭遇严重断裂,如在2008金融危机期间时期,滚动向前的车轮就可能面临停车的风险。

对于外汇衍生品(主要是汇率互换和相关远期产品)来说,也能够创造出类债务的效果。单就美元而言,每天有数十万亿的美元合约(在该市场,美元份额相比其他货币占据明显主导地位,份额超90%)交易换手,但由于很难从资产负债表中看到这些数据,因而这些债务在某种程度上是“消失”的。


BIS报告直指14万亿美元“消失的债务”,这次中枪的是汇率衍

BIS指出,目前对于这部分市场的交易对象和目的(贸易对冲、资产负债管理和做市等)以及其对全球信贷测算的影响所知甚少,但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将有助于评估全球金融环境和金融稳定性。不得不指出的是,在2007全球金融危机中外汇互换市场面临巨大压力,各国央行也不得不以身取代消失的美元基金,以支撑美元资产。

到2016年底,全球的外汇互换和远期数量已经达到58万亿美元,该数字更接近全球GDP 75万亿的规模,也超过全球股票投资组合44万亿和全球贸易总值21万亿美元的规模。


BIS报告直指14万亿美元“消失的债务”,这次中枪的是汇率衍

此外,这些衍生品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他们大部分都是短期的,这个问题在金融危机时期就尤为突出,影子银行和其他非银机构的渠道一夜之间短缺冻结的时候,导致了全球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紧缩,也迫使各国央行介入并提供数万亿美元的短期资金。BIS的数据显示,超过3/4的仓位到期日不足一年,只有少部分衍生品的期限超过五年。


BIS报告直指14万亿美元“消失的债务”,这次中枪的是汇率衍

对于金融机构和非银机构将数万亿的美元债务从表内转移到表外,BIS表示,通过外汇互换/远期交易的美元债务在功能上等同于有担保债务。相比较其他衍生品,相关交易方到期必须支付本金,而不仅仅是仓位的重置价值。此外,交易商能够通过在资产负债表上的现金和股票交易来复制这些头寸,但由于会计惯例,这些债务却不用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

而这个问题,对于作为监管者的全球央行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因为表外资产掩盖了实际头寸,同时极大地提高了评估“失踪的债务”总量及其分布的复杂性,以及其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BIS同时承认,在做出具体的政策建议前还需更多的研究分析,但是如果下一轮美元资金危机来袭,除了需要应对已知的数万亿美元资产头寸,全球还将面临潜在高达14万亿美元的流动性短缺。

届时需要的将是对美元的大幅重新定价,这反过来可能受到金融危机的催化,并导致全球央行将再次充当“消防员”来拯救灭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