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冷」世界盃,冷得有理

轉眼間,32支隊伍只剩下了最後4支。也許是俄羅斯的天氣太冷,有人說本屆世界盃堪稱十多年來最“冷”的一屆世界盃。四強中,只有法國和英格蘭各奪得過一次冠軍,包括德國、巴西、西班牙等六支冠軍球隊,已陸續回家。

在我看來,所謂“最冷”世界盃,其實並不是冷得沒有道理。

先看球隊。四強裡面,法國、英格蘭都是曾獲得世界盃冠軍的傳統強隊。法國隊是本屆世界盃上身價總和最高的球隊,走到最後並不奇怪;英格蘭雖然近年來大賽成績不佳,但英超世界第一聯賽的底蘊擺在那裡。有個統計數據有點意思,在德國、巴西等傳統強隊裡,主力球員通常都不在本國聯賽效力,只有英格蘭隊隊員全部來自英超聯賽;比利時人才濟濟,被戲稱為“英超一隊”,實力被認為在英格蘭之上;克羅地亞的豪華中前場,複製了皇馬+巴薩+尤文的陣容,不拿個好成績真說不過去。事後諸葛亮一下,這個四強配置,沒什麼想不通的。

再看球員。四支球隊裡,有兩支是年輕化特別成功的隊伍。英格蘭與法國的平均年齡都只有26歲,並列本屆比賽第二年輕球隊。法國隊的姆巴佩19歲就有了球王的影子,博格巴、格里茲曼一個25歲一個27歲,巔峰期還有很長。至於英格蘭,林加德、斯特林等球員颳起青春風暴,成就了這支歷史上最年輕的英格蘭隊。而比利時和克羅地亞兩支球隊,則是老少結合、年齡搭配合理的成熟型球隊,莫德里奇等一批核心球星正值當打之年。可以說,四強隊伍中,新人趨於成熟要建功立業,老將正是黃金年齡發起最後衝擊,都有爭冠的強烈慾望。

再看打法。這屆世界盃,在足球技戰術上有了很大變化。傳控型球隊不再吃香,西班牙、德國已經呈現強弩之末的態勢。而簡練快速,能守能攻的多變打法成為新潮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幾年前西班牙的“無鋒陣”還被認為是世界足球的一大創新,這屆比賽卻迎來了中鋒大爆發。四強的每一支隊,都有一個具有很強終結能力的中鋒:法國的吉魯、比利時的盧卡庫、克羅地亞的曼祖基奇、英格蘭的凱恩。如此看來,俄羅斯世界盃既是一次顛覆傳統的大賽,也是一次迴歸傳統的大賽。

最後四強,誰出局都可惜,誰奪冠都不奇怪。可以肯定的是,傳控打法縱橫四海、80後球星壟斷冠軍的足球時代即將在俄羅斯畫上句號。新的歷史,即將被書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