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入住公租房遭抵制 中国残联呼吁关爱残疾家庭

中国青年网北京7月26日电(记者 杨月 实习记者 郭园园)近日,一则广东省深圳市某小区居民投诉公租房入住精神类残疾人的消息引起多方关注,小区居民质疑此安排欠妥,甚至拉横幅抵制其入住。7月25日,中国残联新闻发言人、宣文部主任郭利群在中国残联无障碍环境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残疾人入住公租房,体现的是其平等参与、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所在,呼吁业主们给予残疾家庭更多的包容和关爱,共建和谐社区。

据了解,该小区本次认租的家庭中,4户为优抚家庭,37户为残疾人家庭。在残疾人家庭中,有17户为精神类残疾人家庭,其中15位为未成年精神类残疾人。这些未成年精神类残疾人,多为自闭症儿童,对周边居民影响较小。《中国自闭症教育服务行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截止到2015年,中国自闭症患者已超1000万,0到14岁的儿童患病者超过200万。

针对该事件,微博评论出现两种意见,一部分人认为业主们的抵制没有道理,“太过分了吧,参加过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志愿活动,很多自闭症患者还有并发的症状,他们都已经很可怜了,为什么还要这样对他们?”另一部分人对业主的做法表示理解,“可是有一些自闭症的孩子是真的很可怕啊,我家附近就有一个,天天在房间里扒着窗口乱叫”。

7月25日,中国残联举行无障碍环境建设新闻发布会。在会上,郭利群就此事表示:“业主们对残疾人不了解,对孤独症不了解,甚至有所误解。我们最近长时间接触过一些孤独症孩子,他们带给我们的是温暖,而不是伤害。健全和残疾共同构成了生命的全部。以无障碍建设为例,完善的无障碍设施会造福所有人,对残疾人的关心,就是对所有人的关心。”

自闭症儿童入住公租房遭抵制 中国残联呼吁关爱残疾家庭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新闻发布会现场。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月 摄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于2012年8月1日正式实施,“十三五”期间中国残联将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列为推进解决贫困残疾人“两不愁(吃穿不愁)、三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保障)、两扩面(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和康复)”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中央彩票公益金专项投入的带动效应下,全国已有近181万残疾人的家居环境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残疾人家庭的无障碍改造不仅能极大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更好维护其尊严,也能有效解放劳动力,更是推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重要基础。

中国残联维权部副主任周建表示,无障碍设施建设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残疾人融入社会的基础,体现着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心和支持。《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实施6年来,“无障碍”已经从残疾人专用品发展到通用设计,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内容已由单纯的物质环境建设过渡到全方位的社会环境建设,从有形的道路交通、公共设施、建筑、信息发展到无形的制度、行为习惯、社会心理、公共意识。

同时,全国仍有331万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未进行无障碍改造。针对这一实际情况,中国残联要求各地通过将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纳入脱贫攻坚大局、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纳入危房改造、纳入易地搬迁扶贫、争取地方财政加大支持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措施,切实扩大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覆盖面,为残疾人脱贫实现小康奠定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