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夢視線中的女性

青春期時期,荷爾蒙激素暴增,很多人都會通過一種特殊的途徑來解決問題——消費色情文本類型中的女性。在消費中獲得一種滿足感來釋放自己的慾望。稍微高尚點的方式則是欣賞那些裸體畫像。《觀看之道》這本書中有一部分有關裸體畫像,這也是我閱讀它的原因。

《觀看之道》這本書是一個懂藝術的朋友推薦給我的,英文名《Ways of Seeing》更能表達作者約翰·伯格的想法。觀看之道是指人們看待事物從來都不是客觀的,都帶有一種觀看方法的痕跡,而這些痕跡則源於人們的價值、信念的影響

書|幻夢視線中的女性

《觀看之道》

藝術給人的印象似乎永遠都是陽春白雪的,是神秘的。偉大的藝術作品也都與一些特定的關鍵詞聯繫在一起,比如"永恆"、"美感"、"天才"、"品味"。這些詞語成為一道鴻溝,將大眾和藝術分離開來,以致大眾帶著敬畏的心理被動得去瞻仰藝術作品。約翰·伯格主張"去神秘化",也就是剔除這些關鍵詞,把藝術置於現實生活中,由市場去檢驗它的價值。只有當崇高的、神聖的價值消失後,觀看者才能以主動的姿態去審視這些作品。

書|幻夢視線中的女性

約翰·伯格

約翰·伯格在書中探討了西方油畫中的裸女像,書中提到了很多裸畫,如《裸體的瑪哈》、《大宮女》、《側臥的裸女》,這些裸畫都是公認的大師筆下較為美麗的畫作,收藏者大多為男性。也就是說,裸體女性作為一道景觀被男性所收藏。

書|幻夢視線中的女性

《穿衣的瑪哈》(《裸體的瑪哈》大家腦補下)

女性,被物化了。

當男性以一種玩味的角度去欣賞這些作品時,女性則是囿於性別權利的規訓對這些作品持有一種羞愧、尷尬的態度。女性一直很在乎外界對自己的看法,她的很多看法都源於他人。女性在男性面前會害羞會躲閃,在心儀的男性面前更是如此,出門約會前通常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來考慮穿服飾首飾搭配。

書中提到:"男性觀察女性,女性注意自己被別人觀察。這不僅決定了大多數的男女關係,還決定了女性自己的內在關係,女性自身的觀察者是男性,而被觀察者為女性。因此,她把自己變作對象——而且是一個極特殊的視覺對象:景觀。"

書|幻夢視線中的女性

美國著名的社會學家庫利曾提出"鏡中我"的概念,這是一個有關個人傳播的社會化的過程。"鏡中我"告訴大家,個人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自我"的認識,而這種認識主要是通過與他人的社會互動形成的,他人對自己的態度或評價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鏡子。女性在被男性觀察的同時也在以男性的眼光審視自己,她作為觀察者和被觀察者而存在,這也是為什麼女性喜歡照鏡子的原因。商場裡的落地鏡、車上反光鏡、廁所裡的梳妝鏡,女性經過時總會不自覺得去觀賞自己。女性一直被禁錮在男性的視線囚籠中。

書|幻夢視線中的女性

《Playboy》雜誌

社會對於男性的評價基於能力,對於女性的評價則是綜合多方面考慮後形成的,如外貌、品味、服飾、聲音……某種程度上女性已成為一件物品。人們在購物時會從多角度考慮,然後再決定是否購買。現代社會中,男性選擇女性作為伴侶時,也如購物一般,多角度權衡。這種失衡的的關係,深深植根於我們的文化中,絕大多數男性女性都認為這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我曾經想過一個問題:為什麼裸體畫中的女性多於男性?考慮到這些作品的誕生原因,便明白了。

裸體畫如今作為藝術品,被收藏在保險箱裡、博物館內。事實上,藝術只是掩蓋這些畫的一層面紗。畢竟,這些畫作的誕生就是源於男性自身的慾望,購買裸體畫擁有裸體畫的也是男性,畫中的女性以一種溫柔的、虔誠的、嫵媚的姿態凝視著觀看者。這種目光給了男性一種幻夢,給了男性一種心理上的快感。男性認為自己獲得一種被眾星捧月的權利。

書|幻夢視線中的女性

約翰·伯格曾放言:"一些珍藏在博物館的西方經典名畫中描繪的女性表情和現在色情雜誌上的廉價的色情模特照片的表情並無差異。"的確,它們誕生之初,就是為了征服男性。

書|幻夢視線中的女性

《Playboy》雜誌

社會上對於色情電影、色情雜誌持有一種批判態度,批判影片中、雜誌上的女性不知廉恥,人們從道德層面來批判女性,但卻很少有人批判男性。其實這是矛盾的,人們在消費女性的同時又在譴責女性,女性作為一個弱勢群體被置於男權主義中,往往還不自知。而批判這些電影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女性。這是可悲的。

幸運的是,女權主義者站出來為自己發聲。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探討了女性獨立可能的出路,她認為只有當女性對自身的意識發生根本的改變,才有可能真正實現男女平等。只有女性自身強大,才能扭轉作為被消費的對象的局面。那些嚷著給女性作裸體畫像的人,無非是打著藝術的幌子將女性物化,以期獲得愉悅和快感。

社會對於女權的認知在某種程度上有一定偏差。很多人認為女權就是歧視男性,顯然這樣的想法過於激進。歌手Kelly Clarkson就說:No, I wouldn't say I'm a feminist——that's too strong. I think when people hear feminist, it's like, 'Get out of my way, I don't need anyone' 。(不,我並不覺得自己是女權主義者——那聽起來太強勢了。我覺得當人們聽到這詞會聯想到,'都給我滾開,我誰都不需要'。)

但其實我們對於女權的追求僅僅是為了建立一種男女平等的關係。Emma·Watson是一個旗幟鮮明的女權主義者,她在聯合國所做的演講"HeForShe"具有標誌性意義。在這次演講中,Emma不僅澄清了女權主義並不是仇視男性,而是希望建立一種新的具有動態的性別關係,她並非要求大家都成為一名女權主義者,而是希望通過這個演講實現男女平等這個價值觀的傳遞。

書|幻夢視線中的女性

屈臣氏小姐2014在聯合國做的演講

Emma在演講結尾處說道:I am inviting you to step forward, to be seen to speak up, to be the "he" for "she". And to ask yourself if not me, who? If not now, when?

我贊成做一名女權主義者,但女權主義者不等於女權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