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红利消失?下一波流量在这些地方

最近港股迎来了互联网企业的一波上市潮,大家肯定也已经关注到这批企业中的一名重要成员——拼多多已经准备登陆港交所准备上市了。拼多多能在淘宝京东等老牌一线电商企业中杀出一条血路,不可谓不神奇,那它的成功靠的是什么呢?相信大家都有共识了,那就是在互联网线上流量获取成本日益增高的现在,拼多多找到了可低价获取的高存量高增长的线上流量——三四线城市用户,以三四线城市用户为作为强大的后备基础,拼多多翘起了百亿美元的估值,不可谓不厉害。

互联网红利消失?下一波流量在这些地方

一、三四线城市用户,互联网后时代流量中最后的一块肥肉

仅仅是电商可能还不足以满足这类群体的需求,所以我们又看到了一种好玩的商业模式——趣头条。作为内容提供商来说,趣头条好像不太符合标准,因为趣头条从始至终都依靠现金手段驱动用户阅读、评论。现金返利是其用户规模和活跃度的根本。

与其说趣头条在提供内容,不如说趣头条在提供某些任务,通过现金手段刺激用户完成这些任务,达到获得相应用户规模和用户活跃度的目的。趣头条的招牌及核心归根结底一句话:看内容赚钱。签到、答题、阅读、阅读推送资讯、连续阅读奖励都用相应的金币奖励,驱动用户去阅读,连续不断阅读。邀请新用户、晒收入、唤醒徒弟(提醒自己拉新的用户阅读)、分享朋友圈等等都有金币奖励,驱动着用户去分享朋友圈,去为平台拉新。用户完成相应任务获得相应金币奖励,这些金币可以提现,金币越多,用户赚的也越多,用户获得相应现金激励(1000金币换算为5毛钱左右)。

互联网红利消失?下一波流量在这些地方

这是一张严密的冷冰冰的网,充分挖掘人性的弱点和可能性,只为增长用户规模和提高用户活跃度服务。

最完美的商业模式,莫过于,针对人性。而人性又是什么呢?对于拥有着大量空闲时间的三四线人群来说,内容的质量和兴趣分发并没有那么重要,躺着赚钱才是刚需。一个完善的返利机制(返利周期、返利金额)才是产品早期的壁垒。

趣头条的成功好像再告诉我们,人性就是懒到在家里玩手机就可以把钱赚了——懒和利益由矛盾变成了协同,这就是最有想象力的模式创新。

二、其他领域的流量如何找?

内容领域趣头条已经跑在了前面,那其他领域呢?最近看到一些模式非常有趣,就准备在这篇文章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1. 消费返利

拼多多挖掘了三四线的下沉用户,但其本质还是电商平台,看到趣头条,你很难不在消费上花上一番心思。果不其然,一种新的消费返利模式出现在了我们面前。

如果你在淘宝、天猫、拼多多、京东买东西时,在进入这些电商APP之前首先打开某APP(下称:“趣多多”),经过趣多多重新导向至各大电商平台,进行浏览和购买,在你成功消费后,你的消费金额将作为本金被趣多多记录,类似余额宝的玩法,趣多多会以记录的本金为基础,每日将当天的利息返还给你,你可以通过邀请好友使用趣多多、多多购买消费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年化收益率。

相较于传统的一次性消费返利,用户可以通过消费每天获得利息,大大提高了用户粘性和APP内停留时间。用花的钱赚钱,你动心吗?趣多多作为平台当然十分乐意去做这件事,除了收取消费佣金返现,广告收入也会是重要的营收来源。而他需要做的只是把用户消费的一部分返利还给用户,把广告主投放的广告费用里的一部分分给用户,这就足以构建出一个美丽的故事了。

人性是贪婪的,一次性的快感注定不能持久是,是是其实正是那些反复不断的温柔刺激,才是直击命门的地方。其实这类商业模式的本质,是针对人性量身定做的杀手锏。

2. 地图红包

试想如果看到家附近1km的商店在大街上打满了小广告,我相信很多人并不会认真去看。但是如果有人告诉你,你在网上可以看到家附近1km的商店广告,看完之后你还可以得到现金反馈和后续消费优惠,你会去看吗?我相信这应该比大街上的广告有吸引力得多。

互联网红利消失?下一波流量在这些地方

有这么一种方式展露在市场中,我们可以理解为小广告界的趣头条(昵称:趣超多)吧。趣超多是这样一种玩法:当你打开APP,你会发现基于自己实时位置的附近1km之内商家发出的红包,你点开红包后,会有一条广告(一般是宣传自己线下门店和一些线上微商)持续5s,然后你就能收到0.01元-0.1元不等的现金红包,轻轻松松就把钱给赚了,所以当你在家无聊的时候,会不会打开APP刷一下红包呢?目前来看,三四线的城市用户对这件事还是十分热衷的。而在这里,趣超多只是作为一个小微广告主发放广告的平台收取部分平台服务费,将大部分利益返给看广告的用户,又一次做到了让用户躺着把钱给赚了。小微商家发放广告后消费转化率有明显提升,真正的做到了双赢的局面。

总结:在线上流量很贵的情况下,线下流量获取也是有些小秘密值得发掘的。了解并针对人性,才能做出最好的生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