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两次重要的对外战争!

雅克萨之战

清王朝两次重要的对外战争!

自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起,沙俄远征军曾多次入侵黑龙江流域,烧杀抢劫,四处蚕食。顺治末年至康熙初年,沙俄利用清廷忙于国家统一和平定三藩之乱,侵占了中国领土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和雅克萨等地,并在那里构筑寨堡,设置工事。还以此为据点,不断对黑龙江中下游地区进行骚扰和掠夺。

对沙俄军的上述侵略行径,康熙帝多次遣使进行交涉、警告,均未奏效。这使康熙帝认识到,只有使用武力,才能驱逐沙俄侵略军。为此,他于平定三藩之乱的第2年(1682年),即赴关东东巡,了解那里特别是黑龙江流域的情况,并就准备驱逐沙俄侵略军采取了几条措施:一是加强侦察和封锁。康熙帝命副都统郎坦、彭春和萨布素率兵百余名,以捕鹿为名,渡黑龙江,侦察雅克萨的地形、敌情;又派当地达斡尔、索伦族头人随时监视敌情变化;令蒙古车臣汗断绝与沙俄军贸易,以封锁侵略者。二是令萨布素率部在瑷珲筑城永戍,并和家属一同进行屯垦。三是在瑷珲至吉林途中,共设驿站19个。四是加紧造船,保证军粮由松花江、黑龙江及时运抵前线。康熙二十二年九月,清军派人勒令雅克萨等地的沙俄侵略军迅速撤离。俄军头目不予理睬,反而派人窜至瑷珲抢掠。萨布素将其击败,并将黑龙江下游沙俄侵略军建立的据点全部焚毁,使雅克萨成为一座孤城。

清王朝两次重要的对外战争!

康熙二十四年正月,在充分做好收复作战准备的基础上,康熙帝令都统彭春掌黑龙江将军印,指挥收复雅克萨。四月二十八日,彭春率清军3000人,携战船、火炮等兵器,从瑷珲出发,分水陆两路向雅克萨开进,五月二十二日抵达雅克萨城下。随即向沙俄军头目托尔布津发出通牒,令其立即撤走。托尔布津自恃城坚炮利,负隅顽抗。

二十四日晚,一支40人的沙俄军乘木筏前来增援,被清军全歼。当晚,清军根据先期前来侦察的达斡尔人提供的关于雅克萨城防的重要情报,制定了声东击西的作战方案。即先在雅克萨城南筑起土垅,布置弓弩,佯作攻城,暗地在城东西两侧,架起红衣大炮。二十五日晨,清军开始攻城,大炮向城里一齐轰击。由于城池是木质结构,沙俄军又无防火设备,炮火击中的地方烈火熊熊。清军又在城周围堆起预先准备的干柴,准备点火焚城。托尔布津见所部伤亡甚重,势不能支,只好请降,并要求在允其保留武装的条件下撤离雅克萨。彭春允其请求,在与沙俄军举行投降仪式后,派官兵将投降的沙俄军及其家属送返尼布楚。第一次雅克萨之战遂告结束。

战后,康熙帝曾告诫前线将领,对雅克萨的防御决不能疏忽。但前线将领对此却没有引起重视,只是将沙俄军所筑城堡平毁,城周围的庄稼没有割,哨所没有建立,就将军队撤回到瑷珲、墨尔根等地。同年秋,尼布楚沙俄督军符拉索夫又遣兵70人到雅克萨侦察清军动静,当他得知清军已撤走时,又派托尔布津率兵800余人,大炮11门,重返雅克萨,并在旧址上重新筑城。城墙里外是木材,中间填土,墙宽1.5丈,高一丈,墙外用泥涂上。

康熙二十五年二月,康熙帝得知沙俄军重占雅克萨的消息后,当即命令萨布素、郎坦等速修战船,率兵2000人进攻雅克萨,又命令林兴珠率福建藤牌兵400人参战。七月二十四日,清军进抵雅克萨,并将该城围困起来。萨布素勒令俄军投降,遭拒绝。八月,清军开始攻城。郎坦在城北用红衣大炮不断向城内轰击,副都统班达尔沙领步骑兵从南面攻城。俄军自恃武器精良,粮食充足,在顽强防御的同时,不断派出小股部队出击,使清军不能迫近城垣。清军火器虽弱,只有50支枪,但官兵士气高,每次都将出城来犯的沙俄军打得大败而回。激战数日,击毙托布尔津以下百余人。沙俄军由皮尔顿代为指挥。萨布素见强攻无效,就采取长期围困的办法,在城南、北、东三面挖壕围困;在壕沟外设置木桩和鹿角,修筑堡垒,实行分段防御;并派战船在江面巡逻,切断守敌的外援。经过1年的围困,沙俄军战死病死的很多,800多侵略军,只剩下66人。沙俄政府见雅克萨城危在旦夕,急忙于康熙二十六年九月派代表团到北京,表示愿与清政府谈判议定边界事,并请求清军撤雅克萨之围。康熙帝见此次沙皇果有和谈诚意,便同意其请求,准许沙俄侵略军残部撤往尼布楚。这年冬,萨布素奉命将军队撒到雅克萨3里以外驻扎待机。次年八月二十日,清军又后撤至瑷珲和墨尔根。第二次雅克萨之战以中国军队的胜利而告终。

