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我等你”打动女孩芳心 婚后送一块手表 妻子戴了37年

一句“我等你”打动女孩芳心 婚后送一块手表 妻子戴了37年

费庆潮送给王惠芳的手表及当年的购买发票

市区跃进桥社区园丁苑67岁的王惠芳与71岁的老伴费庆潮,小时候住同一条巷子,又是同一所中学的学妹学哥。后来,双双经历了插队与返城,并在居委会主任的牵线搭桥下开始恋爱。然而,他们的爱情从一开始便注定不是一帆风顺,在考验面前,费庆潮的一句“我等你”深深地感动了王惠芳。在匆忙结婚后两年,费庆潮花了半年工资为王惠芳买了一块女式手表。王惠芳不但将这块手表戴到现在,甚至还保存了当年的购买发票,因为它见证了他们不寻常的爱情。

曾经的邻居和校友

居委会主任为他们牵红线

王惠芳与费庆潮小时候都住在新华东巷,他们是在居委会主任的牵线搭桥下开始交往的。王惠芳介绍,她与费庆潮虽然住同一条巷子,相互间都认得,但从未讲过话。她是新华中学1967届初中毕业生,费庆潮则是新华中学1968届高一学生。费庆潮在学校表现好,不仅是班干部,而且每天上午全校集体做广播操,他还是“领操人”。因此,她那时候便有点仰慕他。

费庆潮1968年插队到兴化农村,1976年返城,在市区一家饭店工作。王惠芳1969年3月插队滨海农场,半年后调到盐城生产建设兵团化肥厂做工人。费庆潮返城时,王惠芳的返城还遥遥无期。

随着王惠芳的年龄越来越大,她的父母非常着急,于是拜托居委会主任帮忙。对方随即就介绍了同样为大龄青年的费庆潮,曾经仰慕过费庆潮的王惠芳当时便表示,“可以处处看”。

“我等你”确定恋爱

一块女表成迟来的定情物

费庆潮当时家庭条件不好,父亲去世早,母亲在南京打工,他与奶奶相依为命。王惠芳的父母一开始并不同意,但还是尊重王惠芳的选择。

王惠芳告诉记者,居委会主任介绍后,费庆潮写了一封信给她,问她是否同意相处?她回信答复他,一定要等她返城后才结婚。费庆潮则回信说“我等你”,这句话让当时的她非常感动。从那时起,他们通过书信往来谈恋爱,感情越来越深。

王惠芳1978年11月返城,第二个月即12月12日,她就与费庆潮一起去领了《结婚证》,第二年的正月16日举办了婚礼。因为年龄大了,一切都显得那么匆匆忙忙;因为条件不太好,他们租房子做婚房,仅仅购买了一些必需的家具。王惠芳婚后才发现,费庆潮连一件毛线衣都没有,因此婚后第一个月拿了28元工资,去买了全毛毛线,为费庆潮打了一件背心。

女儿一周岁后,家庭一切趋于稳定,费庆潮一定要为王惠芳买一块女式手表。虽然当时她手上戴着父母买的中山表,但费庆潮觉得他还没有送她“定情物”。1981年4月7日,夫妻俩在扬州钟表店选购了一块“星纳司”手表,价值187元。在平均月工资30元的当年,这块表花去了一个人半年的工资。

表仅修过一次

丈夫全力照顾患病妻子

在一般人戴的手表只有二三十元的当年,187元的手表显得很“奢侈”。但这块手表货真价实,王惠芳戴了37年只修过一次,还是小毛病。

据王惠芳说,她返城后走上教师岗位,上课时的时间控制全靠这块手表。同时,因为这是丈夫送的“定情物”,她一直戴到了现在,在流行电子手表的年代,她也曾使用过电子表,但就是不习惯。这块表曾因缺润滑油而修过一次,但到现在还很准时。另外,她还细心地将当年的买表发票保存着,因为它是“见证”。

王惠芳55岁退休后,曾有学校聘请她继续任教,但因为脚上患湿疹,严重时双脚不能着地,非常痛苦,只能在家调理。费庆潮退休后,承包下所有家务事,全力照顾着王惠芳。经过10年的调理,王惠芳近两年病情好转,她走出家门参加社区的各项活动,心情也舒畅起来。

在全民旅游的当今,王惠芳与费庆潮夫妻俩也曾到北京、云贵以及柬埔寨等地旅游。然而,一些近的景点却很少去,个中原因是费庆潮晕车,坐火车、飞机没事。王惠芳说,当爱情转化为亲情后,相互陪伴与照顾最重要,前提是他们曾经相爱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