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足球再次让人失望,我们要聊些什么

对于中国足球,已有一套完整的词典库,可以在任何一届大赛结束之后,给他们拿来做结论,比如某某惨案,又比如虽败犹荣等等。

昨天的U23比赛,上半场是个惨案,全场结束后是个虽败犹荣。

3-4输给沙特、亚运会16强出局……从结果来看,实在是遗憾苦涩得很。但从比分变化来看,从0-4落后到连板三球,小伙子们的不轻言弃,着实让屏幕前的我们感动,以至于期待奇迹的出现。这一点,有一说一,确实还是值得表扬的,确实还是对得起“虽败犹荣”这个聊以自慰的词语的。

但是,如果你从头至尾、完完整整地看过昨天的那场球,“虽败犹荣”四个字所给予我们的应有的欣慰,却是十分尴尬的。

当中国足球再次让人失望,我们要聊些什么

本届国字号球队出征亚运会,赛前并没有得到热烈的报道。然而,小组赛三战三捷,进11球仅失1球,更加可喜的是,小伙子们场场奉献出了高质量的进球。如此彪炳的战绩,来得猝不及防,媒体和球迷们几乎都未曾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我们就以很不国足的方式小组出线了。

一时之间,吹捧接踵而至。譬如,我们将国足保留节目——计算出线概率,用到了韩国队身上,大有幸灾乐祸的心理。又譬如部分媒体喊出了夺金口号,对16强对手沙特选择性漠视,说什么真正考验八强赛才开始等等。

当中国足球再次让人失望,我们要聊些什么

这场和沙特的16强赛,是昨天下午5点开踢的,我一边挤着地铁,一边用流量看比赛。作为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球迷,我相信昨天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可能没有看过小组赛,但几天来万分期待着这场球,然后通过各种方式收看这场比赛。

从这层意义上讲,U23小伙子们小组赛中优异的表现,再加上媒体的一阵吹捧,结结实实地吊起了大量球迷的胃口。我们想亲眼看下,小组赛势如破竹的这支球队是怎样踢球的,幻想着他们跃过沙特,跃过日本、乌兹别克等强队,最后一战送棒子们去当兵。

然而我在信号不佳的手机上看到的,却是无比熟悉的画面。暂且抛却赛前安排是否得当的讨论,整个上半场,我们踢得就像在梦游。没看出什么战术,硬要说的话,就是直接开大脚找张玉宁。难得中前场抢下皮球,球员们的护球和摆脱也是僵硬了一些,沙特队有针对性地集团围抢,很快球权就丢失了。

待到沙特人打起快速反击,才是我们最大的灾难。上半场三粒丢球,几乎是完全相同的方式——中场没有及时拦阻沙特队的传球手,让对手或通过盘带、或通过直传球,直接把皮球送到我们的后防线上,面对卡马拉的前插,我们两名中卫的转身和回追足足慢了一个世纪。

当中国足球再次让人失望,我们要聊些什么

当中国足球再次让人失望,我们要聊些什么

当中国足球再次让人失望,我们要聊些什么

除了单兵防守速度的不足外,我们还很难看到合理的团队协防。下半场丢掉的第四个进球是最好的证据。一次5防4,变成了沙特人的单刀球,卡马拉从中国队四名防守球员身边跑过,却没有人去盯住他。

当中国足球再次让人失望,我们要聊些什么

下半场,中国队做出了战术调整。改打双前锋后,我们从后场直接起高球,变成了边路下底传中,假如下不了底,那就45度传中吧。不管怎样,就是传中。只要传中,禁区里的队友就有机会抢到皮球,就有机会破门得分。

这种战术不能说不成功。最后时刻我们连板三球,其中的两粒都源自这样的战术,而错失掉的几个破门好机会,也大多来自两条边路的传中。

当中国足球再次让人失望,我们要聊些什么

(中国队最后时刻的传中战术,让我们看到翻盘的希望)

但是比赛看到这里,我们心中是否会有一种悲凉。中国足球职业化了这么多年,世界强队几乎学习了一个轮回,中超联赛燃尽了这么多金钱,高水平外教和外援在我们年轻人身边的言传身教,结果我们唯一学会的仍然还是简单粗暴的两侧传中。

纵然U23依靠这套打法,击败了沙特,甚至杀入决赛夺下金牌,于我们中国足球而言,究竟是一种进步,还是故步自封呢?

再提一点细思极恐的事实。这届亚运会我们的对手大多是1997年龄段的球员,而我们为了打出好成绩,派出的是1995年龄段的球员。假如再腹黑一些,以国内普遍的修改年龄黑幕来计算,我们的球员们可能比对手远远长了不止两岁。

所以,我们用田忌赛马的谋略,以“上等马”击“中等马”,却被小我们一个年龄段的沙特队击败了。

想到这里,“虽败犹荣”四字中的“荣”字,实在烫手得很。

当中国足球再次让人失望,我们要聊些什么

最后,再聊一聊中超的U23政策吧。

这次兵败亚运会,势必会让这一政策处于风口浪尖。国内某知名足球记者,就在赛后调侃U23政策,说它治标不治本,讽刺说要不下赛季开始规定必须上满8个U23?!

良臣认为此话实在是过分了些。U23政策本就只实行了一年多,期待短短时间里出效果,未免太过急躁和功利化了吧。诚然,中国足球的崛起是要从娃娃抓起,从基层抓起,甚至从多建几块足球场开始的,U23政策治标不治本的说法是没有错,但是对已经病入膏肓的中国足球来说,即便是治标,也是一剂良药啊。

很简单的道理嘛。在中超联赛日益功利化的当下,假如足协不出台这样的政策,有多少家俱乐部愿意在比赛中派上年轻球员呢?

这支U23亚运男足里,的确有很多优秀的年轻人,是通过中超联赛的历练而打出水平来的,譬如黄紫昌、姚均晟、陈彬彬等。要是因为一次兵败就讽刺和否定U23政策,实在不是一件可取的事情。

当中国足球再次让人失望,我们要聊些什么

中国足球依然在金玉其外,依然在人浮于事,我更愿意把U23政策看做是黑屋子中的一抹亮光,它不会将人拯救出这间屋子,但会给人希望,不至于彻底“睡去”。也许很多年以后,当我们真的从基层做起时,回过头来看看这个政策、这次兵败,会将它当做一次暗夜中的启明,也未尝不可能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