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推出「白名單」,P2P利好陸續出現

北京推出“白名單”,P2P利好陸續出現

行業開始出現曙光,不管對投資人還是平臺,都是好消息

| 真話財經(ID:zhenhuacaijing)原創

"風雨過後見彩虹”,如果說最近一個多月是網貸行業的“至暗時刻”的話,那麼最近一週“彩虹”已經開始出現。

監管機構、行業協會、官方媒體已經開始為這個行業發聲,主要目的是穩定投資人情緒,避免出現恐慌心理,“誤傷”行業“優質”平臺。

昨天,北京市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辦公室在京召開座談會,這個會議不僅及時,而且有很多幹貨,大部分都是和投資人利益相關的,同時也有利於優質平臺繼續健康發展。

以下是原文,為了讓大家更好的理解座談會內容,《真話財經》逐條做了解讀:

2018年7月19日,為進一步落實全國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部署和要求,促進互聯網金融合規健康發展,北京市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辦公室在京召開座談會。北京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常務副會長、副會長以上單位及部分網貸機構負責人,法律專家參加會議。會議充分肯定了北京網貸機構在踐行普惠金融中的重要作用,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是為了去偽存真、合規發展,加快合規企業核驗工作,促進北京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合規健康發展。

解讀:這個會議的級別較高,由北京市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辦公室召開,參加的人都是北京規模比較大的網貸平臺。

另外,儘管最近行業亂象頻出(北京少很多),但監管機構並沒有把這個行業“一棍子打死”,認為這個行業在踐行普惠金融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維護網貸行業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促進北京網貸行業合規健康發展,在北京市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辦公室的指導下,北京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將進一步強化行業自律職能,在“齊心協力、攻堅克難、打好攻堅戰”的工作目標指引下,近期將重點推動如下風險防範舉措:

1、 強化推進數據管理機制建設,鼓勵轄區網貸機構主動申請接入北京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的產品登記、信息披露系統;轄區網貸機構必須實現銀行資金存管;

解讀:這一條其實重申了網貸行業的監管要求:1、數據要透明,資金流向要清楚;2、必須存管,這是硬指標,最近跑路的平臺有些確實沒存管。

2、 支持推進網貸機構良性退出機制建設,規範機構退出工作流程和機制,實現有序良性退出;

解讀:這一條主要是為了保護投資人利益,也是監管機構對平臺提出的要求,直白一點就是說,你可以退出,但要有序,不能突然跑路。

3、 加快推進行業風險緩釋機制建設,規範行業風險緩釋標準,提升應對風險事件處理能力,合力化解行業風險;

解讀:《真話財經》覺得,和前兩條相比,這條最重要。最近出現問題的平臺絕大多數是有問題的,但也不排除有些還不錯的平臺因為投資人恐慌被“誤傷”。

這一條“風險緩釋機制”非常關鍵,可以有效減小平臺受到的衝擊,如果這個機制建設好了,行業的恐慌情緒可以有效減少。

4、 加快推進“白名單”機制建設,推進分級分類工作,動態監測網貸機構的合規性,有效預防及化解風險;

解讀:關於“白名單”之前也有類似的說法,但是一直沒推出,現在北京提出將“加快推進”,這對行業絕對是個好消息。

現在這個行業“病了”,但不是所有的平臺都“有病”,所以在這時候做好“隔離”很關鍵,“白名單”其實就是隔離措施。

5、 強化媒體溝通及監督機制建設,建立與媒體良性互動,嚴厲打擊惡意自媒體中傷敲詐行為;

解讀:《真話財經》也是自媒體,本不應該詆譭同行,但說實話,某些自媒體為了流量,博人眼球,製造標題黨。

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最近有很多平臺倒了,有自媒體用“千億平臺跑路”、“百億平臺負責人失聯”等標題,嚴重誤導了投資者,其實如果細究一下,“千億”、“百億”只是平臺的交易額,並不是借款餘額,就這一點來說,明顯是誇大其詞。

其實,不管是自媒體還是傳統媒體,都應該堅守作為一個媒體的責任,雖然自媒體可能是一個很小的品牌,但要獲得讀者的信賴,一定要恪守職責,把最真實的情況告訴大家,這個真實既包括“不掩蓋”,也包括“不誇大”、“不聳人聽聞”。

6、 強化金融消費者教育機制建設,引導會員機構、投資人、借款人依法合規加強自身權益保護。

解讀:這裡的消費者,其實指的就是網貸投資者,大家在做投資(不僅是網貸)的時候,一定要多瞭解財經知識,避免上當。

這兩年,《真話財經》持續更新,內容涉及財經領域的各個方面,其實就是在做投資者教育,目的就是讓大家少上當受騙,做大家“財富的守望者”。

其實,除了北京市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辦公室上述及時的座談會,最近還有很多機構對這個行業發聲。

7月6日,新華社發表的《“爆雷潮”之後,P2P行業將走向何方?》文章中說:“在已經‘觸雷’的平臺中,幾乎都能找到相似原因。一些平臺缺乏可靠的‘發標項目’,就將投資者資金和自身關聯公司相匹配,讓投資者承擔經營投資‘雙風險’;一些平臺尚未建立自主信用審核體系,對於借款人還款能力把關不嚴,致使延期兌付情況嚴重;一些平臺借‘0元購’概念大搞網絡傳銷,長期將短期借款資金與長期投資資產錯配,甚至壘起‘借新還舊’的龐氏騙局……”

不過,文章也說:“短時間內的集中‘爆雷’未必是壞事,這是行業進行自我淨化的一個正常階段;優勝劣汰是所有行業發展所遵循的規律,不能因為短時間內出現的問題就一味地否認它。”

7月8日,銀保監國際部負責人範文仲表示,未來會湧現出真正優秀的網絡信貸企業,所以我們對網絡信貸不能一棒子打死。

中國互金協會也於16日在京組織召開專題座談會。會議指出,要準確宣傳貫徹專項整治精神,牢記發展是以規範為前提,整治是為了更好發展。引導金融投資者和消費者關注相關官方網站和專業人士的正確解讀,不要信謠、傳謠。

會議指出,應進一步發揮司法協作、資金存管、信息披露、信用信息共享等基礎設施手段作用,形成失信聯合懲戒。

幾乎同時,互金協會會長李東榮在《經濟日報》發表的署名文章中重申:“發展是以規範為前提,整治是為了更好的發展”。

相信,在接下來的時間裡,網貸行業的“利好”消息會越來越多,行業也會盡早見到彩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