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國聯:京畿人文——任丘龐塏世家

任邱龐氏,五世文脈不絕,又與士族邊氏聯姻,宜其文脈日昌,而尤以龐塏詩、文俱佳,頗受一時名士讚賞。

龐塏(1685年前後在世),字霽公,號雪崖。任丘龐家營村人。康熙十四年(1675),舉於鄉。康熙十八年(1679),以博學鴻儒召試,列二等,授翰林院檢討,參與纂修《明史》。後歷任內閣中書舍

穆國聯:京畿人文——任丘龐塏世家

人、工部都水司主事、員外郎、戶部廣西司郎中。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調任建寧知府。在任期間,審斷獄案簡明公正、極少用刑,尤其是處理群眾鬧事,絕不濫殺無辜。遇到“骨肉訟案”,總是“發其天性令自悟”,爾後分別是非進行教育遣出公堂,所以百姓有歌謠說:“龐公判事,皎日當空,慈心彌勒,白臉包公”。

龐塏還是一位詩人,工詩通禪,理性衝夷,升沉不經意。《清史稿▪文苑》有龐塏傳,說他“嗜吟詠,所作醇雅,以自然為宗”。其詩歌作品主於平正,沖淡,不求文飾。毛奇齡謂:“其詩原本於心志,言多根抵,比之擢本之木,入地千尋,拔地亦千尋。”沈珩稱:“其詩擺脫畦徑,洋洋灑灑,攄其胸情。”當時王士禎名聲極盛,能文之士率奔走門下,假借聲譽。獨龐塏與德州田雯落落不相親附,故士禎亦不甚稱之。

龐塏每歷一官,輒自訂一集。初官於翰林院,與彭孫遹yù、馮勖、邱象隨、李因篤、李澄中、陳其年、李塏、施閏章諸人相互唱和,於是成《翰苑稿》14卷。名士朱彝尊序其詩,稱譽其作品“雅而醇,奇而不肆,合乎唐開元、天寶之風格。北地之言詩者,未能或之先也”。

穆國聯:京畿人文——任丘龐塏世家

及龐塏官舍人時,作有《舍人稿》6卷;官工部時,作有《工部稿》1l卷;官戶部時,作有《戶部稿》10卷;官建州時,作有《建州稿》5卷。自建州回到故里,又作有《和陶詩集》1卷。嘗自言:“漢魏以下,少陵以上,以陶潛為師。”總題之曰《叢碧山房詩集》。龐塏還撰有《叢碧山房文集》7卷、《雜著》1卷、《詩義固說》2卷。

論者評其詩:晚年之作流於枯淡,《舍人稿》不及《翰苑》,《工部稿》不及《舍人》,《戶部稿》不及《工部》.至《建州稿》以後,頹唐愈甚。清代詩人、戶部侍郎田雯寫過《題龐雪崖像》詩一首,其中有句雲:“水曹郎是詩人例,何遜杜甫張籍徒。”“水曹郎”指龐塏,因他做過工部都水司主事。何遜、杜甫、張籍都是古代著名詩人,作者把龐塏與歷史上的名詩人相提並論,足見對他的推崇。

穆國聯:京畿人文——任丘龐塏世家

張伯駒

他的詩集、文集為什麼取名“叢碧山房”呢?民國四公子之一、著名收藏家張伯駒先生在其著作《叢碧書畫錄》裡“清康熙書橫幅”條雲:“紙本。書‘叢碧山房’四字。任丘博學鴻詞科龐塏號叢碧,此或賜龐氏者。為餘收蓄書畫之第一件,……”。龐塏極有可能還有一個號叫“叢碧”,故其文集取名“叢碧山房”。

龐塏從建寧知府任上辭官歸裡後,在家閉門讀書寫詩,卒年69歲。

龐塏之曾祖父龐泮pàn(生卒不詳),明經學家。字予魯,號芹川,崇禎貢生,官東光教諭。

龐塏之祖父龐招俊(生卒不詳),字修子,著有《尚書正旨旁訓》6卷。明末土寇蜂起時,匿父母於蘆葦中,朝入暮出,懷食以供。康熙年間,欽定《書經傳說彙纂》,即採用其說。

龐塏之父龐克慎(生卒不詳),字徽五。諸生。敦行嗜學,其家世受尚書教生徒皆有條法。生平多大節。家貧,推產讓弟,授書自給,能分所食濟人。有大宦官聞其名,用重金聘請其為書記,辭不赴。年八十六,卒於家。所著有《尚書傳習錄》4卷、《藝苑歸約》2卷諸書。

穆國聯:京畿人文——任丘龐塏世家

龐塏之弟龐璽(生卒不詳),字信公,號紫崖。博覽群籍,甲乙丹黃.尊詳不苟。年幼時受詩法於兄長龐塏,自漢魏以下無不講明切究。尤好杜少陵之詩,生平心力畢萃於詩,觀《詩義固說》中兄弟論詩之旨,可以知其家學淵源。

康熙三十七年(1698),龐璽因受知於安溪李光地,被選拔入國子學讀書。雍正二年(1724),被薦為外官,授東陽知縣,尋以年老多病,告歸鄉里,年79卒。其所著有《松間書屋詩集》6卷,淡而旨,婉而多風,得“三百”之遺意。晚年喜讀《易經》,精思微會,至忘寢食。著有《周易集說》4卷,又著有《閒居錄》8卷。

穆國聯:京畿人文——任丘龐塏世家

作者簡介:穆國聯,河北南皮人,1986年畢業於河北大學中文系,現供職於滄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出版著作有《滄州古今書徵》(1996年內部出版)、《滄州名門望族與文化世家》(中國文聯出版社,2012),主編《滄海書系》(團結出版社)、《大運河書系》(團結出版社)、《華夏園丁文叢》(團結出版社)《文苑書香文叢》( 中國電影出版社)等近40部。擬出版著作:《滄州古今圖書集成/滄州著作家傳略》、《滄州譜牒序跋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