腈纶行业面临困境:高成本压力 替代品竞争

我国腈纶行业近年来发展缓慢,据隆众资讯统计,2014年之前腈纶表观消费量保持在85-90万吨之间,而2014-2017年间表观消费量降至80-85万吨之间。萎缩原因一是近年来纺织品整体需求疲软;二是替代品挤压腈纶市场份额。

图1、2010-2017年国内腈纶产能及消费量对比

腈纶行业面临困境:高成本压力 替代品竞争

2017年随着吉林化纤在河北投建的一套6万吨/年的差别化腈纶项目启动,国内腈纶总产能达到84万吨/年。但2017年我国腈纶行业面临的处境却更加艰难,导致消费量进一步萎缩至81万吨左右。图1可以看到,我国腈纶产能在2017年开始首次出现过剩状态。

图2、2017年9月-2018年3月国内腈纶行业开工率变化

腈纶行业面临困境:高成本压力 替代品竞争

同时,2017年国内腈纶产量也明显下降,直接因素来自于原料成本压力。2017年下半年国内丙烯腈价格大涨,且创五年来新高。不断增加的原料成本直接导致国内腈纶企业持续严重亏损,进而抑制了腈纶企业的开工。自2017年9月份开始,腈纶行业平均开工率下降至7成以下,此后在12月和2018年1月份再次降至6成以下。直至目前开工仍然徘徊在6成附近,而且预计2018年2季度腈纶企业开工或进一步下降。

图3、2013-2018年国内腈纶企业生产利润状况

腈纶行业面临困境:高成本压力 替代品竞争

原料高成本压力下,腈纶价格也被推升至高位,远高于涤纶等其他合成纤维价格,因此腈纶纤维还遭遇了来自替代品的竞争和挤压。以涤纶为例,其中2017年大部分时间腈纶与其价差在6000元/吨以上,四季度甚至达到近9000元/吨。如下图所示:

图4、2015-2017年腈纶与粘胶价差

腈纶行业面临困境:高成本压力 替代品竞争

价格较低的改性涤纶在毛毯中大量替代腈纶,中低档毛毯纺织原料选择涤纶生产。另外,近年来包芯纱盛行,下游部分纺厂将生产设备略作改造,可以利用涤纶、粘胶等混纺生产包芯纱。

此外,国内腈纶纤维还遭遇来自其他国家进口产品的竞争。尽管在2016年已采取对日本、韩国和土耳其的进口腈纶征收反倾销税,但2017年进口量仍有增长。究其原因,目前进口腈纶中差别化品种占比50%左右,且附加值较高,而这些品种是国内腈纶企业无法稳定且成规模性提供的。国内腈纶纤维差别化率较国际水平相比仍然较低,因此缺乏竞争力。

未来市场来看,国内丙烯腈行业将逐渐进入过剩状态,对腈纶行业来说将迎来发展机会。但腈纶行业未来发展重点还需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力研发及生产高附加值差别化腈纶,增强国际竞争力,挤压进口产品;二是发挥腈纶固有特性,开发诸如碳纤维原丝等工业应用领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