清王朝两次重要的对外战争!

此后,两国使节在尼布楚经反复谈判,以清廷让出尼布楚,沙俄军撤出雅克萨达成协议。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中俄双方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即《黑龙江界约》),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中俄东段的边界。

清军收复新疆之战

清王朝两次重要的对外战争!

19世纪中叶,英、俄两国在中亚争夺殖民地,并觊觎中国新疆。同治四年(1865),中亚浩罕汗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军事头目阿古柏在英国支持下,乘新疆动乱之机率军侵入,自立为“汗”,建立伪政权;十年,沙俄也出兵占领伊犁地区。新疆面临被英、俄肢解的威胁。 光绪元年, 清政府采纳左宗棠等人重视“塞防”、收复失地的意见,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决定收复新疆。

清王朝两次重要的对外战争!

左宗棠鉴于新疆远离内地,交通不便,战前着力采运军粮,购置枪炮、弹药,整顿、编组了一支6万余人的作战部队。二年三月,左宗棠从兰州移驻肃州(今甘肃酒泉),制定“缓进速战”、“先北后南”的作战方针,命道员刘锦棠总理行营营务,率湘军25营主攻乌鲁木齐;提督徐占彪和张曜各率所部驻守巴里坤至哈密一线,防敌北窜东逃。阿古柏闻讯,以马人得、白彦虎(均系陕甘回民义军首领,失败后逃新疆投敌)防守乌鲁木齐等北疆要地,阻击清军;一部兵力守胜金台、辟展(今鄯善)一线,防清军从天山南麓进攻;主力2.7万人部署在达坂城、吐鲁番和托克逊。

六月初,刘锦棠率部抵古城(今奇台),会合乌鲁木齐都统金顺部,于八日进扎阜康。阜康南之古牧地,系通乌鲁木齐咽喉,白彦虎派兵拒守。刘锦棠、金顺军在大路佯动,二十一日夜沿小路偷袭黄田,二十四日进围古牧地。二十八日晨,清军轰坍城墙,突入城内,全歼守军数千人。翌日晨,清军向乌鲁木齐疾进,白彦虎等弃城南逃。尔后,金顺率部西进,连克昌吉、呼图壁,九月底克玛纳斯。时临冬季,刘锦棠筹粮整军,准备进军南疆。

三年三月,清军分两路南进。刘锦棠率主力由乌鲁木齐攻达坂城;张曜、徐占彪分出哈密和巴里坤,会师盐池后协攻吐鲁番。初三夜,刘锦棠率万人进围达坂,以一部兵力阻敌援军,亲率主力昼夜攻城,初六破城,毙俘守军3000余人。十一日,刘锦棠分兵6营助攻吐鲁番,自率骑兵14营进击托克逊,托城敌酋海古拉(阿古柏次子)闻风窜逃,部众2万余人于十三日投降。同日,东路清军克吐鲁番。至此,清军打开了南疆门户,军事上已成破竹之势。阿古柏见三城失守,气急暴病而死(有说服毒自杀,有说被人毒死),其长子伯克·胡里继位,令白彦虎防守喀喇沙尔(今焉耆)、库尔勒等地,抗阻清军。八月,清军继续南进,连克喀喇沙尔、库车、阿克苏、乌什等城。这时,喀什噶尔守将谋划反正,刘锦棠得讯即分兵急进,十一月十三克喀什噶尔(今喀什)。月底,南疆各城全部收复。伯克·胡里、白彦虎逃往俄境。

随后,左宗棠积极部署进军伊犁。沙俄慑于清军威力,在清廷多次交涉下,于七年同意归还伊犁地区。至此,粉碎了英、俄吞并新疆的阴谋,维护了国家统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