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吸血鬼:小程序强化“中心化”流量黑洞

2017年出,微信推出了小程序,不过,却并未取得预期中的成绩。一年之后,2017年底,在元旦之前,微信再次强势的提升小程序的位置,在微信最新版本中,把小程序放到了聊天首页,只需轻轻下拨,就能看到四个小程序。与此同时,微信导入了小游戏“跳一跳”。跳一跳,游戏很小,操作简单,可以与好友比赛,有很强的社交属性。显然,微信想借这个小游戏再度开启全民打飞机的盛况,让用户熟悉小程序的新位置。


新版吸血鬼:小程序强化“中心化”流量黑洞

虽然用户的新鲜感在不断下降,跳一跳并未重现全民打飞机的盛况,但无论如何,也成功的让很多人熟悉了微信小程序的位置。微信小程序变得更方便了。这是腾讯的一个好消息,但对很多人来说,这个消息并不见得多好。

的确,现在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充斥着各种营销,推送、广告、优惠券,令用户烦不胜烦。小程序没有推送,不能分享到朋友圈,都意味着拒绝营销。这样做的初衷很好,服务就是服务,用完即走,非常纯粹。

不过问题的另外一面是,在具体的营销中,用户受到打扰,牺牲掉的是时间这种资源,但这种资源在用户这里未必值钱,而对商家而言,却是有价值的。商家可以把这个时间利用起来,去换取自己的利益,并分给顾客一部分。用户牺牲掉的时间,换得了优惠,或者正好发现自己需要的东西并从中获益来弥补。

这正是目前大量的APP生存的方式。毕竟,中国人对服务的估计很低,即便咨询医疗问题、法律问题,都不愿意付费,这类APP仍需要靠营销、广告类来弥补收入。对于很多app来说,提供的不是非常刚需的服务,消费者不愿意付费,但愿意忍受一点营销。或者,消费者需要用到的是主要功能,但打开APP之后,可以容忍被引流到增值服务。所以,某种程度上,有营销、有推广、有引流,才有某些商业模式与创新的生存空间。这是中国移动互联网某些模式的生存之基。

新版吸血鬼:小程序强化“中心化”流量黑洞

所以,当小程序变得更加方便,就意味着进一步影响很多APP的营销、导流的效率。

以当下热门的共享单车为例,用户有需求、有依赖,重度用户就不说了,一般频次不高的用户也还得在自己手机上留一个app。有了小程序,这些用户完全不用保留APP了。本来作为工具类的APP、共享单车的转化并不容易,现在用户时间全部到小程序里面去了,势必可营销的用户时间进一步减少。虽然这个道理产品经理都明白,势必会对小程序保持警惕,但微信的流量巨大,竞争对手要做,自己只有跟随,最后,全行业的营销时间都被小程序消灭了。

另一个例子是共享充电宝,最近,我和一家共享充电宝的工作人员聊到小程序。他们说,对手用光了小程序,他们就不可能不用。但这样的话,APP的广告、推送,各种相对复杂的功能与引流,就都没有了。

更严重的是,对于那些,频次一般、简单的、提供的是非刚性的服务的APP而言,小程序是一个打击,因为小程序会抢了它们的可营销的用户时间,甚至导致卸载APP。这些服务与APP都没有了利润来源,就意味着消灭了服务本身。

所以,水至清则无鱼,小程序消灭了营销,抢占了其他APP的用户时间,就是走了自己的路,把别人的路都断掉了。

新版吸血鬼:小程序强化“中心化”流量黑洞

某种程度上,这是互联网越来越中心化的一个现象。15年前,在那个互联网的原教旨主义时代,想发帖吐槽,可以去天涯社区;想发邮件,有163,搜狐,谷歌,雅虎;先聊天有QQ与MSN,想看新闻可以去四大门户新浪、网易、搜狐还有TOM。

现在,流向向大公司集中,而小程序似乎还会把这一切推向极致,成为一个操作系统,一切都在微信里解决。其实,正是有这个前景,为了不引起苹果的焦虑,小程序才叫做“小程序”,而不叫做“小应用”。张小龙所说的“好的产品是用完即走”,被无数产品经理奉为金科玉律,可如今,这看起来不但是一个讽刺,更像一个巨大的阴谋:“让你们的产品用完即走吧,然后,让“小程序”负责剩下所有的事”。

最近,马化腾在广州举办的财富全球论坛上说,腾讯在互联网时代要做去中心化的赋能者。他同时批评阿里巴巴是中心化的赋能者:“如果以后我百分之百的渠道都在你的生态里的时候,基本上命运就掌握在别人手上了,利润也掌握在别人手上。从赋能最终格局来看,赋能者的安全程度、命运、利润等等,都掌握在中心化的赋能者手中。”

但是,小程序所做的事情,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不但不是去中心化赋能,也不是“去中心化赋能”,而是中心化的吸血,它就像一个黑洞一样,吸掉用户时间、吸掉广告时间、吸掉引流。而且,腾讯有着庞大的投资版图,拥有完整的生态,这种生态很难让腾讯成为一个公正的裁决者。当小程序取代APP的时候,公司之间的竞争,就变为了与腾讯关系的比较。腾讯是社交领域的垄断者,也是流量的垄断者,通过小程序,意味着腾讯不仅可以对其投资的企业,而且,对所有依赖流量而生的企业进行或多或少的控制。反正,任何一个互联网企业都离不开流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