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會年中業績顯著 社交電商助力「特賣」+「好貨」戰略回歸

唯品会年中业绩显著 社交电商助力“特卖”+“好货”战略回归

近日,唯品會公佈2018年第二季度財務報告,報告顯示,二季度唯品會淨營收同比增長18.4%至207億元,歸屬股東淨利潤同比增長76.4%至6.816億元。這也是公司連續第23個季度實現盈利。

業績持續刷新行業紀錄的背後離不開唯品會“特賣”+“好貨”戰略的迴歸。無論是向社交電商轉型,還是向金融、物流領域做深度佈局,這都是唯品會夯實特賣生態的體現。

“商業的本質是持續提供用戶想要的東西,為用戶創造價值。”唯品會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沈亞表示,“我們將繼續保持正品特賣的品牌定位,把‘貨’作為戰略聚焦點,以貨找人,強化唯品會作為特賣電商的核心能力。”

唯品会年中业绩显著 社交电商助力“特卖”+“好货”战略回归

挖潛社交電商

一方面,利用旗下國內大規模、專業的電商買手天團,精選常規渠道難以觸達的國內外品質好貨;另一方面,通過與一線大牌深度合作、買斷等方式,獲取獨家低價貨源,從而用深度折扣與高性價比商品吸引消費者,再輔以完善的供應鏈與嚴格質檢體系,唯品會實現了貨品品質與價格的統一。

唯品会年中业绩显著 社交电商助力“特卖”+“好货”战略回归

“‘貨品’的把控能力直接決定電商企業的成長速度和在消費者中的影響力。”電商觀察人士陳東直言,這種核心競爭力恰是唯品會快速成長的基石。

唯品會在推出主打優質、低價好貨的“唯品快搶”,強化特賣基因的“最後瘋搶”等欄目之餘,更順應社交電商的發展趨勢,推出依託微信生態的雲品倉、小程序等,為C端客群打造更豐富的社交場景。

業內認為,用戶的消費體驗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電商平臺是否能輸出立足於全產業鏈的連貫性解決方案。

基於此,唯品會日前又圍繞B端社交電商分銷模式推出唯品倉,將品牌庫存優質貨源和專業代購、中小型批發商連接在一起。

“唯品倉致力於一條龍服務解決品牌庫存難題,不僅契合唯品會向社交電商轉型的訴求,也是唯品會融合‘特賣+庫存+社交’等核心元素進行的縱深探索與創新。”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挖潛社交電商,緊扣唯品會幫助顧客買到好東西,幫助品牌方解決庫存問題的價值定位,有利於實現消費者、品牌方、電商平臺的三方共贏。

據悉,唯品會二季度人均消費同比增長約12%;用戶復購率為85%,高於去年同期的79%,復購客戶訂單佔比為96%,高於去年同期的93%。

“對客戶的強黏性是建立在電商平臺對供應鏈、流量、消費者喜好、商品品類等強把控能力之上的。”華南某PE人士稱,只有當老客戶的重複購買率達到50%左右,才能維持B2C模式的正常運營,而唯品會遠超出了這一基準線。

和騰訊、京東的戰略合作也在二季度繼續推進,唯品會京東旗艦店和微信錢包入口拉新效果顯著,來自這些渠道的新客戶數佔本季度唯品會新客戶總數的24%。

深化生態賦能

唯品會對於特賣生態的探索並不止於此。新零售業務離不開金融、物流等環節,產業資本向金融、物流等領域做多元化延伸也被業內視為是深化電商生態的慣常擴張路徑。

唯品會金融與物流業務也在二季度持續推進。截至目前,唯品會拿下了融資租賃、商業保理、保險經紀、網絡小貸、第三方支付、保險等牌照。主打“她經濟”的唯品會金融業務同樣立足於女性客群,開拓定製化服務、探索家庭金融市場。截至6月底,消費貸產品“唯品花”累計開通用戶數接近2000萬。數據顯示,“6·16”大促期間開售24小時,使用“唯品花”支付的金額佔比24.9%。

唯品会年中业绩显著 社交电商助力“特卖”+“好货”战略回归

物流倉儲方面,二季度唯品會自建物流交付了約99%的訂單,高於上年同期的95%。隨著東北物流中心正式開倉,唯品會已設立六大物流倉儲中心,總面積超過290萬平方米;在東京、首爾等地共有9個海外倉,合計倉儲面積59000平方米,居各大跨境電商平臺前列。今年6月,唯品會華北物流中心還上線了機器人全自動集貨緩存系統,整個集貨環節實現無人化作業,在物流科技的加持下極大提升用戶消費體驗。

業內認為,在物流、金融、跨境等領域埋頭耕耘,長期來看能夠拉動電商業務、提升客群質量,厚積薄發,為唯品會整體的發展助力。

“伴隨金融、物流持續賦能唯品會特賣生態,唯品會在資本市場的價值也將得到更合理更充分的體現。”昊澤資本合夥人赫信指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